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新发现 | 山西吕梁山中段史前考古调查取得新收获

摘要:   吕梁山中段是我国重要的第四纪黄土发育区之一,涵盖范围广阔。从河流流域看,属汾河上游及其支流(天池河、狮子河、屯兰河、原平河、大川河等)流经区域,地貌形态既有沟壑纵横的黄土堆积区,也有汾河冲积形成的河谷地带从行政区划上来讲,囊括了太原市西部和北部区域及整个吕梁市。古交市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位于太原市西部,穿越西山即进入古交市辖 ...

  吕梁山中段是我国重要的第四纪黄土发育区之一,涵盖范围广阔。从河流流域看,属汾河上游及其支流(天池河、狮子河、屯兰河、原平河、大川河等)流经区域,地貌形态既有沟壑纵横的黄土堆积区,也有汾河冲积形成的河谷地带从行政区划上来讲,囊括了太原市西部和北部区域及整个吕梁市。古交市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位于太原市西部,穿越西山即进入古交市辖区。

为寻找吕梁山中段龙山及更早时段人类文化遗存,为下一步考古科研奠定扎实基础,2019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支持下,以汾河支流—狮子河流域为重点区域进行史前考古调查。

▲狮子河流域地貌

调查自2019年3月下旬启动,至7月初结束。以狮子河为中心,分别向两岸扩展1~2千米,总长度约35千米,实际调查面积80平方千米。汾河上游古交市镇城底镇至河口镇段两岸调查面积约10平方千米。发现旧石器地点95个,其中14个地点属原地埋藏,发现新石器遗址2处,根据三普资料核查旧石器遗址1处、新石器及两周遗址4处,发现宋金以来遗址3处。共采集到人工打制石器650件、骨骼标本近50件、陶片瓷片及瓦千余件。

▲狮子河流域部分打制石器

14个旧石器原地埋藏地点包括生墕峁、巷岩、明家洼、曹掉牛、王家峪、王龙峁、大幺咀、小幺咀、红农峁、前墕峁等,王龙峁地点在断面上发现用火遗迹条带,其余均在地层中发现打制石器。核查石家河旧石器遗址,在地表和砾石层上的红色土中采集打制石器。石器有盘状石核、普通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石球、石核断块等,其石料岩性主要为黑色角页岩、白色石英、砖红色硅质灰岩等。从埋藏位置、堆积情况及标本特征综合来看,初步认为这些地点均属旧石器时代晚期。

▲明家洼旧石器地点

  

▲野鸡峁新石器灰坑

▲野鸡峁新石器遗址白灰地面

明家洼遗址和野鸡峁遗址是新发现的新石器遗址。在断面上发现灰坑、白灰面房址,白灰面厚度0.5~1厘米,采集到陶片、磨制石器、动物骨头等。陶片有夹砂灰陶和硬质灰陶,装饰绳纹或篮纹,少量素面。核查降官峁、郝家沟、嘉乐泉新石器遗址及嘉乐泉两周遗址,这些遗址地表散落陶片,断面上或有白灰房址,或有灰坑,灰坑中采集到陶片、烧石、人骨、动物骨头、磨制石器等。

考古调查队在象耳足村庙梁遗址采集到瓦、瓷片、陶片等,在盘道村盘道遗址发现带圈足瓷片、动物骨头,断面上可见较多炭屑,阁上村西墕峁遗址地表散落大量半筒瓦、建筑构件、瓷片、陶片等,同样的遗物在清理后的断面上也有。这三处遗址的时代较晚,可能为宋金时期,西墕峁遗址晚至清代。


  2019年狮子河流域调查,新发现史前文化遗存点97处、历史时期文化遗存3处,填补了该流域史前遗存发现的空白,大大丰富了古交市考古文物资料,并为下一步开展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通过调查,我们认识到狮子河流域旧石器与古交遗址并不同,古交遗址包括多个地点,其时代集中在早中期,个别为晚期,石器以角页岩砾石为主要原料,个体大,属于“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系统,而狮子河流域旧石器地点属旧石器晚期,石料主要为硅质灰岩和石英,个体小,是小石片石器传统,这种差异究竟是技术和人群上的差别,还是仅仅与石料不同相关,需要经过具体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来解答。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古交市文物管理所 任海云 白曙璋 王国俊)

  

  


  

  编辑:韩旭川

  审核:贾昌明

本文刊登于2020年3月20日

  《中国文物报》第8版

  投稿邮箱:

  kaogufaxian@vip.sina.com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