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尼雅墓地墓主中很可能包括精绝国王

摘要:   【编者按】最近因为年度良心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热播,使得丝路考古、精绝文化、石头墓冢等专业领域的话题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域。在丝绸之路这条迷人的曲线上,楼兰、且末、精绝、安迪尔、尼雅等古城的遗址就如串珠一般散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它们的古老神秘为小说家们贡献了大量可兹发挥的传奇素材,而事实上,这一线的考古发现成果本身就足 ...

  
【编者按】
最近因为年度良心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热播,使得丝路考古、精绝文化、石头墓冢等专业领域的话题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域。在丝绸之路这条迷人的曲线上,楼兰、且末、精绝、安迪尔、尼雅等古城的遗址就如串珠一般散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它们的古老神秘为小说家们贡献了大量可兹发挥的传奇素材,而事实上,这一线的考古发现成果本身就足以自成一段动人心魄的华章,很多丝绸之路上著名的丝绸文物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

  
本文摘自《穿越丝路》,由澎湃新闻经中信出版集团授权发布。本处为转载。


南宋《佛祖统纪》之《汉西域诸国图》(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在新疆和中亚尚未出现丝绸生产的早期,也就是中国的战国时代, 就有丝绸输送到西方了,当时的路径已经很难彻底清晰化,但是根据猜测,基本上走的是草原丝绸之路,主要是指东起大兴安岭西到喀尔巴迁山脉、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通道。这条通道纬度平直,北有森林,南为耕地,最早活动在这里的是游牧民族,但是因为交通不便利,所以基本上不属于后期频繁的丝绸贸易,大约起止时间为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300年左右,也有学者把这段文明称为“库尔干文明”时期,“库尔干”指的是草原文化中特有的用石头垒起来的巨大的墓葬群,中国的新疆北部、北面的俄罗斯,还有蒙古和哈萨克斯坦等地,都有这种墓葬群,说明在阿尔泰山两侧早就有交流,丝绸也就是顺着这条道路流传出去的。
战国时期,中国已经发明了提花织机,能够织出精美图案,刺绣也很发达。当时,北方地带、中原,包括长江流域都能生产出丝绸,也就是因为丝绸的流行,才可能一直被贩卖和馈赠到那么遥远的阿尔泰山北侧。靠近阿尔泰的冰雪覆盖的深山,也就是巴泽雷克的谷地,从1929 年开始,苏联的考古学者一共挖掘了六座大墓葬,一般认为,这里是早期游牧民族斯基泰人的墓地,一共发现了五片丝绸,其中三片是比较普通的平纹织物,另外还有织锦,以及一片蔓草纹刺绣,当时只有中国有这种技术,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在圣彼得堡的博物馆看过这几片残片,整个巴泽雷克墓葬群的珍宝都收藏在这里,包括大量的马具,还有完整的马车,里面还有布满刺青的人皮,墓顶上吊着几只天鹅标本,这是当时在墓葬中流行的意象,就像在草原中天空真实飞翔的天鹅一样。但是这几片丝绸丝毫不弱于这些珍贵文物,那件蔓草鸟纹刺绣非常漂亮,应该是在绢上刺绣,用的是中国传统绣法——锁绣。之后,在天山的吐鲁番地区,也出土了凤鸟丝绸刺绣,而且和内陆的凤鸟形状很类似,可以肯定,战国时期,这一类丝绸就到了新疆,然后再通过阿尔泰山,到了另外一侧。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列:1.汉晋“无极”锦(中国丝绸博物馆藏)。2.北朝龟背纹锦(中国丝绸博物馆藏)。3.魏晋人物兽面鸟树纹锦(新疆营盘出土)。
