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北齐徐显秀墓发现后是如何进行保护的?

摘要:     徐显秀墓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东梨园内,墓室内保存壁画约330平方米,彩绘各类人物、马匹、牛车、神兽,各色仪仗、兵器、乐器、生活什物和装饰图案,气势恢宏壮观,形象生动写实,色彩斑斓如新。2006年王家峰墓群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受自然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徐显秀墓葬壁画出现了酥碱、颜料 ...

  

  徐显秀墓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东梨园内,墓室内保存壁画约330平方米,彩绘各类人物、马匹、牛车、神兽,各色仪仗、兵器、乐器、生活什物和装饰图案,气势恢宏壮观,形象生动写实,色彩斑斓如新。2006年王家峰墓群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受自然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徐显秀墓葬壁画出现了酥碱、颜料层粉化脱落、空鼓、壁画起甲、脱落,墓室基础下沉,结构变形等诸多病害。2010年,受太原市考古研究所委托,敦煌研究院对徐显秀墓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并完成了《山西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壁画保护修复工程设计方案》。受徐显秀墓文管所的委托,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了“山西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壁画保护修复工程”,按照原址保护的做法,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30日对徐显秀墓壁画实施了分项保护修复工程,由山西省古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工程共计修复各类病害壁画652.3平方米,并完成了徐显秀墓墓道、过洞、天井土体的锚固加固,对主室砖券洞口坍塌、结构失稳部分进行了砖体更换与支顶。

  

病害现状

  

   徐显秀墓按其壁画制作方法可分为两部分:墓道、过洞和天井部分(含照壁);甬道和主室部分。

  

  墓道、过洞和天井壁画的病害类型主要有起甲、酥碱、空鼓、颜料层脱落和壁面污染等。鼠洞和昆虫洞穴沿墓壁和回填土结合部位纵横交错,使墓壁酥松,壁画层剥蚀。由过洞顶部盗洞进入的污水在壁画表面形成黑淤泥层,壁画表面污染严重。过洞顶部已完全塌毁,墓道照壁壁画出现断裂、错位、残损等病害。

  

  甬道和主室壁画主要存在空鼓、变形、酥碱、起甲、脱落、污染等病害,很多在同一区域的壁画同时存在多种病害。甬道因长期受压,墙壁变形,致使壁画与墙体分离、脱落;甬道内因盗墓者人为破坏,壁画亦大面积脱落。主室壁画出土时外观尚好,但在沉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大面积空鼓、酥碱、起甲、颜料粉化脱落、污染和变形。空鼓严重的已脱离砖墙约10厘米,并出现大面积脱落现象;起甲、酥碱严重,壁画颜料粉化脱落严重,部分壁画已经变色。

  

  墓道两壁裂隙发育,纵横交错的裂隙将其切割成独立的块体。墓道顶部距墓壁约80厘米处各有一条平行于墓壁的垂直贯通性裂隙,裂隙宽达3厘米左右,该裂隙加剧了墓壁的破坏。

  

  甬道砌体结构存在局部变形、部分砖块被压碎、断裂,局部外闪,幸有甬道北端的封门墙才得以保存。主室墙壁有不均匀沉降现象,造成主室墙壁变形断裂,边缘处所铺地砖因墓壁下沉而倾斜。甬道变形、断裂病害主要分布在券顶部分,特别是与主室相连的北端最为严重。主室的沉降变形、断裂病害主要集中在东南角和西北角,分别下沉0.2 米和0.18 米,墙面下沉引起地面的严重变形。南壁中部变形、断裂也非常严重。

工程实施及技术总结

  

  工程主要包括壁画保护修复、土体锚固、土体裂隙灌浆加固、残损青砖砌补等几项。

  

  其中壁画保护修复分项工程共计修复各类病害壁画652.3 平方米,其中起甲壁画306平方米,地仗修补46.35平方米,裂隙及边缘加固26.3平方米,酥碱壁画加固及脱盐处理106.6平方米,空鼓壁画灌浆加固167.2平方米,灌浆量145055毫升。

  

  徐显秀墓墓道、过洞、天井土体锚固共植入锚杆97根,191.83 米,锚孔灌浆474100 毫升。土体裂隙修补长度为33.09米,灌浆量26756 毫升。

  

  1. 壁画保护修复工程

  

  包括起甲壁画的修复、空鼓壁画的修复、地仗残损壁画的修复、裂隙壁画的修复、酥碱壁画的修复。

  

  其中起甲壁画修复的具体工艺措施为:

  

  (1)表面除尘。用洗耳球和软毛刷除去壁画背部及表面的尘土。

  

  (2)棉纸封护。用软毛刷浸蘸纯净水,将棉纸条贴在起甲的壁画表面,与周边的地仗或颜料层粘连在一起,是加固前的临时固定保护。

  

  (3)注射黏结剂。将黏结剂注射入起甲病害的背面。

  

  (4)起甲壁画滚压。用纺绸包裹的医用脱脂棉制作成的棉球滚压壁画表面。

  

