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探寻4500年前的史前“巨人部落” 烟台午台遗址考古发掘

摘要: 午台遗址位于烟台莱山区午台村东南,系一块三角形小平原的制高点,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遗址分布范围南至轸大路,西至午台东街,北至逛荡河,东至村东第二道水渠。凤凰山、马山、郭顶、金斗山等低山丘陵分别位于遗址的北、西、南三面 2—3 公里处。遗址东北距黄海约 4.5 公里,逛荡河傍遗址的北边自西向东北注入黄海。 遗址于 1982 年文物普查时发 ...



午台遗址位于烟台莱山区午台村东南,系一块三角形小平原的制高点,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遗址分布范围南至轸大路,西至午台东街,北至逛荡河,东至村东第二道水渠。凤凰山、马山、郭顶、金斗山等低山丘陵分别位于遗址的北、西、南三面 2—3 公里处。遗址东北距黄海约 4.5 公里,逛荡河傍遗址的北边自西向东北注入黄海。


遗址于 1982 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7 年被公布为烟台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 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山东大学考古系与烟台市博物馆分别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经过调查与勘探,遗址的性质、堆积情况以及分布范围等都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由于轸大路拓宽工程占用午台遗址南侧部分范围,2011—2013 年,烟台市博物馆组织考古队对其进行 2 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 1000 平方米,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尤其是清理的 45 座墓葬极具特色,人骨高大粗壮,有些甚至可以称之为“史前巨人”。



NO.1

发掘收获

午台遗址遗迹丰富,分布较为密集,叠压打破关系较多,主要为建筑遗迹、墓葬及灰坑。


此次发掘的建筑遗迹十分丰富,发现了大量各种形制的柱洞,有柱坑式的,有基坑式的。柱洞的构建也是多样的,有的内以红烧土、其外以黄土和灰土夯筑,有的内以碎陶片、外以黄土和灰土夯筑,许多柱洞较深,有的深达 1米左右,有的十分粗大。这些柱洞由于受晚期堆积扰乱的影响比较严重,目前只能以柱洞分布的密度区分为 7—8 个组群,其中 F1 能看出活动面,相对比较完整,面积约 16 平方米,有厚 10 厘米左右的灰土面。F4 面积仅有 4 平方米左右,半地穴,可能为干栏式的窝棚类建筑。


共清理 45 座墓葬,主要分布在发掘区北侧,42 座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以单人葬为主,另有少量合葬墓,墓长约 200 厘米,宽 40—80 厘米,深 30—60 厘米,带有熟土二层台。另有 3 座为圆形灰坑葬,灰坑直径 110—140 厘米,深 30—50 厘米。葬具为单棺,头向为东南方向,绝大部分为仰身屈肢葬,而且屈肢非常严重,股骨与胫骨几乎靠在一起,应为死后人为弯曲所致,仅个别墓葬为仰身直肢葬。人骨保存非常好,骨骼粗壮高大,骨壁厚。多有随葬品,主要为陶制明器,以罐、壶和杯为基本组合,另有少量石铲、石锛等石质农具,个别墓随葬品达十几件之多,随葬品多放置于墓室二层台或墓主人腰部、脚部等处。


共清理 136 个灰坑,系本次发掘清理最多的遗迹,多为圆形和椭圆形,也有少量长方形和不规则形,多为弧壁,圜底或平底。坑内填土呈灰褐色,多含草木灰和红烧土块,出土大量陶片、石器、骨器、木炭及动物骨骼等,早期坑还堆有大量海贝壳及鱼骨等。午台遗址出土灰坑形状各异,有些灰坑底部带有柱洞,明显是半地穴式房屋废弃后基槽作为灰坑二次利用 ;有些灰坑深度超过 2 米,且包含物较单一,只在 30 厘米厚的上层堆积包含有陶片及红烧土,厚约 2 米的下层堆积均为贝壳,应为窖穴废弃后被作为灰坑二次利用。


