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SERINDIA | 唤醒丝绸之路的鲜活记忆(二)

摘要: 如果说“丝绸西输”是震动西方世界贸易消费的大事,那么“黄金东来”似乎没有引起中国王朝的巨大反响。公元初年,古罗马著名人物老普里尼(Pliny the Elder,23-79)曾经记载,罗马帝国在与东方贸易中支付了大量的黄金,因为与东方国家贸易中交换的货物远不如黄金贵重,罗马人为购进丝绸不得不付出东西方都能接受的黄金硬通货。多年来,沿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了 ...

作者葛承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特聘教授,《丝路艺术》编委


上文回顾链接:

SERINDIA | 唤醒丝绸之路的鲜活记忆(一)

五 金银与钱币

如果说“丝绸西输”是震动西方世界贸易消费的大事,那么“黄金东来”似乎没有引起中国王朝的巨大反响。公元初年,古罗马著名人物老普里尼(Pliny the Elder,23-79)曾经记载,罗马帝国在与东方贸易中支付了大量的黄金,因为与东方国家贸易中交换的货物远不如黄金贵重,罗马人为购进丝绸不得不付出东西方都能接受的黄金硬通货。多年来,沿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了许多波斯银币和罗马金币,但是西方学者多注意的是苏联地区出土的一些金币。自从1953年底在陕西咸阳隋独孤罗墓出土东罗马金币,经夏鼐先生考证为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二世(公元566—578年)时期金币【18】后,才引起了海内外考古界关注。截止目前中国境内已经出土拜占庭金币及仿制币约50余枚,它包括6世纪至7世纪初制作精美的拜占庭金币(又称索里得,Solidus),6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仿制的索里得,以及钱形金片。这些金币绝大部分出土于墓葬,全部都在北方地区,宁夏固原北周田弘墓一次出土5枚拜占庭金币(图7),史氏家族墓地出土4枚仿制金币【19】。虽然关于墓葬中出现东罗马金币的习俗还有不同看法,但是原产于地中海东岸的拜占庭金币竟在万里之遥的中国内地安身,不能不使人感到东西方交流的力量。


图7 宁夏固原1996年田弘墓出土拜占庭金币(457-542)

波斯萨珊银币除了在新疆地区集中出土外,还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地都陆续发现,6世纪甚至还在河西地区通用,在中国境内延续了350年左右,多是萨珊波斯卑路斯(Peroz,459—484)以后至库萨和二世(Chosroes II,590—628)式样【20】说明北魏至隋唐时期波斯与中国往来非常密切(图8)。8世纪后,阿拉伯金币传入唐朝。


图8 波斯萨珊王朝银市正面,1959年新疆乌恰县出土

丝路贸易的扩大促使贸易交换的货币作用愈发重要,许多绿洲城邦政权自铸货币,例如和田“汉二体钱”,造型上吸取汉五铢与希腊一贵霜钱币特点,塑造马纹或驼纹图案,被称为和田马钱。还有古龟兹国铸造的“汉龟二体钱”,仿汉五铢圆形方孔,钱币铭文用汉文与龟兹文合璧。

遗憾的是,古代中国没有流通外国货币的市场,中原人亦没有使用外国金币的习惯,无论是罗马金币还是波斯银币,除了被皇家作为珍稀物品收藏或是被达官贵人埋进墓葬作为口含,估计大量可支付的金银币都被销熔铸造成赏玩的金银器了,这不能不说是东西方交流中的一种理念的不同。

六 玻璃器皿

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早期墓葬中就发现了人造彩珠、管,因而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很早就能烧制玻璃。但从玻璃成分上分析,无论外观或质量均有别于西方玻璃。在古代中国人眼里,精美的玻璃是一种出产在遥远他乡的贵重奢侈品,是上层贵族最喜欢的贸易品,所以草原之路或丝绸之路都把玻璃品作为昂贵商品贩卖,从西亚、中亚几条线路上都发现了罗马、萨珊波斯、伊斯兰3种不同风格的玻璃器,贯穿东西方许多国家,因而也被称为‘‘玻璃之路”【21】

20世纪20年代,阿富汗喀布尔贝格拉姆遗址就出土了公元前1世纪贵霜帝国时期的玻璃器皿,还有腓尼基的玻璃器。实际上汉魏精美的玻璃制品均来自罗马,玻璃业是罗马帝国最主要手工业之一,广州汉墓出土有我国最早的罗马玻璃碗,洛阳东汉墓出土缠丝玻璃瓶属于地中海沿岸常见的罗马产品【22】。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已经充分认识玻璃器的艺术价值,西晋诗人潘尼《琉璃碗赋》赞颂清澈透明的玻璃为宝物。辽宁北票北燕冯素弗墓出土5件玻璃器,其中鸭型玻璃器与1一2世纪地中海流行的鸟形玻璃器造型相似(图9)。河北景县北朝封氏墓出土4只玻璃碗,其中一只精致的淡绿色波纹碗与黑海北岸5世纪罗马遗址出土波纹玻璃器类似。

