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周学鹰 | 汉画像砖石中的历史故事

摘要: 众所周知,以画像砖石为代表的汉画像艺术,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汉代人生产、生活的多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的哲学观、社会意识等,可谓无所不包。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言:“这些石刻画像(指汉画像石)假如把它们有系统地搜辑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鲁迅先生赞誉“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汉画像的图案,美妙无伦”。汉画像砖石题材 ...

众所周知,以画像砖石为代表的汉画像艺术,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汉代人生产、生活的多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的哲学观、社会意识等,可谓无所不包。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言:“这些石刻画像(指汉画像石)假如把它们有系统地搜辑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鲁迅先生赞誉“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汉画像的图案,美妙无伦”。

汉画像砖石题材广泛。蒋英炬、杨爱国在《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一书中将之划分为四类。

社会生活类:如农耕、狩猎、盐井、舂米、采桐、纺织、捕鱼、手工业劳动、养老、车骑出行、聚会、讲经、谒见、庖厨、宴饮、乐舞百戏、战争、献俘、武库、刑徒、建筑以及禽、兽、虫、鱼、草木等。

历史故事类:如古代帝王、将相、圣贤、高士、刺客、孝子、列女等。

神鬼祥瑞类:如伏羲、女娲、西王母、东王公、仙人、天神、玉兔、蟾蜍、九尾狐、三青鸟、三足乌、九头人面兽、四神(灵)、方相氏、日、月、星座及各种祥禽瑞兽、神怪等。

花纹图案类:如平行条纹、菱纹、十字穿环(壁)纹、连弧纹、垂帐纹、连锁菱纹、菱环纹、连环纹、网格纹、三角锯齿纹、树纹、波浪纹、绳索纹、双曲纹、云朵纹、蔓草状云纹、卷云纹、云龙纹、兽面纹、复合花纹等。

这其中,历史故事题材在汉画像石刻中颇为常见,而在画像砖中较少见到。从分布地区看,此类画像石刻以受儒家伦理思想影响较深的山东、河南南阳、江苏徐州等地为多。吴曾德认为,“山东武氏祠石刻包罗了三皇五帝等十帝王像、周文王十子和孔门弟子像以及其他各类故事画二十五种,堪称历史故事画廊”(《汉代画像石》,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我们略举数例,聊作管窥。

1.周公辅成王图

画像见于山东嘉祥武氏祠左石室。画面分四层,该画面为倒数第二层,“成王中立在一个矮台上。左边一人头戴斜顶高冠,宽袍大袖,面向成王,跪禀思想。其后二人手执笏,略躬身面向成王。右方一人戴斜顶高冠,面向成王,略躬身给成王打一黄罗伞盖。此人身后有三人立,均手中执笏,中第二人回头向后看”(《武氏祠汉画像石》,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此幅画像又见于刘兴珍、岳凤霞《中国汉代の画像石——山东の武氏祠》一书第109页图181、182(外文出版社1991年版)。

周公辅成王

2.二桃杀三士

事见《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大意是,春秋时齐景公身边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勇猛的武士。一次,齐相晏婴从他们身边走过,三人自视功高,端坐不动,稍失礼节。这引起晏婴的疑虑和恼怒,视他们为“危国之器”,建议齐景公把三人杀掉。齐景公遂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三士,由他们“计功而食桃”。形影不离的三位勇士,面对两个桃子傻了眼。

二桃杀三士(局部)

公孙接心想,若吃不到桃子,不好下台。于是抢先说,他曾接连与野猪和猛虎搏斗获胜,其功无与伦比,率先拿起一桃欲食。但田开疆不服,他认为他两次设伏兵打退了敌人三军,是真正的无与伦比,拿起剩下的桃子。

古冶子见状大怒。声言:一次他护送齐景公渡黄河,河中巨鳖咬住马左边的腿,马匹受惊将车拖向急流深处。千钧一发之际,是他潜水逆行百步,又顺流九里,杀死巨鳖。然后,左手牵马,右手提鳖头,使齐景公安全渡过黄河,功劳最大,被时人目为远古的河伯再生。

