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马德丨敦煌历史文化与敦煌古代工匠(上)

摘要: 非常感谢喻静老师给我一个跟大家交流的机会,也感谢各位朋友来捧场。实际上我当年到敦煌以后有很多敦煌方面的知识还是跟我们院的老师们学习的,这些老师们有很多已经不在世了。我记得有谭树桐先生,八十年代就去世了,还有温廷宽先生,画漫画的毕克官先生,还有后来在这里做过建筑所所长的萧默先生。萧先生之前一直在敦煌文化研究所工作,后来他前脚走,我 ...
非常感谢喻静老师给我一个跟大家交流的机会,也感谢各位朋友来捧场。实际上我当年到敦煌以后有很多敦煌方面的知识还是跟我们院的老师们学习的,这些老师们有很多已经不在世了。我记得有谭树桐先生,八十年代就去世了,还有温廷宽先生,画漫画的毕克官先生,还有后来在这里做过建筑所所长的萧默先生。萧先生之前一直在敦煌文化研究所工作,后来他前脚走,我后脚就到了,我就住他住过的房子,我们俩有很深的交往。他也是年龄不大就去世了。萧默先生曾说过,他来到文学艺术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前身)之后,和同事们说起的“我们所”是指的敦煌文化研究所,后来他调来文学艺术研究所工作了,再到敦煌去交流时说的“我们所”就是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所。所以我今天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的单位一样,虽然参加这个论坛(汲古论坛)是我在这里的第一次活动,但还是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非常感谢大家!

  

  今年8月19日总书记到敦煌视察的时侯对敦煌文物保护和研究做了很多很重要的指示,他在座谈会上讲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就是要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加强石窟建筑、彩塑、壁画的保护,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将这个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同时也对我们很多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敦煌的基本情况和汇报我的一些研究工作。

一、敦煌历史文化遗产的大概情况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概念问题。敦煌是一个地域,对于敦煌的研究,现在我们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叫“敦煌学”,有很多单位包括兰州大学都叫敦煌学研究所。实际上“敦煌学”这个名词是不太科学的。“敦煌学”如果翻译成英语的话是“敦煌研究”,那么“敦煌学研究”翻译成英语就成了“敦煌研究研究”,这样听起来就比较滑稽。所以我们还是从科学的概念上讲,叫敦煌研究。虽然“敦煌学”这个称谓已经约定俗成,但是对它的更加科学的称谓,我们心里面要清楚。比如今天网络上的年轻人、老年人的年龄阶段划分标准,是把65岁以下人的都划归年轻人,我现在刚过了64岁,按划分还属于年轻人范围之列,但是我自己心里有数。

  敦煌历史文化的范围,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文化圈。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个文化圈,它实际上就是汉代的河西四郡,这个范围是非常奇特的。汉代州下面设郡,两千多年来,每个郡都有它自己独立的文化圈。各个郡在自己的文化圈内发展,同时跟周边、跟世界各地也进行交流,但还是保有自己的特点。敦煌文化圈的范围包括今天的敦煌、安西、肃北、阿克塞四个自治县,还有玉门市的部分地区,当时是汉代敦煌郡的范围,有人作过计算,大概有10万平方公里左右。

  以前史学领域的敦煌研究,主要是针对传世文献,后来有了出土文献就出现了二重证据法。实际上,如果不看出土文献,只看传世文献是没有办法进行敦煌研究的。正史加起来就几百个字,有一些地方志也有价值,但流布范围很小,很多人甚至都没有见过《敦煌志》。此外,我们都知道敦煌是以石窟闻名于世,但是关于敦煌石窟在传世文献里面的记载找不到几个字,地方志里面虽有描述,也很简单。正史里面就看不到一个字,只是在一些佛教的史籍中会有一些描述,也是非常少。所以从事敦煌研究,只看传世文献是没有办法进行的,必须要到实地进行考察。

  根据《汉书·地理志》对敦煌两个字的解释,“敦,大也,煌,盛也”。但是也有人说敦煌是民族语言的音译,即吐火罗。吐火罗是当时的一个民族,是秦汉时期活动在敦煌那一带的大月氏或者是月氏,这个民族的文化就叫吐火罗文化。说敦煌就是吐火罗的音译,这个说法流行的范围还比较广,关于它的一系列学术问题也正在进行讨论。即使是吐火罗这个译法,把这个词赋予汉文的意思,解释为“敦,大也;煌,盛也”,这也没有什么错。有的专家说,敦煌就巴掌大的地方,既不大也不盛,但这个要看从哪个方面去理解。“大”和“盛”应该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看跟谁去比较。还有一个讲法,就是“华戎所交一都会”,意思是说敦煌是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地,是一个交通要塞、交流中心,有着多元的文化因素。