图9 1965年辽宁北票市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出土鸭形玻璃注

伊朗的萨珊玻璃在3—7世纪时期也大量进入中国,其凸起的凹球面在玻璃器上形成一个个小凹透镜,很有磨花玻璃的特色。1988年,山西大同北魏墓出土外壁35个圆形凹面白玻璃碗异常精美,1983年宁夏固原李贤墓出土的凹形球面玻璃碗,质地纯净,有晶莹透彻之感;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侈口直壁平底玻璃杯,也有24个凸圈(图10)。可见萨珊波斯玻璃器长期流传,为世人所爱【23】

图10 西安何家村出土唐代凸纹玻璃杯

8世纪以后,西方玻璃生产中心转向阿拉伯国家,工艺技巧又有新的发展,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17件伊斯兰玻璃器,是唐朝皇家用品,刻划描金盘、涂釉彩绘盘、缠丝贴花瓶、模吹印花筒形杯等都是罕见的玻璃精品,被认为产于伊朗高原的内沙布尔【23】。1986年内蒙古哲盟奈曼旗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6件伊斯兰玻璃器,虽然生产于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但带长把手的髙杯、刻花瓶、刻花玻璃盘以及花丝堆砌成把手的乳钉纹瓶(图11),都是来自埃及、叙利亚或拜占庭的艺术珍品。


图11 辽代哲盟奈曼旗陈国公主墓乳丁纹高颈玻璃瓶9-10世纪


七 金银器

与地中海沿岸和西亚、中亚相比,中国早期金银器制作不是很发达,金银器皿类出现较晚。虽然春秋战国墓葬中出现了一些金饰品,但很少是独立器物,而目前所知一批金器均是采用铸造传统工艺,与西方锤揲技术凸起浮雕纹样不一样。

汉代及早期传入中国的金银器主要有凸瓣纹银器与水波纹银器,这种锤揲技法源自古波斯阿契米德王朝,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凸瓣纹银盒,山东淄博西汉齐王墓随葬坑银盒,都是西亚波斯流行的装饰手法。3—7世纪的波斯萨珊王朝是金银器兴盛时代,传入中国的金银器陆续被考古发现,1981年山西大同北魏封和突墓(504)出土萨珊银盘,装饰题材为皇家狩猎者在芦苇沼泽地执矛刺杀2头野猪【24】。近年刻有粟特文铭记的银器不断出土,西安鹿纹银碗、内蒙猞猁纹银盘、河北银胡瓶均有波斯风格的纹饰【25】与此同时,西方的金银器也传入中国,1988年甘肃靖远出土的希腊罗马风格银盘,周围为宙斯十二神,盘中间酒神巴卡斯持杖倚坐在雄狮背上,人物非常突出醒目。1983年宁夏固原李贤墓(569)出土的银壶瓶,瓶腹部锤揲出3组男女人物,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帕里斯审判、掠夺海伦及回归的故事,有人说属于具有萨珊风格的中亚制品【26】但考虑敦煌遗书P.2613号文书中称为“弗临银盏”,弗临即拂菻,即来自罗马拜占庭的银杯,这就指明西方金银器的输入。

唐代是中国金银器皿迅猛发展的时代,这与当时吸收外来文化有密切关系,西方的锤揲技术、半浮雕嵌贴技术等,都使中国工匠在学习制作方法方面受到了启发,所以不仅有外国的输入品,还有中土仿制品,“胡汉交融”非常明显。1970年山西大同出土的海兽纹八曲银洗,1975年内蒙古敖汉旗出土胡人头银壶,都是萨珊波斯造型与纹饰(图12)。尤其是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金银器窖藏【27】,鎏金浮雕乐人八棱银杯的西方艺术风格异常明确,而受萨珊波斯一拜占庭式金银器物形制的影响而制作的各种外来纹样,例如海兽水波纹碗、鎏金双狮纹碗、鎏金飞狮纹银盒、双翼马首独角神兽银盒、灵芝角翼鹿银盒、独角异兽银盒等等,顶部和底部中心均有猞猁、狮子、双狐、角鹿、对雁、衔枝对孔雀等(图13),周围绕以麦穗纹圆框为代表的“徽章式纹样”,兼收了粟特、萨珊波斯、拜占庭的艺术风格。

(a)赤峰敖汉旗李家营子唐西域商人墓出土波斯银壶

( b )赤峰敖汉旗李家营子唐墓波斯银壶胡人头像

图12 波斯造型与纹饰

图13 西安何家村出土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

参考文献:

【18】赵丰.中国丝绸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140.
【19】夏鼐.西安土门村唐墓出土的拜占庭金币[J].考古,1961,(6).
【20】宁夏固原博物馆.固原文物精品图集:中册[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2:164-249.
【21】夏鼐.综述中国出土的波斯萨珊银币[J].考古学报,1974(1):91-109.

【22】由水常雄.玻璃传来之路:上[J].东亚的古代文化,1988(57) :89 -117.
【23】由水常雄.玻璃传来之路:下[J].东亚的古代文化,1989(58):202-228.
【24】安家瑶.玻璃器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74.
【25】齐东方.伊斯兰玻璃与丝绸之路[M]//叶奕良.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第三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11.
【26】马玉基.大同市小站村花圪塔台北魏墓清理简报[J] . 文物,1983( 8 ) : 97-101.
【27】孙机.建国以来西方古器物在我国的发现与研究[M] //孙机.仰观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443.

摘自《中国疆域内所见的丝绸之路(1)》


原刊于《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年第1期

经作者授权转载,特此感谢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