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石泓寺石窟

摘要: 石泓寺石窟又称川子河石窟,位于延安市富县城西65公里直罗镇川子河北岸。始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唐、宋、元、明历代断断续续建造了一千余年,最后建成石如刀切,分布于东西长约70米、一字排列的大小七个洞窟。主洞前有木结构三开间二层楼房。楼前接寺院,院门正上方雕刻有“石泓寺”匾额。石窟介绍1号窟,窟平面呈长方形,近窟后壁及左右两 ...
石泓寺石窟又称川子河石窟,位于延安市富县城西65公里直罗镇川子河北岸。始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唐、宋、元、明历代断断续续建造了一千余年,最后建成石如刀切,分布于东西长约70米、一字排列的大小七个洞窟。主洞前有木结构三开间二层楼房。楼前接寺院,院门正上方雕刻有“石泓寺”匾额。

石窟介绍
1号窟,窟平面呈长方形,近窟后壁及左右两壁处辟有坛基,去基正面为释迦、老子、孔子造像,窟壁有明嘉靖年间(1796年~1820年)题记,记载此窟为“三教洞”。2号窟,窟平面为长方形,坛基上为一佛二弟子像,窟东壁开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龛旁有题记,“宋开宝二年,李庭宝造释迦牟尼佛 、菩萨共三尊”。西壁有宋开宝二年的造像铭一处,窟口左右两侧各浮雕一尊护法天王像。3号窟,窟平面为长方形,内基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像,东侧菩萨背屏上刻有宋开宝元年(968年)敦士元等3人共造菩萨像题记。东壁有两龛相连,内有佛 、菩萨五尊,旁有唐咸通五年(864年)郑君雅造像题记,并有唐咸通三年(862年)陈公造像题记一处。4号窟,平面呈方形,中央佛坛上有文殊骑狮圆雕造像一尊,狮道前有一驯狮昆仑奴。窟两壁开二龛 ,共造像三尊,龛旁有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造像题记三处,窟口左右两侧各浮雕一尊金刚力士像。5号窟,平面呈长方形,窟内结构与2、3号窟基本相同,西边与第6号窟相通,内有隋大业二年(606年)、唐景龙年间(707年~709)、唐贞元二年(786年)造像题记。6号窟,规模最大,雕像最多,为主窟。
佛造像编辑
窟前有三开间两层木构大殿一座,窟平面略呈方形,窟宽10.4米,进深10.65米,高5.35米。窟中央凿石成基,坛基四角各有1根连顶接地石柱,坛基正面造像为一佛二弟子,释迦佛结跏趺坐于束爷莲须弥座上。佛通高3.45米,其中座高1.59米。释迦佛上方窟顶藻井装饰华丽,刻有“释迦如来”、“秀花供养”8字。释迦佛左侧侍立弟子迦叶,右侧侍立弟子阿难。坛其东侧石柱间,为文殊菩萨,结跏跌坐于仰莲束腰须弥座上,须弥座中央刻狮首。石柱四壁均满刻佛、观音、罗汉及小千佛像,数目达3305尊,主要造像均妆彩。窟内所见题记有唐贞元年(785年)、二年(786年)、金皇统元年(1141年)、二年(1142年)造像题记。7号窟,平面呈梯形,内坛基上有佛像20尊,窟顶有八角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纹图案,另有龙蛇凤麟及花草纹图案,此窟为明、清时开凿。石泓寺石窟年代之久、规模之大、造像之多、雕刻之细远近闻名。明嘉靖延安知府刘汝作诗赞曰:“飞阁撑云贱,清泉绕茂林”,“丹崖双绿水,梵室倚苍峰”。
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富槐公路可直通寺前,也为延安观光游览的重要景点。

石窟历史
窟中央凿石成基,坛基四角各有1根连顶接地石柱,坛基正面造像为一佛二弟子,释迦佛结跏趺坐于束爷莲须弥座上。佛通高3.45米,其中座高1.59米。释迦佛上方窟顶藻井装饰华丽,刻有“释迦如来”、“秀花供养”8字。释迦佛左侧侍立弟子迦叶,右侧侍立弟子阿难。坛其东侧石柱间,为文殊菩萨,结跏跌坐于仰莲束腰须弥座上,须弥座中央刻狮首。石柱四壁均满刻佛、观音、罗汉及小千佛像,数目达3305尊,主要造像均妆彩。窟内所见题记有唐贞元年(785年)、二年(786年)、金皇统元年(1141年)、二年(1142年)造像题记。7号窟,平面呈梯形,内坛基上有佛像20尊,窟顶有八角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纹图案,另有龙蛇凤麟及花草纹图案,此窟为明、清时开凿。石泓寺石窟年代之久、规模之大、造像之多、雕刻之细远近闻名。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富槐公路可直通寺前,也为延安观光游览的重要景点。