  下面我分这么几块给大家介绍一下敦煌历史文化的概况。

  第一类是历史的遗迹和遗物。敦煌留下来的遗迹,包括自然时期的遗迹、游牧民族时代的遗迹、农业起源时期的遗迹以及汉代以后包括后代晚一些的隋唐之后的州县城池。

(图1)肃北大黑沟岩画

(图2)肃北大黑沟岩画

(图3)敦煌境内的汉代长城

(图4)墩墩山烽燧

(图5)敦煌境内的汉代长城烽燧

现在可以看到的这些肃北岩画(图1-2),时代相当于我们的春秋战国时期。现在有个问题是,这些岩画究竟是不是那个时期的?因为当地很多放羊的、放牛的人有时候也在石崖上乱刻乱画,如果我们现在把这些壁画当做很早的画,跟真正的壁画相比较而言的话还不是一回事,因为没有任何文字的记载来证明它产生的年代。我们在其它的山沟里面也经常见到这样的刻画,有些一看就是现代人画的。在我们莫高窟前面还有一个采石场,那里也刻有一些题记,但这些题记到底是哪个时期的,我们也说不上,现在我们就按早期的游牧民族给大家介绍。先看一些汉代的长城和烽火台(图3-5)。

  玉门关(图6),敦煌人叫小方盘城,现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关于玉门关的位置问题我们现在有争论,玉门关曾经搬迁过多次,从汉代到唐代换了好几处地方,所以玉门关到底是哪一座,这个到现在仍争论不休。现在在酒泉和敦煌这一带至少有五个叫地方自称是玉门关,但是被世界文化遗产认定的是这一个。

(图6)玉门关遗址

(图7)汉代河仓城遗址

(图8)敦煌红山口汉代烽燧遗址

河仓城(图7)离刚才的玉门关遗址不远,敦煌当地老百姓对应小方盘城把这个叫大方盘城。它是一个长方形的,做军需储备的仓库,根据古代文献里面的记载叫它作河仓城。

  这是一个烽火台的遗迹(图8),它的位置很奇特,下面是一条河,河旁边是大道,除了河口就是村庄,它跟其它的很荒凉的地方不太一样,可能是一个交通要道。

(图9)汉代悬泉驿置遗址

(图10)汉敦煌郡城遗址

(图11)唐代锁阳城遗址

悬泉址(图9)是在敦煌上世纪九十年代发掘的一个驿站遗址。图片中间是汉代的一个接待东来西往形形色色人物的驿站。这个地方出土了三万多枚汉件,从西汉到东汉各个时期都有,而且记载了各种来往人物,包括军队、商队、政要等等,所以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的汉代郡城遗址(图10),从汉代开始在这儿建一直到元,到明代就荒废了,清代的时候重建,以前是建在河的西岸,清代就建在河的东岸,西边就成了农田,城里城外全部都是农田。现在这个城墙被摧毁得差不多了。为什么要毁,因为清朝时期的人们没有遗产保护意识,不知道这是历史文化遗产,他们只知道四十多年的城墙是很好的肥料,所以这个城墙就做了沃土,种了庄稼,好在还剩了这么一处。唐代锁阳城的遗址(图11),地理位置在瓜州。因为古代没有什么人为损害,所以这个城除了一些自然损害外,保存得比较完整,再加上年代也没有那个久远。此外,汉代的一些县城遗址(图12)在敦煌郡里面也多多少少保存了一些。

(图12)汉敦煌郡广至(上)冥安(中)龙勒(下)县城遗址

(图13)莫高窟与汉唐烽燧及城城湾位置关系

(图14)唐代浮雕砖《胡人牵骆驼》

莫高窟(图13)也保存了汉代的一些遗迹。图片近处这个很高的山丘我们叫大沙坡,是最高的山丘。它的上面有一个土桥,是晚唐时的一个建筑遗址。远处还有个第二高的山丘,这堆山丘里面有汉代的一个烽火台遗址。而且里面用的材料跟我们刚才看到的其它烽火台的材料是一样的,石块、芦苇、沙子、泥土。这可能还不是一个普通的瞭望烽火台,而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