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犍陀罗之路:再高的山,也有路可走

摘要:   住了很长时间之后,我才知道我们门前这条像集市一样的公路就是历史上以古老和繁忙而著名的The Grand Trunk Road,意思是主干道。这是一条亚洲最为古老的道路,已经有两千多年了,是一条连接中亚和南亚的主干线。  红色线条者即主干线。它东面起始于孟加拉的吉大港(Chittagong),穿过印度北部的德里和阿姆利则市(Amritsar) ,然后经过巴基斯坦的 ...

  住了很长时间之后,我才知道我们门前这条像集市一样的公路就是历史上以古老和繁忙而著名的The Grand Trunk Road,意思是主干道。这是一条亚洲最为古老的道路,已经有两千多年了,是一条连接中亚和南亚的主干线。

  红色线条者即主干线。它东面起始于孟加拉的吉大港(Chittagong),穿过印度北部的德里和阿姆利则市(Amritsar) ,然后经过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和白沙瓦,最後终结在阿富汗的喀布尔。如果长城是中国的文明奇迹的话,那么主干线便是印巴次大陆的文明奇迹。这条主干线始于孔雀王朝的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 Maurya 321–298 BCE)时代,至今仍在使用,这条路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博物馆,你可以找到各个时代的奇奇怪怪的古代信息。

  孟加拉吉大港保留至今的主干道原始路面。

  主干道是商业之道,也是军事兵戎之道。英国人就是沿着这条路殖民印巴次大陆的。

  上个世纪初的主干道,即便是简易的牛马类的畜力运输,也有可能繁忙到塞车的程度。

  1910年的主干道,印度的矮种马(上),与现在这种帅气大长腿的欧巴桑一样的阿拉伯马(下)相比,不可同马而语。

  虽然看不清赶车人和后面骑马人的样子,也看不到车上拉的是什么,但从前面有两匹大象挽车的情况来看,车上拉的一定是重武器,后面跟随的也一定是英军。

  印度著名摄影家拉古比尔·辛格 (Raghubir Singh 1942-1999)撰写的《穿过印度的主干道》,他是彩色摄影的先驱,现在关于主干道的早期照片,大多出自他的手。

  这是位于拉合尔附近主干道上的里程碑,与现在路边几乎看不见的里程碑相比,可以明显看到一个退化的历史过程。

  不过在巴基斯坦,学者们更愿意称其为“犍陀罗之路”,这个称呼应该更为古老。这是原塔克西拉博物馆和拉合尔博物馆馆长达尔教授的力作《穿过犍陀罗的历史之道》。

  在主干道上分布着的最为著名的古迹就是阿育王诏书(Edicts of Ashoka )。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代(公元前269年至前231年)所流传下的石刻文书,计有大磨崖、小磨崖各七所、石柱十根、石窟刻铭及石板等五种,内容涉及禁止杀生、设立疗养院、凿井、订定会议制度、颁药剂并鼓励栽植药草等等,是研究孔雀王朝与原始佛教的重要考古资料。

  印度德里克特拉(Feroz Shah Kotla )的阿育王石柱

  印度菩提伽耶(bodh gaya)贵霜王朝时期的大菩提寺(Mahabodhi temple)

  印度哈里亚纳邦科思岛上莫卧儿时期的灯塔

  从地理上看,南亚次大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因为南亚次大陆是从南边漂移过来的一块陆地,当它撞击到亚欧板块后,两大板块接触区域因为挤压而迅速隆起形成了高耸的山脊和高地,看上去好像是焊接在欧亚大陆的板块之上,这就是北部则是绵延2450公里、宽200~300公里、平均海拔达7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部为平均海拔为2000米的若开山脉;西北地区是兴都库什山脉,全长160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西部则为苏莱曼山脉,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这几条巨大的山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面积又小于通常意义上的大陆,所以称为"次大陆"。