除了丝绸,在这里流通的还有其他的纺织品,比如世界上最早的地毯,也是巴泽雷克墓葬中出土的,细部的图案很漂亮,包括草原民族喜欢的高帽子,说明当地的纺织技术也很成熟,有没有受到中原影响尚不清楚,但是草原民族流行的动物捕食图案也确实在中原出现过,包括草原流行的鹿、狮子等,说明丝绸之路从来不是单向的,反过来也在影响中国。
中国的丝绸遗留,在西汉和东汉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分野,原因在于墓葬结构的变化,西汉之前,内地的墓葬基本都有大量木头做棺椁,外加挖得很深,所以保存的丝绸都比较好。但是西汉后期,因为内地改成了砖室墓葬,保存状况就很差,这时候,能保存下来的丝绸制品基本都在干燥的西北地区,加上之前也出土的西北地区的一些丝绸残片,构成了中国丝绸文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大部分丝绸制品,都出现在新疆和甘肃地区,因为这里彻底的干燥,使这里的丝绸制品在千年之后仍然保存了原来的许多特征。这里也是当时汉朝的势力所在,在嘉峪关外的阳关和玉门关,有许多烽火台,附近有很多垃圾坑,考古学者在这些坑里发现了很多丝绸制品,玉门关附近的花海墓地,也发现了很多漂亮的丝绸文物,包括用扎染工艺制造的丝绸,这属于汉人地域所发现的丝绸文物。
玉门关以西,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地界。1900年,斯文·赫定重新发现了楼兰,之后是斯坦因的进入,他在高台墓地里面发现了大量的丝绸织物,包括各种锦囊,其中一件毛织品上面还有希腊神像。说明早期这里属于东西方交流之所在;斯坦因把大量丝绸文物放在了英国和印度;在他之后进去的只有少数日本人,如桔瑞超等人;1949 年之后这里被设立为禁区,一直到2003年,新疆文物部门才再次进入,发现了楼兰王陵,里面有大量保存不错的服装,后来经过考古学界复原后发现,与壁画上面的古人服装非常类似,都有宽大的袖口。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列:1、北宋饰缂丝边缘绢棉袍(新疆喀什麦盖提县采集)。2.东汉丝质绣花粉袋(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1号墓出土)。3.北朝牵驼纹锦缘马面(中国丝绸博物馆藏)。4.东晋彩色丝履(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305号墓出土)。5.北朝木顶锦帽(中国丝绸博物馆藏)。6.唐套环宝花纹绫风帽(中国丝绸博物馆藏)。7.北朝“大王出由”锦枕套(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楼兰附近的营盘和尼雅也发现过大量的丝绸文物,尤其是尼雅墓地,十几具棺木里面发现了大量的汉代织锦服装。根据专家研究,这系列墓主人里面很可能包括精绝国王。这里面发现的大量汉锦很多属于东汉和魏晋时期,一般称为“云气动物纹锦”,这是在早期东周织锦图案上发展而来的,但更加自由多变,在各种云气造型中间穿插有神气的动物纹样,并且还有带有吉祥意义的汉字。
1959年,当时的考古学家在尼雅墓地短暂挖掘过一次,挖掘出一件漂亮的云纹服装,没有动物,里面穿插了汉字“万世如意”,所以叫万世如意锦,这和史书记载的“云锦”有所类同;之后在楼兰出土的很多锦上面也有各种形状的云纹,有团状,也有小朵状,里面穿插有神奇的动物,应该是汉代求仙理想的反映。在动物之外,也有文字出现,比如斯坦因带到印度新德里的一件云锦。这和后面的很多云锦图案可以对照观看,但是这件相对完整,之所以存放在新德里博物馆,是因为当时印度资助了斯坦因到中国的考古,所以也有部分存在了那里。
赵丰看到了这件,大为欣赏,整个云锦非常完好,上面有完整的图案和铭文,是我们第一次在丝绸文物上看到了人名,上写“韩文绣文佑子孙无极”。后来,1995 年再次在尼雅墓葬群挖掘,陆续发现了一批有铭文的锦绣,基本都是东汉生产,陆续运到西域国家的,不少是汉室赏当地国王的。

