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敦煌壁画里的另类修行

摘要: 农耕图 莫高窟第61窟南壁 五代农耕收获图 榆林窟第20窟南壁 五代雨中耕作图 莫高窟第23窟 盛唐一种七收图 莫高窟第445窟 盛唐劳作的农民:敦煌在建郡以前是游牧民族放牧之地,直到西汉时期,这一状况才发生了变化。汉武帝即位后,对匈奴展开大规模讨伐,大破匈奴,并于元鼎六年(前111)在敦煌正式建郡。自此,敦煌正式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敦煌 ...

农耕图 莫高窟第61窟南壁 五代

农耕收获图 榆林窟第20窟南壁 五代

雨中耕作图 莫高窟第23窟 盛唐

一种七收图 莫高窟第445窟 盛唐

劳作的农民:

敦煌在建郡以前是游牧民族放牧之地,直到西汉时期,这一状况才发生了变化。汉武帝即位后,对匈奴展开大规模讨伐,大破匈奴,并于元鼎六年(前111)在敦煌正式建郡。自此,敦煌正式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敦煌的经济形态也逐渐转向了农耕经济。效谷县的得名就反映了这一历史变化。

通过移民,敦煌居民的成分逐渐以汉族为主。汉族居民带来了农耕的生活习惯和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

从敦煌壁画上的农耕图来看,农业生产过程基本上与中原相同,生产工具有二牛抬杠、一牛拉犁、镰刀、连枷等,并利用风力扬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从犁地、收割到打场,直至颗粒归仓的农耕状况。同时,农耕图上也出现了劳作的农民形象。

踏碓图 榆林窟第3窟 西夏

马坊图 莫高窟第108窟 五代

舂米者:

踏碓是古代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以圆木为杠杆、以杵舂石臼的形式,唐宋时期将圆木改为板,缩短踏板,合理调整了支点,踏者双臂扶架,这比汉晋时期更为方便、省力、安全。

画中支撑杆板的立柱,已改进为可以随板起伏的活动柚木,操作更为灵活。

畜牧者:

在缺乏畜力和水力的地区,以人力踏碓进行生产加工,更为实用。

由于历史上的传统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敦煌的畜牧业也是非常发达的。

马是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马坊是专门饲养管理马群的场所,有专人负责看管、饲养及打扫。

马坊图真实地记录了,敦煌古代马匹饲养已有专人负责的情况。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专门为牲畜治病的兽医应运而生。

猎户图 莫高窟第321窟 初唐

狩猎图 莫高窟第249窟 西魏

狩猎者:

狩猎也是古代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敦煌壁画有很多狩猎图,在这些佛教绘画中为什么会出现与戒律严重违背的杀生的画面呢?

佛经中说,杀生吃肉的人,众生见了,都感到惊恐,所以会远远躲避这些人。

画中猎户主人端坐床上,右侧是臂上立鹰的猎户,正向主人禀报。

《猎户图》左侧是主人的眷属,侧身掩面,反映出佛典所说:“杀生食肉之人,众生见之都惊恐远避”的情景。

此外,在表现佛教护法神帝释天出行时也有狩猎的场面。比如《狩猎图》,整个画面动静结合,将狩猎时的紧张与动物们的悠闲结合在一起表现。

风扇锻铁图 榆林窟第3窟东壁南侧

木匠、泥匠、石匠、灰匠等:

他们是修建洞窟及房屋的主力军,有的木匠还专门从事雕版工作。《观音菩萨像》(P.4514)的尾题:

“于时大晋开运四年(947)丁未岁七月十五日记,匠人雷延美。”

石匠除了开凿洞窟外,还负责打制石磨和其他各种石料。

弓匠、箭匠、胡禄匠、鞍匠等:

胡禄即箭筒,又称阑、矢菔,作圆筒形,以皮为之。用空胡禄卧于地可听人马行动声,其东西南北皆能响见于胡禄中,故又称地听。P.2641记载:

“付胡禄匠阴应子等面壹硕”

“付巧匠阴应子等造胡禄面贰硕陆斗”。

从“巧匠”一词就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对胡禄匠劳动技能的肯定。

写匠、铁匠等:

写匠即铸匠,《集韵》注:

“写,范金也,即铸炼。”

写匠铸炼出铁锅及生产、生活用具,供群众所需。锻铁者又称铁匠,榆林窟第3窟保存有西夏时期的锻铁图,其中两名铁匠抡大锤在铁砧上锻打器物,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