  南亚次大陆像一个插入印度洋的簸箕。

  请注意,除了南部开口处向印度洋敞开外,这个簸箕后部三面合围的用红色标记高山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像一只巨掌扼住了印巴次大陆通往亚欧大陆的咽喉。

  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当平原地区想修高墙来阻断交通时,高山地区却想修路来勾连交通。正当我国忙着修长城来表达夷夏之防以阻绝游牧夷狄时,我们的南亚邻居却想尽办法通过修路来连接草原中亚。

  “再高的山,也有路可走”。这是罗新教授为《寻路阿富汗》一书写的一篇书评的题目,这个题目也可用来形容印巴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的交通情况。尽管这几条大山像天然长城一样隔断了欧亚大陆和印巴次大陆之间的联系,但这道墙却并非金瓯无缺,不仅有 雉蝶、城门、马面,还有裂隙。喜马拉雅、兴都库什和苏莱曼等山脉中可以沟通南亚与中亚和东亚山口并不是很多,全部加起来不到20处,而且可以让一般游客通行者,更是少数。然而一条窄窄的通道,却能令一片大陆生死存亡。

  明铁盖达坂或称明铁盖山口(Mintaka)是红其拉甫山口开通前用于中巴互通的山口。明塔卡山口和附近以西30公里处的基利克山口是古代北部进入戈加尔(上罕萨谷)的两个主要通道。在吉尔吉斯语里,Mintaka的名字的意思是“一千只山羊”。

  1912年的明铁盖达坂照片

  基里克达坂,或基里克山口(The Kilik Pass),海拔4827米,去明铁盖达坂以西30公里。这也是红其拉甫山口开通之前,中巴边界上的重要山口之一。

  对于次大陆和东亚之间的通道来说,首屈一指的是红其拉甫山口(Khunjerab)。

  该通道是世界上铺设最高的国际边界过境点(海拔4820米),也是喀喇昆仑公路上的最高点。穿越山口的公路于1982年竣工,取代了未铺设的Mintaka和Kilik通道,成为穿越Karakoram山脉的主要通道。选择Khunjerab公路是在1966年决定的:中国认为Mintaka更容易受到空袭的影响,因此建议改用较陡的Khunjerab通道。在中国方面,该山口是中国国道314(G314)西南终点,距塔什库尔干130公里,距喀什420公里,距乌鲁木齐约1890公里。中国入境口岸位于离塔库尔干县关口3.5公里的公路沿线。由于该关口常常被雪覆盖,因此,从11月30日至5月1日期间,重型车辆普遍关闭,从12月30日至4月1日对所有车辆关闭。

  实际上在西藏也有很多与尼泊尔和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相通的山口,这些山口崎岖险峻,异常难走,自古以来是边民们互通的生活和生存之路,也是那些疯狂和勇敢的驴友和登山爱好者们的生命和生死之道。

  最近读到英国人罗瑞.斯图尔特写的《寻路阿富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按他的说法是为了追随16世纪初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一位君主罗布儿的足迹从阿富汗的赫拉特走到喀布尔。2002年塔利班政府倒台后与世界隔绝长达24年后的阿富汗对西方世界开放,阿富汗进入到新一轮的军阀林立,罗瑞.斯图尔特抓住了这个转瞬即逝的历史机会,开始长达36天从阿富汗中央山地的行走,他是挑阿富汗最恶劣天气的一月和二月的冰天雪地来完成他的计划。这本书使用天使般的文笔来描述魔鬼般的经历,读完之后,完全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心中的震骇,对在冰天雪地的兴都库什山脉行走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是一种生命的展示方式,大无畏金刚般的威猛是如何通过一介柔弱的书生来展示的。看到该书封面上斯图尔特这付疯魔的行走样子,我也好想忘情专注地走一次,不管不顾,忘记路线,忘记终点........

