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池阳宫遗址:航拍汉代“天齐”祠

摘要: 在咸阳市三原县北的嵯峨乡,有一个名叫“天井岸”的村子,因紧邻一座巨大的“天井”而得名。这座“天井”是一个巨形的圆坑,好像是大地的肚脐眼,所以被称为“天齐”祠——1992年4月20日,这座“天齐”祠与周围的汉代礼制建筑遗址,一起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统一命名为“池阳宫遗址”。这座宫殿位于汉长安城北面,地处通往甘泉宫的交通要道,乃当时非常著名的一座行宫。但是,这里是否为真正的池阳宫遗址,目前还 ...

在咸阳市三原县北的嵯峨乡,有一个名叫“天井岸”的村子,因紧邻一座巨大的“天井”而得名。这座“天井”是一个巨形的圆坑,好像是大地的肚脐眼,所以被称为“天齐”祠——

1992年4月20日,这座“天齐”祠与周围的汉代礼制建筑遗址,一起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统一命名为“池阳宫遗址”。这座宫殿位于汉长安城北面,地处通往甘泉宫的交通要道,乃当时非常著名的一座行宫。但是,这里是否为真正的池阳宫遗址,目前还存在争议。

4月1日,我再次来到池阳遗址,先游览了东侧的“五帝祠”遗址,那里原本保存着五座十字形分布的夯土台基。其中,西侧的夯土台基,距离“天齐”祠中心约480米,两者之间应该存在联系,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离开西侧的夯土台基,顺着旁边的水泥路向东,穿过天井岸村就可以看到“天齐”祠的遗址。当你站在这座坑的边上,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从空中俯瞰,此坑如同“天眼”一般,赫然呈现在田野之中,大气磅礴,震撼人心。

“天齐”祠遗址的主体是一个巨型盆状圆坑,口径约260米,底径约170米,深约32米。坑的北面有一个长方形的缺口,缺口中部有一座平台,上面可见汉代的瓦砾;坑底有厚达7至8米的淤土层,土质较为纯净,未见文化遗物;在淤土层底部,分布着一层厚达10厘米左右的人工踏面,再往下就是生土了。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谷口,九嵕山在西,有天齐公、五床山、仙人、五帝祠四所。”在汉代的时候,这里隶属于谷口县,紧邻东侧的五帝祠,旁边的嵯峨山有五峰,可能是“五床山祠”的遗址。

“天齐”是秦汉时期祭祀的八神之一,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史记·郊祀志》的颜师古注为:“如天之腹齐也。”因此,可以把“天齐”理解为“天之脐”,这座坑为圆形,正好符合此意。

因此,结合地望、形状、地名,以及文献中的记载,判断这里就是汉代天齐祠的遗址,也就是《汉书·地理志》记载的“天齐公”祠。除此之外,从天齐祠向南,依次为清峪河大回转、汉长陵、汉长安城、子午谷,形成一条长达74公里的南北向超长建筑基线,在中国科技史和考古学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