深度阅读

满壁风动画中仙

摘要:   1989年,磁县湾漳北朝大墓壁画的出土,在我国考古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壁画之巨,让人称奇。  整座墓葬,都满绘壁画,仅墓道两壁就有320平方米。墓道壁画保存完好,内容丰富。技艺高超,前所未有。  自此,世人的目光开始关注这座大墓。  墓室和壁画揭取后的墓道  一  邺城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东魏北齐时期,邺城人口充盈,那里居住着皇亲国戚、贵族官僚和平民百姓。往来其间的不仅有西域的突厥等少

  1989年,磁县湾漳北朝大墓壁画的出土,在我国考古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壁画之巨,让人称奇。

  整座墓葬,都满绘壁画,仅墓道两壁就有320平方米。墓道壁画保存完好,内容丰富。技艺高超,前所未有。

  自此,世人的目光开始关注这座大墓。

  墓室和壁画揭取后的墓道

  一

  邺城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东魏北齐时期,邺城人口充盈,那里居住着皇亲国戚、贵族官僚和平民百姓。往来其间的不仅有西域的突厥等少数民族,还有来自中亚的粟特、波斯等外国人在城内长期居住。那里商贾云集,奇珍荟萃,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距邺城约5公里的西北郊外,也就是现在的磁县境内,是皇家陵墓区,湾漳村的北朝大墓便是其中一座。

  1958年以来,由于村民们大量取土,原本高大的坟丘被夷为平地,墓顶露出地面,并塌陷成一个大洞。由于墓室有很深的积水,村民们以为是口古井,便把墓顶整修成了一个简易的井台,用墓室的水来浇灌附近的菜地,渐渐的有3户民房建在了墓道之上。

  1986年,邺城考古队在对邺城西北郊陵墓区的调查时,发现了湾漳村里的这座大墓。通过塌陷的大洞,可看墓室内积水上面的墙壁上,有壁画的痕迹。

  1987年,考古队开始对这座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二

  1989年春天,在磁县湾漳村,考古队租住的大院门前,有座简易的小桥。桥下流水潺潺,非常悦耳,颇有诗意。

  人们上下工地,都从走过这座小桥。

  在村里一处大院,几个木工紧张有序地做着壁画的托板。

  墓葬发掘现场,人们都在紧张的忙碌着。

  那是一个大工地。考古人员有20多人,雇佣的村民也有数十人。

  村民们主要在清理墓道的填土。墓道两侧那一层层的土台上都站着手拿铁锹干活的人,墓道挖到了深处,一铁锹土需要数人的合作,才能倒到地表。

  壁画的清理、揭取和资料搜集交叉进行。考古人员,有清理的、照相录像的、绘图的、揭取的,干的是热火朝天。

  清理墓道填土

  那是一座总长约52米、深约10米的大墓,在这个小村庄里,显得巨大无比。

  其实,那座大墓原来的坟丘就有25米高,直径也有100米,像座小山。墓南还有宽约15米,长约270米的神道。神道东西两侧,排列放置高大的石刻人像,祭祀用的享殿台基范围超过了2000平方米。

  这种规模和布局,显然是北朝时期的一座帝陵,显示着皇家的威严和气派。

  距地表4米以下便是地下水,很多壁画在地下水里,清理起来难度很大。抽水机不停的工作,工地上弥漫着揭取壁画所使用的稀料和树脂的味道。

  墓道里的地下水

  壁画去湿,需要火烤。点燃的木炭装在大铁笼里,太阳当头,脚下泥泞,几个年轻人吃力地抬着铁笼子,调整着与壁画墙面的距离。炭火烤着壁画,也烤着抬笼子的人。

  看着墙面潮气已去,工作人员马上涂树脂,贴布,然后分割、剥离。

  墓道两侧的地面上,负责安全的人员,眼盯着墙体,走来走去,看是否出现裂缝,是否存在危险。

  壁画清理

  壁画脱水

  刷粘合剂

  粘贴砂布

  剥离

  上托板

  清理揭取的壁画背部

  县里的电力紧张,村里经常停电。

  一天,刚刚清理了一块高2米的壁画,正要去潮,突然,抽水机不响了。眼看着地下水就上来了,壁画泡在水里,后来,出现塌方,眼看着壁画碎成无数块,落入水里,大家痛心疾首。