午台遗址出土遗物丰富,包括陶器、石器和骨器。陶器包括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阶段的器物。大汶口文化主要是陶鼎和陶罐等,数量较少,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均为素面。龙山文化的陶器较多,多为黑陶,另有部分灰陶、红陶及白陶等;器形主要有鼎、罐、鬶、盘、盆、杯、壶、豆、器盖等 ;陶器以泥质为主,鼎、鬶等炊器均为夹砂陶 ;素面为主,部分磨光。出土2 件蛋壳陶,一件为高柄杯,另一件为小罐。石器主要为石斧、石铲、石锛、石刀、石镞等,加工精细,尤以各式石镞最为精致;骨器有骨锥、骨针、骨镞和骨环等,其中骨锥大部分利用动物尺骨磨制而成,其他骨器均为骨管加工而成。另外还出土了大量猪、牛、马、鹿等动物骨骼以及各种海贝、鱼骨等海生物残骸。发现一件鲸椎骨,圆柱状,直径 30 厘米,高20 厘米,应为大型鲸类骨骼,为烟台考古首次发现,该遗址居民可能捕食鲸类等大型海洋动物。



发掘收获

午台遗址遗迹丰富,分布较为密集,叠压打破关系较多,主要为建筑遗迹、墓葬及灰坑。


此次发掘的建筑遗迹十分丰富,发现了大量各种形制的柱洞,有柱坑式的,有基坑式的。柱洞的构建也是多样的,有的内以红烧土、其外以黄土和灰土夯筑,有的内以碎陶片、外以黄土和灰土夯筑,许多柱洞较深,有的深达 1米左右,有的十分粗大。这些柱洞由于受晚期堆积扰乱的影响比较严重,目前只能以柱洞分布的密度区分为 7—8 个组群,其中 F1 能看出活动面,相对比较完整,面积约 16 平方米,有厚 10 厘米左右的灰土面。F4 面积仅有 4 平方米左右,半地穴,可能为干栏式的窝棚类建筑。


共清理 45 座墓葬,主要分布在发掘区北侧,42 座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以单人葬为主,另有少量合葬墓,墓长约 200 厘米,宽 40—80 厘米,深 30—60 厘米,带有熟土二层台。另有 3 座为圆形灰坑葬,灰坑直径 110—140 厘米,深 30—50 厘米。葬具为单棺,头向为东南方向,绝大部分为仰身屈肢葬,而且屈肢非常严重,股骨与胫骨几乎靠在一起,应为死后人为弯曲所致,仅个别墓葬为仰身直肢葬。人骨保存非常好,骨骼粗壮高大,骨壁厚。多有随葬品,主要为陶制明器,以罐、壶和杯为基本组合,另有少量石铲、石锛等石质农具,个别墓随葬品达十几件之多,随葬品多放置于墓室二层台或墓主人腰部、脚部等处。


共清理 136 个灰坑,系本次发掘清理最多的遗迹,多为圆形和椭圆形,也有少量长方形和不规则形,多为弧壁,圜底或平底。坑内填土呈灰褐色,多含草木灰和红烧土块,出土大量陶片、石器、骨器、木炭及动物骨骼等,早期坑还堆有大量海贝壳及鱼骨等。午台遗址出土灰坑形状各异,有些灰坑底部带有柱洞,明显是半地穴式房屋废弃后基槽作为灰坑二次利用 ;有些灰坑深度超过 2 米,且包含物较单一,只在 30 厘米厚的上层堆积包含有陶片及红烧土,厚约 2 米的下层堆积均为贝壳,应为窖穴废弃后被作为灰坑二次利用。