  石泓寺 : 石泓寺也名川子河石窟,开凿于隋代,位于 富县直罗镇韩村以东2.5公里处。石窟坐北面南, 北依山,南临小河子川水,东边为川道。现存洞 窟7个,分布在长达70米的山崖上,由东至西依 次编号。
1号窟,窟平面呈长方形,进深3.4米,宽 2.5米,高3米,近窟后壁及左右两壁处有坛基, 坛基正面为释迦、老子、孔子造像。窟壁有明嘉 靖癸卯年(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43年)题记, 记载此窟为当时所凿之“三教洞”。窟口外壁有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摩崖碑刻。
2号窟,窟平面为长方形,进深3.46米,宽 3.92米,高2.14米,窟中央凿石成坛基。坛基后 侧为后屏壁,上承窟顶。坛基上为一佛二弟子二 菩萨像。窟东壁开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龛旁有 题记“宋(太祖)开宝二年(969 年)李庭宝造释迦牟尼佛菩萨三 尊”。西壁为小千佛造像。窟口左 右两侧各深浮雕一护法天王像。
3号窟,窟平面为长方形。窟 中央凿石成坛基。坛基上为一佛 二菩萨二弟子像。东侧菩萨背屏 上有宋乾德六年(968年)敦士 元等3人共造菩萨题记。东壁有 两龛相连,内有佛、菩萨像5尊, 旁有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年)郑 君稚造像题记,并有唐咸通三年 (862年) 陈公造像题记一处。
4号窟,窟平面略呈方形,进 深2.5米,宽2.4米,高1.78米。 中央佛坛上有文殊骑狮圆雕像一 尊,狮首前有一驯狮昆仑奴。窟西壁开二龛,共 有造像3尊,龛旁有后周太祖显德元年(954年) 造像题记一处。窟口左右两侧各深浮雕一金刚力 士像。
5号窟,窟平面呈长方形,窟面宽2.5米,进 深3米,高2.1米,窟后壁西侧凿洞与6号窟相 通。窟中央凿石成佛坛并起背屏,坛基主像为一 佛二菩萨。窟东壁开二小龛,北龛内浮雕一佛二 弟子二菩萨,南龛为菩萨像。窟西壁为小千佛造 像。窟内有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唐中宗景 龙年间(707~710年)、唐德宗贞元二年(786 年)造像题记。窟内主像衣褶贴身,颇有出水之 感。


石泓寺主窟造像


6号窟为主窟,窟口处为甬道。窟前有三开 间两层大殿一座,窟平面略呈方形。面阔10.3米, 进深10.65米,高5.35米,窟中央凿石成坛基, 坛基四角各有一根连顶接地之石柱,坛基正面造 像为一佛二弟子。释迦佛结跏趺坐于半腰仰莲须 弥座上,佛通高3.45米,其中座高1.59米,释 迦佛上方窟顶藻井装饰华丽,并刻有“释迦如 来”“香花供养”8个字。释迦佛左侧侍立弟子迦 叶,双手打拱,站立在仰莲座上,像高1.62米, 右侧侍立弟子阿难,双手打拱,足踏仰莲座,通 高1.74米。坛基东侧石柱间,为文殊菩萨,结 跏趺坐于仰莲束腰须弥座上。须弥座中央刻狮 首,西侧石柱间,为普贤菩萨,结跏趺坐于仰莲 束腰须弥座上,须弥座中央刻象首。石柱四壁均 满刻佛、观音、罗汉及小千佛像。窟四壁浮雕有 佛、弟子、菩萨及小千佛像。窟内共有造像3305 尊。窟内所见题记有唐德宗贞元年(785年)、贞 元二年(786年)、金熙宗皇统元年(1141年)、 皇统二年(1142年)造像题记。窟内主要造像均 妆彩。
7号窟,窟平面略呈梯形,窟前宽4米,后 部宽5.4米,进深6.4米,高2.85米。近窟后壁 及左右两壁处,凿石成坛基。坛基上有泥塑佛像 20尊,已残甚。窟顶有八角藻井,浮雕有蔓草及 二龙戏珠图案,此窟似为明、清时开凿。
清道光本《鄜州志》卷6,载: “石泓寺,在 (鄜)州西一百三十里。石山如砌,凿门而入为 佛殿,大佛三尊,四面小佛尺许者,不知几百千, 凡龛、楹、柱之间,无处非佛,皆连山为一块石, 工巧之极,亦不知创自何代。”1982年5月至1985 年12月,陕西省文物局先后拨款,由富县文物 部门对此窟进行了外部整修。目前正在进一步维 修。
1992年4月20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 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 范围。其重点保护区及一般保护区为: 北至山 顶,南至小河子川北岸,西至寺墙外300米处, 东至直(罗)槐(树庄)公路绕山根处。建设控 制地带为: 一般保护区外延400米内。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