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中式营造 | 寻踪中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古建筑

摘要: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历史上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我国现存最 ...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历史上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实物为唐代建筑,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保存较完好的目前有三座,都位于山西省内,即南禅寺、佛光寺、广仁王庙。

唐代建筑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柩窗,风格庄重朴实。遗存代表建筑: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


  中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古建筑


一、南禅寺

  有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美名。南禅寺大佛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旁。该寺创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屋顶鸱尾秀拔,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明间装板门,次间装直棂窗,转角处额不出头,阑额上不施普拍枋,斗栱为五铺作双抄单拱偷心造,用材颇大,唐代作风明显。此殿体量虽小,但让人感到内力深蕴。

远处就是南禅寺区域

黄土高坡之上的寺院红墙

寺院外的文保牌

山门区域

山门内望大殿

南禅寺大佛殿

清晰的古建筑轮廓

大殿正立面

高台上的佛殿

大殿左侧檐头

回望山门区域

大殿西墙

大殿西北檐头

大殿西北角建筑45度

大殿西北角檐头

大殿北侧

大殿东侧(角柱修缮接过)

望大殿东北角檐头

大殿西望配殿

建筑细部

大殿面阔、进深各3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灰色筒板瓦顶。檐柱12根,其中3根抹棱方柱当是始建时遗物。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原大殿内无柱。殿内有泥塑佛像17尊,安置在凹形的砖砌佛坛上,佛坛上后部正中为释迦牟尼塑像,庄严肃穆,总高近4米,大殿基本保存了原有风貌。

殿内唐代彩塑

珍贵的唐代彩塑

佛坛右侧唐代彩塑

大殿梁架结构

大殿东南角木结构梁架部分

佛殿安全保护措施

佛坛精美砖雕(估计是原物)

寺的创建年代不详, 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 (782)。是所知存留到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木构遗物。 寺内大殿西缝平梁下,保存有唐人墨书题字:“因旧名旹(时)大唐建中三年岁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时重修殿法显等谨志”,是寺宇殿堂重建年代之证,较佛光寺东大殿早75年。殿内佛像与殿宇同时建造,是中国除敦煌外稀有的中唐彩塑。唐武宗会昌五年 (845)灭法,中国佛寺大都毁坏,而南禅寺由于规模较小,处地偏僻,且州府县志和佛教经籍上均无记载,幸免于难,留存至今。

配殿(明清时期)

南禅寺大殿顶举折平缓,总举高为前后撩檐榑之间的1/5.15,即19.4%。檐出部分仅施檐椽一层,不加飞椽。翼角处大角梁通达内外,无子角梁,平直古朴。

此外,南禅寺还保存有角石2块,石狮3躯,小石塔1座,雕工精练,亦为不可多得的唐代遗物。

现存唐代遗存佛殿和塑像的杰出代表之一。

南禅寺被发现后已是年久失修,大殿木构件有所风化,地震冲击后梁架向东歪闪,檐柱向前倾斜,部分构件脱榫劈裂,四椽受压弯垂10余厘米。经过相关部门的实地发掘、测绘设计,制成修复方案,1974~1975年有山西省古建筑专家带队落架修缮的。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访古寻踪 | 探寻山西五台山南禅寺文章合集


  中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古建筑之一


二、佛光寺

  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寺内正殿即东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东大殿是该寺的主殿,位于最上一层院落,寺院共三层院落组成,一层院最低,三层院最高,二层院花香喷溢,环境最美。寺内东大殿是唐代遗物,背依册踞高台,雄伟古朴,可俯览全寺。

佛光寺山门区域

古树山门影壁

佛光寺山门

回望山门区域

一进院落区域

唐乾符四年经幢

东大殿的高台楼梯


佛光寺东大殿

七开间的东大殿

佛光真容

佛光寺唐大中十一年经幢

精美经幢莲花座

祖师塔(北魏)