  (5)揭去封护棉纸。

  

  (6)回贴。在归位后的壁画表面垫棉纸,用木制修复刀将其归位。

  

  修复壁画地仗脱落病害时,要先根据壁画的颜色线条、裂缝来确定脱落壁画的位置,然后用熟石灰将其归位回贴,尽量减小壁画之间的缝隙,使壁画在同一平面上。具体工艺措施为:

  (1)收集脱落地仗残块,将破损地仗残块收集整理并将尘土与杂质处理干净备用。

  

  (2)拍摄照片,将破损地仗残块单独拍成照片。

  (3)电脑拼接图片,通过破损纹理、颜色及图案确定残块的位置,用Photoshop制图软件对残块进行电脑模拟拼接。

  

  (4)将软件拼好的地仗残块图片进行编号。

  

  (5)对墙体与残块相应的位置进行墙体位置编号。

  

  (6)将残块与墙体的编号处抹上白灰回贴。

  

  (7)将回贴后的残块用支顶架支顶,防止移位。

  

  (8)将回贴后的小裂缝用白石灰填补平整,与周围融为一体。

  

2. 土体锚固工程

  

  土体锚固包括6道工序。

  

  (1)揭取壁画。为了最大限度保存壁画的完整性,开孔时原则上选在没有画面的部位,在钻孔前先将表面壁画进行揭取,揭取壁画体积为20厘米×20厘米×20厘米。

  

  (2)钻孔。采用手工成孔,钻孔工具为自制工具,有1米、2米、3米三种长度。孔的直径为70 毫米,角度为5°~10°。

  

  (3)放置锚杆。在锚杆两端绑上铁丝,使锚杆与锚孔共轴,放置锚杆的同时将两根灌浆管一起放入,一根灌浆,一根作为通气孔。

  

  (4)灌浆。采用100 毫升注射器人工灌浆,随着浆液向外推进,慢慢向外抽灌浆管,浆液灌满后约10分钟,用另一条灌浆管进行补浆。

  

  (5)放置托盘。灌浆结束后3天,安装托盘、螺母。安装前在锚杆上画一个箭头,紧螺母时力道要适中,锚杆不能有转动。

  

  (6)回贴壁画。壁画回贴前先对壁画进行剪薄处理,为了防止壁画断裂,在壁画周围缠上宣纸,再用胶带绑好,用手工锯将多出来的土块锯掉。在托盘周围填泥,使之平整。将壁画回贴时,使壁画与周边在同一表面上,并对表面进行处理与周边协调一致。

  

3. 残损青砖砌补工程

  

  具体工艺措施为:

  

  (1)支顶。采用刚柔相结合的方式支顶主室砖券洞口,支顶过程中确保壁画的安全。甬道拱券中间用16 吨油压千斤顶支顶,其余危险部位砖砌体用支顶架支顶。

  

  (2)拆除。首先拆除主室南壁拱劵下东侧挤压的青砖砌体碎块,下部留有70厘米高,拆除过程中尽量留有马牙槎,确保新砌补砖砌体与原有结构很好的连接,提高墙体的整体稳定性。拆除过程中,采取多种防护措施确保墙体的稳定,待南部砖砌体整个修复结束后再拆除拱劵下部碎砖,防止拱劵整体变形下坠。

  

  (3)传统工艺砌补。选用的砖为专门定制的与主室砖相同规格的青砖,砖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湿润程度达到水浸润砖体15毫米为宜。不宜在砌筑时临时浇水。

  

  (4)砌体结构补强。采用与原来砖砌体相同的工艺用水泥砂浆砌筑。新砖砌体与原砌体中间灌入水泥砂浆,并每隔20厘米在砖缝中间用电锤开孔,然后埋入直径10 毫米的钢筋,长度为20~60厘米。

  

  (5)砖砌体裂缝灌浆。在原砌体灰缝内植入灌浆管,用100 毫升注射器灌水泥砂浆。之后,再勾缝和表面处理。

  

  2012年7月26日,太原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山西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保护工程进行了阶段评估。与会专家认为:该工程的技术重点是对徐显秀墓壁画地仗空鼓、颜料层起甲、画面污染、裂隙等病害的治理,以及墓道、甬道结构性失稳的处理。工程严格按照批复方案实施,其中壁画保护达到了设计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病害治理效果;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行了动态管理,施工方法和工艺科学、合理。设计单位对墓道加固、甬道坍塌区域保护、盗洞加固等的保护措施进行了深化设计。设计中对墓道采用纤维锚杆锚固结合裂隙灌浆的技术措施,对甬道结构处理采取第一方案的方法科学、规范,措施合理、有效,可达到综合解决墓道、墓室稳定性的目的。该工程是国内北齐砖石墓壁画原址保护的典型案例,其保护措施和成果可在同类壁画中借鉴和推广。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


北朝考古发布(beichaokaogu)

综合整理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丨《中国文物报》2013年3月22日8版

以上图片版权均归作者所有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