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杨爱国丨莒县东莞汉画像石与尧舜故事

摘要: 1993年以前,鲁东南汉代画像石的历史人物故事画主要见于1954年发掘的沂南北寨村画像石墓中,1972年发掘的临沂吴白庄画像石墓中有个别的历史故事(董永佣耕侍父),其它地点发现的画像石上,罕见历史人物故事画。1993年莒县东莞镇东莞村一座墓葬中发现的汉代画像石改变了这个局面。这座墓葬出土的画像石除了有较为常见的周公辅成王、孔子见老子、贞夫等故事, ...

1993年以前,鲁东南汉代画像石的历史人物故事画主要见于1954年发掘的沂南北寨村画像石墓中,1972年发掘的临沂吴白庄画像石墓中有个别的历史故事(董永佣耕侍父),其它地点发现的画像石上,罕见历史人物故事画。1993年莒县东莞镇东莞村一座墓葬中发现的汉代画像石改变了这个局面。这座墓葬出土的画像石除了有较为常见的周公辅成王、孔子见老子、贞夫等故事,还有一些新的故事。由于石阙上的“七女为父报仇”画像中有“七女”二字榜题,人们知道了一个文献中失载的历史人物故事。这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先有王思礼先生专文考证故事内容,后有邢义田先生集中各地的同类发现,借此图像研究了汉代画像的格套、榜题、文献等。而这座墓葬画像石上的尧舜画像则似乎在表现一个故事。是一次拜谒?是舜向尧汇报或请示什么事情?还是两个帝王之间禅让的故事?由于缺少相关文字,我们已无从知晓。然而,毫无疑问的是,这座墓葬中画像石上的尧舜故事画像与武梁祠的明显不同,武梁祠西壁上的尧舜画像是独立的人物形象,没有故事情节。如果从更广大的空间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尧舜形象可能是汉代画像中分布较为广泛的图像。

把三皇五帝刻画在建筑上作为装饰似乎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东汉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写道:“上纪开辟,遂古之初。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鸿荒朴略,厥状睢盱。焕炳可观,黄帝唐虞。轩冕以庸,衣裳有殊。下及三后,婬妃乱主。忠臣孝子,烈士贞女。贤愚成败,靡不载叙。恶以诫世,善以示后。”据载,灵光殿是西汉时期鲁恭王刘余主持修建的,王延寿看到的灵光殿是否为恭王时的建筑则不可考。不过,退一步讲,即使不是鲁恭王时的建筑而是后代重建的,其依据也是鲁恭王时的灵光殿。因此,说西汉时期的建筑上已经出现了三皇五帝的形象,应不为过。

今天,西汉的鲁灵光殿早已成为遗址,我们想看殿内彩绘的三皇五帝及其他精美的图像已不可能。我们现今能看到的最早、最完整的三皇五帝形象是山东嘉祥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武梁祠西壁上的画像。

武梁祠西壁自上而下第二层刻的是著名的帝王图,自左而右依次为伏羲女娲、祝诵(融)、神农、黄帝、颛顼、帝俈(喾)、尧、舜、禹、夏桀,皆有榜题(图一)。而武梁祠画像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被黄易发现,二百多年来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与其上的榜题密不可分。

图一 嘉祥武梁祠西壁上的古代帝王画像

除了伏羲女娲的形象,尧、舜、禹的形象在山东莒县东莞镇东莞村出土的东汉画像石阙上也有出现。画面上的“尧”坐在树下,双手平举,似在告诉对面跪坐着的“舜”,地上的盒子从此归“舜”所有,“舜”身后躬立着“侍郎”和“大夫”(图二)。

图二 莒县东莞孙熹阙上的尧舜故事画像

而尧的形象在山东博兴县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画像石也有出现。

这些在不同地区汉代画像石上出现的不同的尧的形象似乎在昭示着什么。

在孔子的时代,历史传说人物已经有多位,黄帝、舜、禹等皆已被人们创造出来,孔子对他们多有赞许,但他最推崇的是帝尧。他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孔子说尧是以天为准则来治理天下的,由此可见尧在孔子心中的地位。