  在中亚和南亚之间,最为重要的山口通道是开伯尔开在中亚和南亚之间,最为重要的通道就是开伯尔山口(Khyber Pass),这是兴都库什山脉最大和最重要的山口。

  开伯尔山东口距巴基斯坦白沙瓦16公里。历史上为连接南亚与西亚、中亚的最重要通道。山口由发源于开伯尔山的两条小河的河谷组成。山口西北-东南开伯尔山口Khyber PassKhyber亦作Khaybar或Khaibar。兴都库什山脉最大和最重要的山口。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之间,穿行开伯尔山,东口距巴基斯坦白沙瓦16公里。历史上为连接南亚与西亚、中亚的最重要通道。山口由发源于开伯尔山的两条小河的河谷组成。山口西北-东南走向,全长53公里,最窄处不超过600米,两侧山高60-90米。隘道最高点兰迪科塔尔堡垒,海拔1,067米。冬不封山,终年可通行。从白沙瓦到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公路由此经过。铁路则从白沙瓦修到兰迪卡纳。

  因开伯尔山口特殊位置,自然成为了不同文明的分界线。在山口南侧是沃野千里的印度河恒河平原,以其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形成富裕的农耕文明。而在山口西北则因为气候干旱,气候恶劣形成的游牧文明。当彪悍的游牧民族碰上温和的农耕民族,自然是腥风血雨的碰撞。游牧民族或西方帝国历次对印度地区的入侵,无一不是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开伯尔山口的开通为印度半岛带来文明与财富的同时,也为印巴次大陆带来了敌人。就是因为开伯尔山口, 几千年来,印度次大陆地区一直为外来文明侵入,在这片土地上先后生长和繁荣过的文明一再被入侵的文明挤压、碾压甚至取代。最早的原住民是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尼格利陀人和原始澳大利亚人(因其身体特征与澳大利亚土著相似而得名)。后来,地中海欧罗巴人种进入次大陆,其与原住民混血形成达罗毗荼人,在印度河流域创造了人类最古老的原生文明之一:哈拉帕文化。但此后,雅利安人(约公元前15世纪)、波斯人(大流士,前6世纪)、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公元3世纪)、大月氏人(公元初年)、嚈哒人(公元6世纪)、阿拉伯人(公元7世纪后)、突厥人(德里苏丹国,公元12世纪)、突厥化的蒙古人(巴布尔,16世纪)以及近代英国人等外来民族先后侵入。原初的和次第侵入次大陆的各种文明都未能将侵入的异族文明有效整合、融合或同化,历史文明有显著断裂。如今次大陆地区的绝大多数人在人种上是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但在文化上非常杂乱。除了有数百种语言外,在宗教上,公元前6-5世纪诞生于此的佛教,自公元8世纪后在当地就几乎销声匿迹了。如今印度次大陆最主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印度)、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锡克教。

  我们所发掘的哈拉帕文化是印巴次大陆史前最为昌盛的文明,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前已经有规模庞大的用红砖砌筑的城墙与住宅,有精美发达的珠宝、黄金、青铜、彩陶等工艺制品,但公元前1500年之后,哈拉帕文明突然衰落,考古学家称之为“崩塌”,为什么?什么原因导致高度发达的哈拉帕文明的“崩塌”?战争?瘟疫?洪水地震类的自然灾害?

  哈拉帕发现的砖砌打麦场

  哈拉帕居民住宅复原

  哈拉帕出土的项链

  哈拉帕彩陶

  距今五千年前我国有没有车?《周易》:"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新唐书》 说:“自轩辕以来,服牛乘马,今辇以人负,则人代畜。”不过,这仅仅是传说,考古学还没有证实这个说法,但哈拉帕文化则确确实实出土了牛车。

  最早发掘哈拉帕文化的英国考古学马歇尔就认为是因为经过开伯尔山口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的入侵,导致了哈拉帕文明的灭亡,就如同西班牙入侵者之于南美的玛雅文明。但也有其他不同的看法,全世界的考古学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现在中国学者也开始介入世界上重大考古学研究项目,会有一份来自中国考古学家的答卷吗?

  - 完-

  来源 丨《惠生盘古》公众号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