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南诏的窑及窑业生产

摘要:   南诏时期的窑址发现数量并不多,迄今仅发现有大理天井村窑址、大理苗圃山窑址、太和城南窑址及五指山窑址,且大多为砖瓦窑。  1987年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在大理市东郊天井村清理一座砖瓦窑。窑址地处缓坡,开挖于生土之上,由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室、烟道几部分组成。操作间外宽内窄呈八字形,拱形窑门高1.7米;窑室进深2.9、横宽3.9、残高2—2.5米 ...

  南诏时期的窑址发现数量并不多,迄今仅发现有大理天井村窑址、大理苗圃山窑址、太和城南窑址及五指山窑址,且大多为砖瓦窑。

  1987年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在大理市东郊天井村清理一座砖瓦窑。窑址地处缓坡,开挖于生土之上,由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室、烟道几部分组成。操作间外宽内窄呈八字形,拱形窑门高1.7米;窑室进深2.9、横宽3.9、残高2—2.5米,四周有青灰色烧结壁面;火膛为圆形竖井状,直径1.1、深0.9米;窑床底面高于火膛,窑壁底部的窑床上有环形沟槽将火膛与四个烟道连接;烟道开凿于生土壁上,底部用砖块封砌。

  窑室堆积内发现有鸱吻、瓦当、滴水、砖瓦等建材,可见该窑为砖瓦窑。窑内出土的莲花纹瓦当、卷云纹滴水均为南诏时期,有字瓦上发现的“十年”“十一”“十四年”“十五年”等纪年应为南诏赞普钟纪年,推测其年代为南诏早期。砖瓦窑的四个烟道开口于窑床底部,将窑室内的火焰下吸形成高温,采用半倒焰式窑的烧造技术。窑室内出土两件大型鸱吻,一件长123、宽46、高52厘米,一件长96、宽37厘米,说明了该砖瓦窑具备较强的烧造能力。

  1996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大理市博物馆对下关苗圃山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南诏时期瓦窑18座。窑址地处缓坡,开挖于生土之上。以Y12为例,窑体由排水沟、操作间、窑门、火膛、挡火墙及火道、窑室、烟道、烟囱等几部分组成。窑门高1.2、宽0.9米,立面呈椭圆形,窑门下方有小孔,可能为掏灰之用,窑门处有排水沟穿过操作间;火膛进深0.85、宽1.15米,平面低于窑室;火膛与窑室之间有挡火墙相隔,挡火墙用碎瓦片砌成,厚0.2、高0.65米,底部留出四个长方形火道;窑室进深1.7、宽2.4米,窑室后壁处采用碎瓦砌出一较小空间作为烟道,底部留有四个进烟孔,靠近顶部有一较大的进烟孔,五个进烟孔合并为烟囱通向窑室后壁顶部。窑室堆积内发现大量残瓦,推测该窑为瓦窑。从出土莲花纹瓦当、卷云纹宝珠纹滴水、有字瓦等来看,窑址属于南诏时期。

大理天井村窑址平剖面图

 

苗圃山Y12平剖面图

 

太和城南瓦窑

 

太和城出土有字瓦

 

五指山遗址出土釉陶

 

五指山遗址支钉叠烧

 

太和城南出土支架

 

五指山遗址出土垫片

  相比于天井村窑,苗圃山窑的特点是设置有挡火墙及火道,结合底部四个、顶部一个进烟孔的设置,从火膛上升的火焰可以被均匀有效地倒吸入窑室形成高温,属于倒焰式窑。窑门以外普遍发现有排水沟,可能在砖瓦烧造过程中采用了浇水转釉的“饮窑”技术。苗圃山窑址分布密集,多座窑址并排分布,常见两座窑址为一组分布,是一处为附近城址提供建材的大型窑场。

  2019年太和城遗址调查勘探时,在太和城南城墙外发现一座窑,结构形制与苗圃山窑址结构相似,但是火膛与窑室连为一体,没有发现有挡火墙。窑室内发现大量残瓦,应为瓦窑,是为太和城提供建材的窑场。

  南诏时期生产的瓦有相当部分为有字瓦,有字瓦文字大多难以辨认,可辨认的有官款、吉祥语、纪年、符号等,同时也有生产者名姓。“官”“官瓦”是常见文字。2017年太和城遗址发掘即发现有“瓦李政造”。从这些有字瓦来看,南诏砖瓦建材生产管理有一定的规范制度。

  南诏时期的瓦主要为青灰色,但也可见少量红褐色瓦片,釉陶瓦较为少见;砖主要为青灰色条砖、方砖,但也有相当数量的釉陶方砖,釉陶方砖胎体呈红褐色,表面施绿釉;同时可见部分釉陶鸱吻,质地、釉色均与釉陶砖相同。釉陶砖瓦的红褐色胎体明显区别于青灰色砖瓦,其烧造方式值得进一步关注。

  除了砖瓦等建筑材料的烧造以外,日用陶瓷器的烧造也是窑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南诏遗址内既发现有火候较高的青灰色陶器,也发现有火候略低的夹砂红褐陶器,同时常见大量釉陶器,少量青瓷、白瓷可能为外地烧造。生产日常生活陶器的南诏陶窑尚没有发现,但是2019年在太和城南窑址区、2020年在太和城南五指山遗址均发现有支钉、支架、垫片等窑具及大量釉陶烧窑废品,这是南诏时期大理生产釉陶器的实物资料。五指山遗址出土大量三足圆饼形支钉,叠烧时支垫于碗底;部分较大的支架,用于烧造大型器物。五指山窑的产品为釉陶器,器型主要为碗、瓶、盏、高足杯等,釉陶主要施浅黄色、绿色、红褐色的釉,碗内壁有“西瓜皮”条纹。除支钉、支架之外,还发现有大量垫片。垫片多采用破碎的碗底加工呈圆饼形,直径约5厘米,有时亦采用瓦片或石块加工而成。五指山遗址发现垫片粘在釉陶砖上,垫片应支垫在器物底部,避免施釉器物相互粘接,生产釉陶砖时也可能用垫片支垫叠烧。

  南诏的陶窑形制及生产技术与中原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依靠砖瓦窑址生产的大量建筑材料,南诏营建了宏伟的建筑、繁华的城市;陶窑烧制了大量形式多样、釉色丰富的釉陶器,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南诏日常生活面貌。关于南诏的窑业生产,期待未来的考古发现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参考文献

  1、大理州文物管理所:《云南大理市天井村古砖瓦窑址清理简报》,大理白族自治州王陵调查课题组编:《二十世纪大理考古文集》,第567—575页,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

  2、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大理市博物馆:《大理下关苗圃山墓地、窑址发掘报告》,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云南考古报告集之二》,第202—234页,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