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伊宁陕西大寺

摘要: 伊宁市陕西回族大寺另有凤凰寺、金顶寺、陕西大寺、陕甘 大寺等名称。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的一座著名大寺。该清真大寺始建于清乾隆计五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增建,完成了大寺建筑。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传,当初修建大寺时,当地衙门允许乡老到内地写“乜贴”,并从关内延聘建筑师来到祖国边疆的西大门地方修建了这座中国宫殿式的清真寺 ...
伊宁市陕西回族大寺另有凤凰寺、金顶寺、陕西大寺、陕甘 大寺等名称。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的一座著名大寺。
伊宁回族大寺 : 位于伊宁市新华东路南侧。初称“宁固寺”,又称“凤凰寺”,后来历改为“陕西大寺”、“陕甘大寺”、“坑坑寺”等,最后定名为回族大寺。始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落成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原建筑面积约为6 000平方米,现仅存3 000多平方米。寺分为山门、殿堂、讲经堂三部分。殿堂为主体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分外殿、中殿、内殿,楼亭结构,古朴典雅,可容纳1 000人做礼拜。山门是一座三层飞檐式楼阁,在殿堂与山门之间,原来还有玉带屋遗址,均建筑在不高的方形土台上,土台较大的周长144米,台上仅存几段残墙,用土坯垒砌,被火烧得通红。附近有两个直径约1米的圆形窖穴。
 伊宁陕西大寺 : 位于伊宁市新华东路南侧。东经81°19′44″,北纬43°54′39″,海拔630米。该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初名宁固寺。原占地面积6 000平方米,现实存3000平方米。建筑布局及风格仿西安化巷清真寺。前有山门、正门,两侧有双重八字影及供出入门楼,门内正中有三亭式楼阁。礼拜殿分外、中、内三殿,面积约600平方米。
原有面积6000平方米,现存30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中国宫殿式,以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和阿拉伯装饰相结合,颇似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山门、正门两侧有旁门出入,各有双重八字影壁;进大门为1座三层楼阁,第二层呈四角形,第三层是六角尖端亭式宣礼楼。院中原有鱼池、玉带桥。主体建筑礼拜大殿分前、中、后3部分,共42间,600多平方米,可容千余人礼拜,屋顶为勾连搭结构,后殿外形为四层八角攒亭式。布局考究,气势宏伟。殿东、北两面建有讲堂。全部建筑采用檐廊阁式结构,其檐廊卷棚、两廊对厅、照壁圆门齐金,形成较为完整的建筑群体。新中国成立后曾3次修葺。
该清真大寺始建于清乾隆计五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增建,完成了大寺建筑。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传,当初修建大寺时,当地衙门允许乡老到内地写“乜贴”,并从关内延聘建筑师来到祖国边疆的西大门地方修建了这座中国宫殿式的清真寺。该清真寺面积原有9亩,现存4亩多。该清真寺每逢节日(肉孜节、古尔邦节等),有几千人参加会礼。
重新修缮
解放后,于1958年,大寺建筑油饰一新。1978年,在马玉堂、马文炳等人带动下,坊民又维修了大殿,整理了寺院。1979年以后,再次修葺了礼拜殿。现在寺院内树木成荫,环境幽静。先后有日本国议会代表团、北也门总穆夫提扎巴拉长老及伊斯兰世界联盟代表团,伊盟代表团还向清真寺寺赠送了《古兰经》、《圣训》等经书。
建筑布局
该清真寺其结构布局是我国传统的砖木结构和阿拉伯装饰相结合的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形式,颇似西安市化觉巷清真寺、大寺山门、正门两侧有旁门出入,各有双重八字影壁;进大门有一座3层楼阁,二层是四角形的,三层是六角尖端亭式宣礼楼,院中原有鱼池、玉带桥,现仅存遗址。寺院以礼拜殿为主体建筑,殿堂楼亭,结构严整,古雅优美,布局考究,气势宏伟、礼拜殿分外殿、中殿、里殿,共42间,面积600多平方米,殿前后、两侧分别有卷棚、走廊,可容1000多人礼拜。大殿3个屋顶为勾连搭结构,里殿外形是4层八角的攒亭式建筑,内部是穹窿结构。小窑殿前壁有雕刻、绘画,至今仍保留着原来的色彩,前壁上面雕刻 的阿拉伯经文是“清真言”,其下《古兰经》第9章第18节选段;两侧刻的经文是《古兰经》第6章第160节选段,窑殿两侧各有雕花窗棂和门扇,两门内壁上刻《古兰经》第19章;右门外壁上刻着。认主独尊刀四个大字,左门外壁上刻的四个大字是“赞主清静”。
中殿两侧也有窗棂,两侧内壁刻的是《古兰经》第89章第27至第30节的经文。中殿与里、外殿,均有玻璃窗隔开。礼拜殿北面和东面,原来都在有讲堂。大寺从山门到礼拜殿,及两所讲堂等,都是檐廊阁式结构,其檐席卷棚、两廊对厅、照壁圆门齐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建筑群体。可惜于解放前,由于战乱频仍,因而不少有价值的石碑、匾额、寺港等均遭破坏或遗失。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