唐托盏侍女绢画(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

  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从东汉到魏晋时期,图案也在变化,尤其是云的形状,后期的山状云越来越多,而且铭文也有了变化,除了祈福文,也有一些表达特殊含义的铭文。比如1995年在尼雅墓葬群出土的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诛)南羌”,这是一块五色锦,和汉代流行的五行包括五味观念相符合,用四重丝线在不同区域变化,最后就变成五种颜色。这是一块长条状的物品,发现的时候,分成两段,上半段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按照我们当代人的理解,这句话听起来很吉祥,和现在五星红旗暗合,而且又有“利中国”的字样,因此被定的文物级别很高,在新疆博物馆也有了重点待遇。
但是真实的情况没这么简单。考古学者在附近发现了纹样一样的小织锦,上面有完整的“南羌”,还有半个言字旁,所以学者们推断这应该是同一块织物。整句话应该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诛)南羌”。按照考古学家,也是墓葬的挖掘者于志勇的研究,当时打仗时候要观察星向,这应该是一句鼓舞士气的话,尽管“五星出东方”的例子在天象上极其少见,但是当时很多文书有记载,应该是统治者鼓舞人心的话。后来,赵丰又在国外的私人藏家手中看到了类似的残片,均为五色织锦,非常精美,在文物价值上,可能五色织法的重要性,比那句吉祥话的意义更大。
根据学者研究,这块织物整件应该是护膊,缠在胳膊上,供老鹰站住,所以使用者是出外狩猎所用。
在这个阶段,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也并非单向,而是双方互相影响的。公元前300多年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导致了漫长的希腊化时代,约在公元2世纪开始,丝路上的希腊文化开始显现,而犍陀罗艺术的影响持续更为深远,在丝绸之路上发现的丝绸文物,充分显示了这一特征。赵丰说:“比如尼雅出土的蜡染棉布,同样是1959年那次考古挖掘的结果,一开始大家都没有注意,后来在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做走向盛唐的展览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两块棉布应该是一块,里面的主题很受西方的影响,里面的半裸女神也许是希腊女神提喀,或者也说是中亚当地的女神阿尔多喀洒,而棉布中间的图案,应该是希腊神话中与狮子搏斗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这是一块中国发现的早期棉布,也是中国发现的最早蜡染作品。”

  中国丝绸博物馆2015年度“丝路之绸”特展展出一具身着绸衣的“新疆营盘男尸”。
1995年在营盘发现的一件锦袍,更能说明这点。营盘属于大罗布泊地区,靠近楼兰,整个墓葬在一片戈壁滩上。1995年在其附近的一片山脊上,发掘了15号墓葬,考古人员立刻觉得很不一样,挖掘出一具戴有麻面具的男性尸体。1996年运到上海的丝绸之路展览上展示,立刻震动世界,被称为“营盘美男子”。他的面具上面有白色涂层,表情很安详,面部表情俊朗,眉眼细长,额头上面还有金箔,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衣服,非常鲜艳,保存完好。因为后来要把他的衣服剥离下来,赵丰看到过他的尸身处理,很奇特,用丝绸捆绑,像处理木乃伊一样,手指上也捆绑丝绸,为什么这么处理,没有答案。因为当地的考古发现中没有这 种处理方式,现在也没有办法弄清楚他的真实身份,国际上通用“营盘美男子”来代称他。他身上的裤子本来以为是毛的,后来发现是当地的丝制造的;而衣服是双层锦,正面是红地黄花,反面是黄地红花,上面的童子图案,按照专家的考证,有可能是希腊神话里的爱神厄洛斯。但手中拿着武器,是盾和剑,比较奇特;另一件在附近发现的锦袍,上面也有厄洛斯的形象。事实上,不仅有爱神形象,在青海都兰墓地发现的北朝晚期的织锦中,还发现过太阳神的形象,不过是接近印度传过来的太阳神形象了,用中国技术完成,并且添加了一些中国的想象,和希腊的太阳神已经不太一样。

《穿越丝路》,李伟主编,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1月。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王恺

    更多信息...

    尼雅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