公孙接、田开疆听了,都说不如古冶子勇敢。不让桃是贪,再不去死更是无勇,遂把桃放回盘中,双双拔剑自刎。古冶子见状,心想,如自己独生,是不仁;耻笑别人,抬高自己,为不义;痛恨自己的行为而不去死,更是无勇,也拔剑自刎了。就这样,晏婴与齐景公仅用了两个桃子,就轻而易举地杀死了三名勇士。

有关该历史故事的汉画像石较多。图2上部为山东嘉祥宋山画像石,下部为河南南阳画像石,汉墓壁画同样有所表现(《洛阳汉墓壁画》,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

3.荆轲刺秦

这一妇孺皆知的悲壮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载于《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本齐人,迁居卫国,后被田光举荐给燕太子丹。当秦军锋指燕国时,太子丹请荆轲以燕国使者之名,出使秦国,以伺机刺杀秦始皇。嘉祥武氏祠一幅汉画像石,表现了这一惊心动魄的画面。《中国画像石全集》第1辑中对此有说明:“右一奋勇的勇士被人拦腰抱住,榜题‘荆轲’;其足旁一人匍匐于地,榜题‘秦武阳’;其后一卫士执刀、盾;武阳前置一盒,半启,内盛一人头,当为樊于期的头;中间一柱横贯一带缨匕首;柱右一割断的衣袖。左边一人惊慌奔逃,榻座前有丢脱的双履,此人当为秦始皇;其右有惊伏于地的两卫士。”画像生动再现了“掷匕于柱”的精彩瞬间。

4.豫让刺赵襄子

此故事见于山东苍山博物馆藏的一幅汉画像石,画面中部为砖木结构桥梁,赵襄子的车马行列正浩浩荡荡向左通过桥梁;桥洞内豫让与其好友青茾对话,画像内容与《吕氏春秋·季冬纪》所载相合。

《史记·刺客列传》云:“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历,吞碳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以死矣,而子独何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画像石选取了赵襄子纵马过桥的一瞬。相似画面在山东嘉祥武氏祠也有发现,四川、南阳等地亦均有出土(《汉代画像石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版)。

豫让刺赵襄子

其他历史题材,如秦始皇泗水捞鼎、老莱子娱亲、孔子见老子、丁兰侍木人等, 在汉画像砖石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以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自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中经常出现,感兴趣的读者可查找相关论著,如吴曾德的《汉代画像石》(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王建中的《汉代画像石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版),蒋英炬、杨爱国的《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黄明兰、郭引强的《洛阳汉墓壁画》(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徐州博物馆的《徐州汉画像石》(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等。

信立祥先生认为,“历史故事画像并不是雕造者或祠堂所有者自由选择和创造出来的,而是严格按照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选择和配置在祠堂中的。换言之,祠堂中的历史故事画像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其目的就是《鲁灵光殿赋》中所说的“恶以诫世,善以示后”。信先生进一步指出,这种具有劝诫味道的历史画像,其道德标准就是儒家以“仁”为核心、以“忠、孝、节、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观(《汉画像石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因之,画像砖石中表现“忠、孝、节、义”内容的部分占据了历史题材的大半。前举数例中,周公辅成王一直以来都是儒家津津乐道的君臣节义之生动代表。二桃杀三士、荆轲刺秦、豫让刺赵襄子等,均为忠义之典故,虽然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愚忠成分。

由此,重视历史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注重人文科学传承,是中华文明持续不断的生命力所在。《周易·贲》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太宗李世民曾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旧唐书·魏征传》)

圣人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子路》)愚忠不必提倡,但社会诚信不可缺,古今亦然。

历史长河中无数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宝库,是力量之源。

  原文载于:《中国教师》2010年06期


采稿:彭金荣

一校:唐奕文

二校:鲁 迪

责编:杨晨雨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