午台遗址出土遗物丰富,包括陶器、石器和骨器。陶器包括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阶段的器物。大汶口文化主要是陶鼎和陶罐等,数量较少,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均为素面。龙山文化的陶器较多,多为黑陶,另有部分灰陶、红陶及白陶等;器形主要有鼎、罐、鬶、盘、盆、杯、壶、豆、器盖等 ;陶器以泥质为主,鼎、鬶等炊器均为夹砂陶 ;素面为主,部分磨光。出土2 件蛋壳陶,一件为高柄杯,另一件为小罐。石器主要为石斧、石铲、石锛、石刀、石镞等,加工精细,尤以各式石镞最为精致;骨器有骨锥、骨针、骨镞和骨环等,其中骨锥大部分利用动物尺骨磨制而成,其他骨器均为骨管加工而成。另外还出土了大量猪、牛、马、鹿等动物骨骼以及各种海贝、鱼骨等海生物残骸。发现一件鲸椎骨,圆柱状,直径 30 厘米,高20 厘米,应为大型鲸类骨骼,为烟台考古首次发现,该遗址居民可能捕食鲸类等大型海洋动物。


重要认识

本次发掘区虽位于遗址的南部边缘,但仍包含了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即大汶口文化时期和龙山文化时期,其中龙山文化时期堆积最厚。从出土的遗物看,⑤层下的部分遗迹和⑥层均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其他大部分为龙山文化早、中期遗物。从发现的井及过去村民农业生产活动中发现的铜器墓看,午台遗址还有周代遗迹和遗物,说明该区域人类活动较频繁。


发掘区④、⑤层下遗迹最为丰富,无论柱洞、灰坑还是墓葬,分布密度都很大,应该是该聚落址最繁荣的时期。⑥层下零散分布的贝壳堆积可能与胶东地区贝丘遗址有一定渊源,出土的遗物虽然不多,但与贝丘遗址晚期遗物十分接近,这一点遗址中心区域可能会有更丰富的发现。⑤层下和⑥层的大量贝壳堆积及鱼骨等反映了该区域离海较近,海洋采集和渔捞活动仍比较活跃,我们将对采集的土样进行系统检测和分析,全面认识当时的地理环境、经济形态以及人地关系。


本次发现的大量柱洞大致可分为 7—8 组群,既有粗大的、也有细小的,均较深,这在日照、青岛以及烟台白石村遗址均有发现,但午台遗址更为密集,且构筑形态也复杂多样,可能与沿海地区季风有关,冬季以及初春海风巨大,深埋柱子使房屋更加结实。这对认识沿海地区的聚落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墓葬均为小型墓,多为仰身屈肢葬,屈肢的幅度比较大,随葬品也多为明器,反映了胶东地区这个时期的特殊葬制葬俗。墓葬集中出土于发掘区中部北侧,且越往北越集中,中心墓区应在离北侧不远处。另外墓葬随葬品数量差异非常大,说明此时贫富差距较大,应该有了阶级的划分,推测北侧中心墓区应存在高等级贵族墓葬。


由于该遗址靠近海洋,土壤碱性较大,非常有利于骨骼的保存 ;另外该遗址居民大量食用贝类、鱼类等海生物,骨骼含钙量高,因此人骨保存相当好。该遗址人骨的另一特点就是高大粗壮,M9 出土一具人体骨骼,部分骨骼虽被晚期遗迹破坏,但残存的骨骼仍能看出墓主人十分高大,从颅骨顶端到跟骨远端测量数据为 1.9 米,其中左侧股骨测量数据为 0.49 厘米,从骨测数据分析该墓主身高应为 1.85—1.9 米,这在 4500 年前的大汶口晚期到龙山早期绝对可以称之为巨人。


午台遗址面积超过 10 万平方米,北邻逛荡河,东侧紧邻一深沟,可能为遗址东侧壕沟,该遗址遗迹、遗物均十分丰富,并且发现高等级的蛋壳陶 ;另外,遗址发掘及以往的调查勘探中均发现有比较明显的分区现象,该遗址应存在居住区、墓葬区及手工业作坊区等功能分区。从规模、布局及文物等级看,午台遗址应为烟台东部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中期的中心聚落址,甚至在某些阶段已发展为城。


本文刊载于大众考古2019年11月刊

作者为烟台市博物馆馆员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