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重新发现楼兰

摘要: 重新发现楼兰王炳华楼兰考古与楼兰历史研究,可以作为西域考古及历史研究的一个典型。上世纪初,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淖尔(即罗布泊)荒原上发现了楼兰古城,此后100多年,围绕着楼兰的发现、考察、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考古、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在汉文史籍中,楼兰王国于公元前176年始见记录,至公元前77年更名为“鄯善”,迁 ...

重新发现楼兰

王炳华

楼兰考古与楼兰历史研究,可以作为西域考古及历史研究的一个典型。


上世纪初,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淖尔(即罗布泊)荒原上发现了楼兰古城,此后100多年,围绕着楼兰的发现、考察、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考古、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在汉文史籍中,楼兰王国于公元前176年始见记录,至公元前77年更名为“鄯善”,迁都至阿尔金山北麓,其留在文献中的历史短暂而缺略。楼兰究竟什么时候建国,他们是怎样的种族、民族,以及其社会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宗教观念等在文献中都没有留下印痕。


因此,楼兰强烈吸引了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目光。20世纪30年代以前是楼兰考察研究蓬勃开展的一个阶段。继斯文·赫定后,亨廷顿、斯坦因、橘瑞超等,当年主要的西方列强几乎都有人来到了罗布淖尔,或进入楼兰古城。楼兰自然无法免除被一次又一次发掘、搜掠的命运。当年中国学者有幸进入这片地区考察的只有黄文弼、陈宗器两人。黄文弼在楼兰城东北土垠发现的西汉纪年的木简,至今仍是楼兰研究中的珍品。陈宗器考察的自敦煌至罗布泊的路线、罗布淖尔湖的水文状况,在罗布淖尔地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我们充分肯定、尊重这些考古资料在推进西域史、楼兰史研究发展中曾经发挥过的重要作用,我们也不抹杀这些西方学者在发现、报道这些文物考古资料中曾做出的个人奉献,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把这些成绩不适当扩大甚至神化既无必要,也不应该。西方学者在楼兰的发掘,只是对珍贵文物的搜掠,是挖宝,它与科学意义上的考古,距离是相当远的。


事实上,真正给楼兰历史文化投射上缕缕光明的,是几十年后中国考古学者进行的楼兰考古工作。他们一次又一次在罗布淖尔荒原上进行的考古调查,使许多研究渐渐步入新境界。早在去今四千年前,罗布淖尔大地已步入青铜时代,白种人、蒙古种人混居的楼兰,曾为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过不可轻估的贡献。


10多万平方公里的罗布淖尔荒原是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变化最为激烈的地区,曾经是阡陌交错、渠道纵横、人烟袅袅的交通要冲,如今已变成了一片没有生命的荒漠。其过程和原因是亟待人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从考古学的角度考察,我们得到的最让人心悸的结论是:成也在人,毁也在人!这片地区曾有的繁荣,以及它的变迁与毁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就在于人。


罗布淖尔湖及其补给源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尾闾地带,曾是古楼兰人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域。与罗布淖尔大地生命关连最为密切的罗布湖水,是在人的控制、指挥下才改变了它的进程。


从地质时代第四纪起,罗布淖尔地区已经是一个干旱的内陆。这片内陆大地上,考古工作者采集到了五六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石核等,说明今天看上去不毛的荒漠中,当年不少地点仍是可以进行狩猎、从事采集的天地。


经过14C测定年代,结合出土文物进行分析,绝对年代在距今4000年前的古墓沟居民,当时种植小麦,饲养牛、羊,日常用品是胡杨木、兽角、草编类制器。墓地中有6座规模稍大的男子墓葬,墓穴周围都见到七圈圆形列木,更外面还有放射状展开的木桩,形若光芒四射的太阳。统计一下,这样一座墓葬要使用大小胡杨木材600多棵。他们并没意识到,对身旁林木如此大规模的破坏,实际正在毁灭自身生存的基础。


砍林伐木,破坏环境,这一恶果到距今2000年前的楼兰、鄯善王国时期,已逐渐引起人们的警觉。继楼兰之后统治这片地区的鄯善王国,通过法律文书规定:“绝不能砍伐小树”“严禁砍伐活树,砍伐者罚马一匹”。经过2000年的实践,人们开始认识到滥砍林木、破坏环境对自身生存已经产生严重影响。但这一个觉悟来得太迟了。


公元4世纪,楼兰及随后的西域长史府所在的屯戍中心渐遭废弃。究其原因,不排除干旱地区河水变化导致的困难,但当时大的社会形势是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事实。公元4世纪后,自敦煌进入西域的古道有了很大发展,除了交通较为方便的新开拓的大海道(即经疏勒河翻库鲁克山进入高昌)外,通过伊州(今哈密)进入高昌,是更为便捷的一条通途。这时负责西域屯田的戊己校尉府就驻节在高昌。这条路线可以避开戈壁、盐渍荒漠以及“白龙堆”这一雅丹地貌导致的交通困难。交通路线变易,会使楼兰失去在丝路上的地位,失掉必要的、有组织的维持灌溉农业的力量。这样,人工绿洲的消亡也是迟早的事情。在这里,人类利益的趋动又是一个导致环境改变的力量。

=========

原载于 文明杂志 公众号

版权归原版权者所有

本文仅供信息交流之用

如有不当请告知将本文删除或修改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