  具体负责现场发掘的朱岩石先生(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跑到磁县电业局发了一通火。

  此后,为了保证壁画的绝对安全,分割的壁画高度一般掌握在1.5米左右。

  揭取的壁画要运回到石家庄,因超宽白天不能上路,只能在晚上运输。

  那时,磁县到石家庄还没有高速公路,只能走107国道。路上坑坑洼洼,为了壁画的安全,车速很慢。

  驾驶室里除了司机,还有两名手持警棍的押运人员。晚上的视线不好,司机聚精会神盯着前方,小心翼翼地行驶。押运人员警觉地望着窗外,不时地和司机交谈着,生怕开车久了,司机犯困生出意外。

  当那装有壁画的卡车到达石家庄时,已是清晨了。

  三

  墓室虽多次被盗,但还是出土了2200余件文物,有陶俑、陶瓷器、和玉器等。遗憾的是,没有发现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字资料。通过对墓葬的形制、结构、壁画内容、随葬品的类别等,再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和推测,认为墓主人是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

  墓室里的棺床和陶俑

  骑马俑

  大门吏俑

  高洋是东魏大丞相高欢的次子。高欢是汉人,因祖上犯罪,全家被发配到了现在的内蒙古包头市。常年的边地生活,使高欢完全鲜卑化了,还娶了一位鲜卑人娄氏做老婆。

  史书记载,高洋外貌丑陋,皮肤黑,两边腮帮子上肥肉往下坠,一身牛皮癣,脚踝畸形。

  那个时代的墓室,北壁多绘墓主人端坐帐下的画像。不知画家笔下的高洋会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走进墓室,因盗墓贼使用烟火照明,墙壁受到熏染,只有墓室顶部那一条如巨龙般的天河比较清晰,其它壁画已无法看清。

  画家笔下的高洋,也只能是一个谜了。

  长相丑陋,并没有影响他的智商。在高洋小时候,高欢测试儿子们的智力,在每人面前扔了一团乱丝线,当别人手忙脚乱整理丝线时,高洋拔出刀来,将丝团斩断,嘴里还恶狠狠地嚷道:“乱者须斩。”

  为此,高欢非常赏识这个儿子。

  高洋21岁时,他的哥哥高澄被厨师兰京杀害,他十分镇定,果断指挥禁卫军围捕了兰京等人,“斩群贼而漆其头”,人心遂定。

  次年,高洋在金虎台逼孝静帝让位,自己当了皇帝,改元天保。他尊父亲高欢为神武皇帝,哥哥高澄为文襄皇帝。

  高洋称帝后,励精图治,兴利除害。他连年出塞,讨伐契丹、柔然等北方游牧民族,接连取胜。高洋在位的几年间,修筑了3000里的长城。

  高洋热衷佛教,邺城西北的响堂山石窟,就是他亲自下令开凿的。

  不过,高洋又是历史上少有的变态狂人,他的残暴荒唐、嗜酒如命,醉酒后常常以虐杀取乐,手段极为残忍……从现在医学角度来看,高洋是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由于他长年酗酒,31岁便撒手人寰了。

  不知是史书记载有误,还是高洋皇帝也是位艺术爱好者,对画家喜爱有加,特别关照。

  壁画中的每一个形象,甚至每一条线上,都感受不到画家一丝的惊恐不安,反倒是觉得处处透着泰然自若,非常的静气。

  门墙壁画(复原临摹作品)

  四

  那是怎样的一次豪华出行啊,莲花纹和忍冬纹的地毯上,4列共106人组成的仪仗队,手持各种仪仗,在高近4米朱雀的凝望中,缓缓前行。

  墓道地画复原图

  前面有青龙、白虎引领。天空中彩云朵朵,飘落着莲花、摩尼宝珠和莲花忍冬,飞奔着各种神禽瑞兽,那些高大的仪仗,庄重、华丽。若不是皇帝的出行,那些依仗在别处你是永远也看不到的。