殿前石碑

精美的柱础

补间铺作又称为平身科斗拱

柱头拱(又称柱头铺作)与角斗拱(又称转角铺作)。

殿前大钟

直棂窗(修缮换过)

东大殿南山墙

祖师塔内彩塑据说是北魏年间

觉空大禅师幢

东大殿西南檐头(晚唐风格)

佛光寺东大殿踞于高台上

殿前老匾额

东大殿的匾额。据说文殊菩萨曾经在此显露真容,故称真容禅寺。

七开间的大殿,佛坛足有五开间。佛坛上每一开间各有一主尊,主尊两侧又各有胁侍。加上佛坛两隅的二天王,几十尊唐代彩塑汇聚一堂,蔚为壮观。

殿内彩塑造像唐风浓郁,堪称国之珍宝。美中不足的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寺僧将唐塑进行了重妆。颜色艳丽,使得这些造像失去了醇和之美。

大殿内的佛坛上有唐代彩塑35尊。释迦牟尼佛端坐于佛坛正中,阿弥陀佛居右,弥勒佛居左,左右是普贤,文殊二位菩萨。

东大殿和一般寺院不同,一般寺院都是文殊菩萨在左,普贤在右,而在佛光寺和五台山所有的寺院中,却都将文殊塑在右边,普贤塑在左边(殿的左右)。

殿内的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都是女儿身,弯弯的娥眉中间还有一点朱点,显得颇具风韵。

枋上多幅画面积不大的壁画,却是国内寺观壁画中难得的唐代遗存,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围绕着佛坛的殿内墙壁前,排列着五百罗汉,为明代塑造。

殿门背后,有唐代至清代等多处墨宝题记。

唐代原物大门,每天依然正常开启使用。

殿前台阶下的水缸,雨天檐下可以储水,以备消防使用。

雨后的东大殿

殿的东北角度

殿的西北角度

俯视东大殿

俯视可以看到一进院建筑

殿的东南角俯视

殿前千年古树枝繁叶茂

唐构与唐幢

下殿的通道

通道门口区域

远望佛光寺山门

中式营造 | 佛光寺雨中排水状态及东大殿延伸阅读


  中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古建筑之一


三、广仁王庙

在山西芮城县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遗址内,中龙泉村北的高阜之上,坐落着一座四合院形的庙堂建筑,它与永乐宫、古魏城、五龙泉、万仙泉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文物群(该庙就在永乐宫后面一公里左右)。正殿座北向南,为唐大和五年(831)建造,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各种斗欹部的幽度极深,拱瓣棱角显明,内部搁架铺作斗拱硕大,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的厦坡,只有五台山南禅寺可相比拟。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显示了唐代建筑风格。

龙泉村高坡上的广仁王庙

龙泉遗址

广仁王庙本地俗称五龙庙

2016年修成的遗址景区

楼梯上来后的第一个展示区域

透过万科建设的景区观大殿

广仁王庙大殿

广仁王庙正面

广仁王庙殿内

殿内梁架结构

梁架结构

梁架上有清代修缮题记

殿内梁架

广仁王-五龙庙建于唐大和五年(831年),原正殿墙上嵌有两座唐碑。一为《广仁王龙泉记》,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所立,河东裴少微书,字体雄浑劲秀,详细地记载了县令于公凿引龙泉之水灌溉农田的事迹。文中引征西门豹引漳水治邺史事,以显于公治芮之功。另一碑为《龙泉记》,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所立,记载了扩建修葺五龙庙的始末。

大殿对面是戏楼

广仁王庙能够历经风雨沧桑保留到今天,实属上苍厚爱。据记载,这座庙1958年曾经大修,原打算恢复唐朝的原貌,但由于当时对唐代建筑的风格、结构、周围环境及其布局,都没有认真加以研究,加上财力不足等原因,在修护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比如正脊的花纹无所依据,鸱尾的式样不太对头,台基和檐墙也采用了新式条砖。但斗和梁架仍保存了唐代木构建筑的特点。