在汉代,人们可能比较熟悉尧这个人物形象及其相关的故事。在武梁祠西壁上,尧被排在帝俈之后,面向左,戴冕,衣裳蔽膝,左手前举,右手拊膺,右有榜题二十字:“帝尧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这个赞语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之事迹开头的话相同。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载:“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大家对尧舜禅让的故事已耳熟能详,在这个故事发生前,尧决定试一下舜的品行和能力:“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博兴县博物馆收藏的与此相关的汉代画像石上表现的是尧准备妻舜二女的场面。画面上,尧向左坐在席上,画面已残,看不清他的面容和衣着,面前榜题“帝尧”,“尧二女”站在其后,等待出嫁。“尧舜”跪在“帝尧”面前听命,舜身后站立一人,榜题“舜后弟”(图三),笔者由此推测,“尧舜”之“尧”当是“帝”字之误。尧舜是两个不同的人,作为一个人的榜题是错误的。在汉代画像上,榜题误题并非孤例。如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原滕县桑村镇)西户口画像石上的“田王母”当作“西王母”(图四)。

图三 博兴县博物馆藏画像石上的尧舜故事画像

图四 枣庄市山亭区西户口画像石上的田王母画像

东汉的铜镜铭文把尧舜的故事与天下太平联系在一起,如四川绵阳何家山东汉崖墓出土铜镜上有铭曰:“余造明镜,九子作容,翠羽秘盖,灵鹅台杞,调(雕)刻神圣,西母东王,尧帝赐舜二女,天下泰平,风雨时节,五榖孰(熟)成,其师命长。”

汉代人除了对尧舜禅让的故事耳熟能详,还把尧与升仙联系在一起。焦氏《易林》中说:“稷为尧使,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善子。” “戴尧扶禹,松乔彭祖,西过王母,道里夷易,无敢难者。”可见,人们把尧的形象刻在阙或祠堂里,不仅是要宣扬他是一位远古的有道明君,更有可能是欲借他之力,助墓主升仙。据纬书《感精符》载,尧乃“翼之星精”,翼为二十八宿之一;据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值翼,“利行”,也就是说星精尧当值则利于出行。因此,在前往泰山或昆仑山的行程中出现尧的形象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汉代文物上频繁出现的尧的形象很有可能与“汉承尧运,德祚已盛”的观念在社会上普及有关。汉代最高统治者根据五德终始理论,推定自己能得天下是远承尧运,为抬高自己、宣传“君莫盛于尧”的观念,东汉时期,皇帝多次派使用到尧庙去祭祀、认祖归宗。作为汉朝的子民,在统治者的强势宣传下,耳闻一些尧的丰功伟绩以及尧舜的故事并用画像的形式在一定场合表现出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莒县东莞村发现的光和元年的石阙画像采用减地平面线刻的技法,与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中的画像有相同处,笔者曾在研究汉代画像石工匠的文章中指出,雕刻东莞村石阙的工匠可能与雕刻武氏墓群石刻工匠来自同一地方,即东平的高平国及附近地区,因为二者不仅刻法相同,题材选择尤其是历史故事画相同的也很多。但他们似乎又不是完全相同的一群工匠,因为同样的故事尤其是尧舜的故事,莒县东莞光和元年石阙画像的表现形式与武梁祠的并不相同;还有“禹妻”“汤王”“汤妃”等不见于武梁祠画像石上的历史人物。这些至今独一无二的画像表明当时画像题材内容的丰富程度远远超出今天所见,而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比已有成果多。

山东是汉代画像石分布最广的省份,全省130多个县域单元中,有半数以上发现数量不等的汉代画像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汉代画像石集中出土的县市如嘉祥、微山、邹城、滕州等,以县域为单元出版了版本各异的画像石图集。位于山东汉代画像石分布东南边缘的莒县,集中出版县域内发现的汉代画像石图集,对学界全面了解汉代画像石分布、鲁东南地区汉代画像石的特点等有积极意义。著者刘云涛先生嘱我为图集写序。虽然我以前从来没有写过序,但接到任务时,我没有推辞。一是想写几句话纪念已故的苏兆庆先生,先生在世时,我没有就莒县或莒国、莒地的文物考古专门写过文字,现在先生走了,为了缅怀先生为莒县文物博物馆工作所做的杰出贡献,该写点东西表达作为一个后学晚辈的敬意。二是著者刘云涛先生继承苏先生的遗志,把莒县汉代画像石资料集中编著成书,公诸于世,供人们学习、研究、欣赏,精神感人。

我没有写过序,也不会写序,以上文字就算是代序吧。如果上文中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原文载刘云涛编著:《莒县汉画像石》,齐鲁书社,2020年,编排转自山东石刻公众号)

[artlch]

  

  

  

  

  

  

  

  

  

  


👇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