  墓道东壁壁画复原临摹作品(请把手机横过来)

  那些人物,神态各异,性格鲜明,好像呼之有名。

  西壁那头戴笼冠,眉目清俊,高鼻梁,瘦峻的下颏,络腮胡须,长有眼袋,面部红润,手持“手板”的文官。我临摹高洋墓壁画的第二幅,便是这个人物。他若有所思,带着一丝忧伤,似乎他装着很多心事。

  西壁文官形象

  还有他身后那头戴鱼鳞甲片护额,身着铠甲的武将。双目炯炯,剑眉紧蹙,高鼻,大嘴,连鬓胡须,行进中正在回望。他有北方民族的血统,威武骠悍。不知他跟随高洋皇帝,打过多少次胜仗,立过多少战功。

  西壁武将形象

  不知他们都有着怎样的一种人生经历。

  西壁的那尊神兽大气威严、狰狞恐怖,颇有王者风范。

  那是画家心中酝酿已久的形象,融入了全部情感。它是有生命的,它的血液仿佛在体内激荡。看久了,有时就会出现幻觉,你能感到它的体温、它的呼吸。甚至能感觉到,它似乎要挣脱壁墙壁,咆哮而去。

  西壁神兽形象

  五

  从夏商周三代到秦汉,伴随着祭祀礼仪从“庙”到“墓”的转移,艺术创作逐渐从宗族祖庙转移到家族墓地。东汉初年,“墓”成为祖先崇拜的中心。加上汉代以来以墓室为阳宅的普遍观念,我国古代墓室壁画,从形成到发展成熟,前后2000余年,经久不衰,延绵不绝。

  东汉后期,随着举孝廉制度的推行和社会经济发展,厚葬风气日盛,墓室壁画得到了空前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仍在延续,不断融入外来式样和时代新风,突破了传统的空间布局,开启了在墓道两壁绘制壁画的先河,通过表现卤薄仪仗图,来标榜墓主人高贵的身份和地位。有着强烈鲜明的时代气息。

  到目前为止,全国发现的北朝壁画墓约有40多座,如娄睿墓、徐显秀墓、茹茹公主墓、高洋墓、高孝绪墓、崔芬墓等,出土了大量的壁画。

  其中高洋墓级别最高,是一座帝陵。艺术水平最高,代表了北朝时期宫廷绘画的最高水平。避免了北朝时期人物画有千人一面、概念化的倾向,人物极为写实,个性鲜明,气韵生动。

  北齐娄睿墓壁画的出土,曾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术界和美术史界引起很大震动。但它和高洋墓壁画相比,有明显不同。高洋墓的人物绘制更为精细,也更写实、传神,色彩更为华丽,洋溢着皇家的气息。

  墓葬壁画,因载体材质和用途的原因,不像平常看到的,尤其是明清时代的寺观壁画画得那么精细。依据现在绘画的分类,都有小写意画的倾向。

  而高洋墓壁画不同,完全可视为工笔重彩画。

  高洋墓壁画,整体布局,匠心独具。墓道西壁长卷式的壁画,前后连贯。

  壁画最高处有8米多,画家可是站在搭好的架子上画的。除了娴熟的技艺,胆量也必不可少。

  面对向同一个方向行进的众多依仗人物,画家利用人物侧面、正面、回首等手法,使这些人物避免了单调呆板。神禽异兽中各用了几个回头张望的形象,使它们成为前后呼应的整体,使整个画面达到了满壁生风的效果。

  在用线上,画家极为灵活。天上的神禽异兽,线条豪放洒脱,粗细变化明显。笔与笔之间的来去,联贯呼应,一气呵成,成功表现了凌空翱翔的感觉;那些彩云,造型简练,运笔利落,充满自信;人物的服饰线描匀细流畅,富有弹性,如同“高古游丝描”,洋溢着秀劲古逸之气。整个墓葬壁画挥洒自如,毫无矫饰,众多形象如人物、神灵、禽兽,彼此呼应,浑然一体。