在现存于世的3座唐代木构建筑中,广仁王庙是唯一的一座道教建筑。直到1983年以前,这座正殿还是村小学的教室。庙里的塑像也就在那时被毁坏了。2001年6月广仁王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中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古建筑之一(开元寺钟楼俗称半个唐构)

河北省正定开元寺,创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名净观寺。唐乾宁五年(公元898年)重修,更名为开元寺。寺院早年毁弃,现仅存钟楼一座和砖塔一座。钟楼建于唐,明清重修,是国内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实例。钟楼的始建年代未发现确切记载,但从建筑结构用材及制作手法分析,当为晚 唐遗物。明、清均进行过修缮,1988年钟楼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进行落架复原性重修。 俗称半个唐构主要原因是一层部分为修缮前原物,二层部分修缮复原唐代风格构造样式,屋顶面新做唐代风格瓦式。

钟楼是二层楼阁建筑。高14米,砖木结构,一层四周为砖墙,门向西开。重檐歇山顶,平面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由上下2个单独的结构层组成,总面积 170平方米。

钟楼,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单层歇山顶式二层楼阁。进得门来,屋内正中有圆井,与二楼悬挂的钟口相对,大概起共鸣作用。顺北墙有楼梯直通二楼。二楼为木结构,四面各有门与四周木栏环台相通,楼上通风透光,遮阳避雨,大概这就保证了铜钟不锈、木架不朽。

铜钟悬挂于楼中心粗大木架上,钟高2.9米,口径1.56米,钟口厚15.5厘米。钟身无铭文,造型古朴,端庄大方。钟楼的钟与楼一体,重心在钟上,钟落则楼毁。偌大一口铜钟,悬挂在一座不起眼的钟楼上。下层斗栱雄大,建筑结构简练,柱、枋、斗栱制作手法基本保持唐代建筑特点。两山和后檐砌筑墙体。

钟楼的前檐明、次间各开双扇板门,明间板门大于两次间。内外柱同高,柱有侧脚和生起。四角柱为素平方形柱础,其余檐柱和内柱都用莲瓣柱础。柱头卷杀,各间柱头用阑额联结,无普柏枋,阑额至角柱不出头。檐柱12根,小八角形。

内柱圆形。内外柱用乳栿和草栿相联。乳栿制成月梁形,曲线柔和,制作精细,梁的断面比近于1∶2。内外柱头均施斗栱,外檐柱头斗栱五铺作双抄单栱偷心造,斗栱用材25.5×17厘米,结构简单。第一跳华栱与泥道栱相交,泥道栱上施 3层单材柱头枋,第一层柱头枋上隐刻泥道慢栱,第一跳华栱承托乳栿,乳栿头斫成第二跳华栱,华栱上不用令栱直接承托替木和橑檐榑,次间无补间铺作,明间补间斗栱隐刻在第二层柱头枋上为一斗三升。

内槽斗栱和外檐基本相同。斗栱上施峻脚椽和遮椽板构成长条形的天花,在天花板与楼板之间形成一个低矮的暗层。

上层梁架经后世多次重修已改为明清风格,柱叉在下层柱头斗栱上。檐柱比内柱高,不施斗栱,柱头无卷杀,内柱小八角形,柱上施斗栱。梁架七檩六架椽。上悬挂铜钟一口,高 2.6米,径1.55米。志书称铜钟为唐物。屋顶灰瓦,瓦条垒脊,两端置鸱尾。1988年钟楼落架重修,上层部分结构按唐代建筑风格进行复原。

1933年春四月,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冒着兵荒马乱的危险,考察了正定的古建筑,他称钟楼是他此行的意外收获。“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的1966年,受到批判的梁思成先生还十分关心钟楼的保护,他于5月16日上午急电正定文保所,让把钟楼的唐代板门拆下来保护好。今天我们还能看到钟楼真是多少人为此付出了努力。