  东壁神兽形象

  东壁神兽形象

  东壁神兽形象

  西壁人物形象

  东壁局部复原性临摹作品(高4.68 宽3.68米)

  西壁人物形象(复制性临摹作品)

  在用色上,画家注意浓淡搭配和色彩对比,注意平涂和晕染兼用。

  根据不同形象的需要,使用不同的颜色和采用不同的技法。来自西域的凹凸晕染与我国传统的晕染法相融合。晕染多在人物的手、面部肌肤、和神兽的肌肉以及莲花等部位,有很强的质感和立体感。

  那年我在敦煌参加“中日韩敦煌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下和著名画家、现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先生聊天。谈到艺术创作,他说:“有的画,画完后我再看它时,也很吃惊,不知道当时是怎么画的,好像得到了神助。”

  我不知道,高洋墓壁画的画家们,在完成了巨作后,是不是也曾有过这样的感慨。

  六

  那些壁画,是在压抹平整的白灰墙上画的。画家起稿的淡墨线和起稿的划痕,依稀可见。那划痕可能是用竹签划的。那些起稿线,仅仅是形象大体位置的标记。画家定稿时并没有拘泥初稿。

  正是这些起稿、定稿方法以及风格上的差异,我们知道,绘制高洋墓壁画的不会是一、二位画家。

  那些壁画应该是由几位画家按照总体的设计合作完成的。主要的绘制者,应该是高洋皇帝近侧的画家。名声显赫的北齐画家杨子华、曹仲达、刘杀鬼最有可能。

  阎立本云:杨子华的画“自像人已来,曲尽曲妙,简易标美,多不可简,少不可逾……”。《后画品》中有 “北齐之最,唯公有图。善写龙兽,能致风云”。

  从“高洋死于天保十年(559年),葬于乾明元年(560年),武成帝时(561—564年)杨子华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这个情况来看,或许就是杨子华负责了高洋墓壁画的绘制,因表现出色,才得到了武成帝的“提拔重用”。画中一些人物和神兽最有可能是他的手笔。

  曹仲达是西域曹国人,绘画造诣极高,他创作的“曹家样”独具风格,有“曹衣出水”之称。也就是说,衣服紧贴身上,就像刚出水一样,能严谨的表现人体结构和肌肉特征。

  但在画中,并没有看到“曹家样”的影子,看来,他在艺术创作时使用的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是根据绘画题材来选择的。

  他是外国人,画那些外国人会更得心应手,说不定壁画中的那些少数民族人物形象便出自他手。

  刘杀鬼,也因善绘事,“常在禁中”作画。

  《历代名画记》有:“画斗雀于壁间,帝见之为生,拂之方觉”。壁画中的那些神禽异兽或许有他的作品。

  其他参与绘制的画家,我们无法知道他们的名姓。

  七

  为了向世人展示古代绘画艺术高度成就,和向传统绘画学习的教学需要。199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中央美院进行了一次合作。

  那年夏天,壁画系主任孙景波教授带领十几名师生来到石家庄。当他看到那些壁画时,感慨万分,非常激动的说:“那些线条,今人难于企及。”

  他认为,高洋墓壁画无论从规模还是画技都堪称一流,充分体现了当时艺术家创作时的高度自信,在人物写实的技巧上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其气魄与驾驭能力远远超出那些欧洲绘画大师。

  1996年9月,《河北古代壁画精粹》展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高洋墓壁画,并引起轰动。

  2013年6月8日,河北省博物馆(现河北博物院)新馆,《北朝壁画》展厅,高洋墓壁画初次和观众们见面,这些年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河北博物院《北朝壁画》展厅

  河北博物院《北朝壁画》展厅

  他们或观看壁画摹本,或观看壁画原件,看的非常仔细,非常入神;有时还会看到小朋友们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对着壁画摹本或原件,进行临摹。

  北齐高洋墓壁画这粒种子,已在他们心中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芽、成长,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图片由邺城考古队提供,在此谨表谢意!

  此文曾在《河北日报》发表,今略作修改。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