为了解开当地流传的“钟坠楼毁”之谜吧,中国当代数学泰斗华罗庚教授,1952年春偕两名外国数学家专程来正定查看钟楼,每天早到晚归,滚得浑身泥土,历时八天多,从几何力学角度也没计算出楼的受力结构和钟的挂法之间的关系。

当年华罗庚先生感慨万千,激动地说:“这个钟再重一点也不行,再轻一点也不行;这个楼的木质结构、长短粗细、辐射方向再差一点也不行。这样建起来,这样挂上去,恰巧钟的重量就一点也没有了,但它结实得好像打上一个非常奇妙的钉子。”华罗庚先生那时说,这是一道世界建筑史上、世界数学史上,至今未被后人算清揭示出来的数学几何力学题。又过了五十年,这道楼与钟之间存在的力学结构数学题仍无人破解。

3座唐代仅存木建筑缘何都在山西

从唐至今,历经千年,包括大名鼎鼎的“佛光寺”在内,如今中国仅存3座唐代木构建筑,悉数皆在山西省境内。山西何以会独揽仅存的3座唐代木构古建呢?究其原因,和山西独特的地理、人文风貌息息相关。在专家分析看来,这些珍贵的唐代古建筑之所以悉数存于山西,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山西老百姓热衷宗教活动,对故土乡里有着深厚感情,对神灵颇为敬畏。

另一方面,相比周边的山东、河南等省份,山西境内没发生过太大的战乱,使这些古建筑得以侥幸存留。此外,山西气候干燥,没有白蚁,避免了虫咬毁损的风险。

  我们至今所看到的这些庙宇多处于僻静之地,香火不旺,恰恰成就了它们历经千年屹立不倒。这几所寺庙,多半都非国家所建,如果香火旺,寺庙钱财宽裕,大可数次翻修重建。正因为地处偏远,香火难以为继,反而使这些寺庙得以顽强“存活”。举例来说,和唐代朝廷建造的佛光寺相比,民间建造的南禅寺规模气度明显略逊一筹。可以看出,在古代佛教遍及五台山台内台外的鼎盛时期,南禅寺实际上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庙,规模狭小,地处偏远,与当时五台山盛极一时的那些名刹古寺、皇庙大禅无法相提并论。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北魏甚至更早时期五台山那数以百计的寺庙有一座幸存下来,都不知道要比南禅寺好上多少倍。但是,世事就是这样滑稽,历史就是这样无情,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还都是佛教建筑,其他类型木结构房屋建筑地面上一个没剩下。南禅寺正因为它的偏僻、狭小和默默无闻,反而成就了它今日的辉煌和幸运。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兵戎战乱、山洪地震、灭佛运动等天灾人祸时时袭扰这些千年古庙后,南禅寺却侥幸存活下来,时至今日,成了亚洲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以上国宝文物项目是本文作者2016年考察记录,作者个人认为目前相对的看佛光寺的原真性保存还是比较好,从风格角度来看佛光寺也只是晚唐有变化阶段的作品。其他的寺观建筑主体多为修缮次数太多都有不同时代修变样的微微迹象,只是梁架斗拱为原时代旧物(中国古建筑以梁架为年代确认标准),南禅寺也只有梁架斗拱和彩塑及佛坛砖雕区域是旧物,屋面瓦墙及大面积地面和新做的门窗都是最后一次修缮所换。广仁王庙为考证出来的项目,建筑无梁架题记。半个唐构钟楼不少于50%的确是旧物,也是考证出来的项目。天台庵通过修缮发现为五代十国后唐建筑,在此不表了。尽管这些年国内对文物建筑和文化遗产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帖子记录也很真实的反应了国内现存唐代木结构古建筑不容乐观的现状。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view

更多信息...

作者:china

更多信息...

天台庵

南禅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