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陌上花繁——上博“江南文化艺术展”面面观

摘要: “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日前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并受到较多关注。本文作者系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全文从宏观出发,对江南文化艺术展的定位、策展思路和展品选择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可了解整场展览之概貌。公元1691年,王翚和几位内廷画家着手绘制一组共12巨卷的清宫绘画,详细描绘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的全过程。这就是著名的《康熙南巡图 ...
“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日前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并受到较多关注。本文作者系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研究馆员,全文从宏观出发,对江南文化艺术展的定位、策展思路和展品选择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可了解整场展览之概貌。
公元1691年,王翚和几位内廷画家着手绘制一组共12巨卷的清宫绘画,详细描绘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的全过程。这就是著名的《康熙南巡图》,也是本次展览开篇的第一件文物。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由此解决水患,肃清吏治,笼络人心,开启了康乾盛世。江南如此多娇,引皇家天子屡折腰。如今,我们仍然重江南、说江南,如同这个展览。
王翬等《康熙南巡图》(粉本)(局部)(南京博物院藏)
何处是江南
中华文化有南北二元耦合之说,北方以黄河文化为代表,南方以长江文化为代表。若论及地域文化,则大体分两类:第一类主要根据东周诸侯国而定,如楚文化、秦文化、吴文化、越文化;第二类主要以地域而定,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塞北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江南文化。对于“江南”的地域范围界定,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可见“泛江南”、“大江南”、“中江南”、“小江南”、“新江南”等多种说法,而地域范围也是本展览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江南区域史的研究以经济学界起步较早,至今已近四十年,现有“四府说”至“十府说”的关于江南地域范围的说法都以经济为重要的划分依据。于是,明清时期是“江南”的成熟阶段,其核心为“八府一州”(指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应天、杭州、嘉兴、湖州八府及清代从苏州府辖区划出来的太仓直隶州),如今我们所说的“江南”也主要以明清“八府一州”为中心。然而,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江南不可能存在一个明确的地域边界。正如文博界的人必然会问:“江南”包含瓷器生产代名词的景德镇、漆器制造闻名中外的扬州、诞育灿烂史前文明的宁绍地区吗?经济界的人必然会问:“江南”包含在国务院最新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中“被出局”的徽州和江西(局部)吗?答案是:本次展览取文化江南的概念,侧重中心区域,但上述地区都包括。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东晋南渡,长江流域遂正式代表传统的中国。”当今很多学者,尤其是文化界人,都倾向认为东晋南渡才是江南文化的开端。江南文化的时间范围是本次展览需要面对的第二个问题。
良渚文化 玉项饰(上海博物馆藏)
先秦时期,江南土壤卑湿,地广人稀,丈夫早夭,并不宜居。然而,以河姆渡为代表的南方史前遗址的发现,证明独立于黄河文明的长江文明早在史前时代就已经存在。殷商晚期,泰伯奔吴,点燃了文化的火种。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相继称霸,江南渐有崛起之势。三国时代天下三分,孙权于东南建立吴,江南展露政治头角。之后,如果把江南的发展看作一条流动的时间线,其中三个节点尤为闪亮,那就是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带来的三次政治与人口南迁。再综合考虑经济因素,江南的发展常被分作四段:以南京为中心的六朝时代、以杭州为中心的唐宋元时代、以苏州为中心的明清时代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时代。
马家浜文化 家猪陶塑 上海博物馆藏
本次展览展出的文物中,年代最早者来自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其他绝大多数为东晋之后,尤其侧重南宋及以后。江南历史源远流长,江南文化不是无本之木。固然早期文物未必符合大众审美主流,但过去是要谈的。江南的文秀、精致我们同样珍视。
何以话江南
在国人心中,江南是烟柳画桥、杏花春雨,是梅雨绿潭、钓台春昼。她更像一个形容词,意味着悠久、温润、画意、富庶等诸多美好。展览原本打算平铺直叙,以地灵、人杰、物华递进,概说这片土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以及这方水土所养育的人民,还有这群人所创造的耀眼的物质文化。后来,在对江南艺术品梳理的过程中,随着对其承载的历史及文化的认识理解,我们想要对这美好做一些总结提炼,给这美好加一点引人深思。
崇勇尚智又文秀典雅的底色
目前,学界基本公认江南文化主要发源于吴越文化。其狭义者仅指春秋、战国时代吴、越立国所创造的文化,广义者则包含有人类活动以来存在于先秦吴、越立国地区的一切文化现象。展览第一个板块带领观众穿越回史前,简要回顾江南发展历史,突出社会民风由尚勇至崇文的转变。
战国 越王者旨于睗剑 上海博物馆藏
从河姆渡文化到马家浜文化,从崧泽文化到良渚文化,考古发现证明史前江南农业、渔业、畜业、纺织业等都有所发展,人民也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和艺术创造力。于是,展览按时间先后展出了反映早期农业、畜牧业及审美追求的河姆渡文化至良渚文化的代表性文物,并根据学界将吴越文化视为“具有有段石锛和几何印纹陶为共同特征的新石器文化”,展出了具有江南地域特色的石锛和陶器。商末周初,吴、越两国逐渐形成,其人断发文身,善于铸造青铜器,语言、穿着、饮食、居住方式等都与中原不同。对于这段历史,最为人熟知的想必是吴越争霸的故事,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又当属勾践卧薪尝胆那一段。这些过往被青铜器等铭记,以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吴王夫差矛和越王勾践剑最为知名。展览则依靠上海博物馆自有馆藏,展出了吴越代表性青铜器,其中的剑、矛、戈都是曾经争战的缩影。实际上,吴越时期除了青铜冶铸,造船、航海、麻葛种植、桑蚕种养等也取得了很高成就,印纹硬陶发展更达到全盛,并在制陶技术逐步提高的条件下出现了原始瓷,翻开了我国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
春秋吴王夫差矛与战国越王勾践剑(湖北省博物馆藏)
总体来看,在中国文化史上,直到六朝前期,江南典型民风仍是尚武逞勇。西晋末年“衣冠南渡”,琅琊王司马睿渡江至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为江南带来了“士族精神、书生气质”。至此,展览第一板块也迎来转折,一组六朝文房无声联结着南渡前后的历史。东晋以后,江南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安宁的政治社会环境使得华夏文化在此迅速发展,文学、艺术、史学等都出现了新气象。以书法为例,至东晋,“四大家族”(王、谢、郗、庾)书法著称于世,又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王氏家族书法最负盛名。以绘画为例,以顾恺之为首的“南朝三大家”(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诞生,为后世画坛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唐代虞世南摹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卷(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佚名摹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至唐代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州郡分为十道,其中的“江南道”辖“凡五十有一州”,这是“江南”从行政命名角度的首次亮相。唐末战乱,百姓向南避难,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南唐时期,“天下大计,仰于东南”,南京再次成为都城。朝廷推行右文国策,文化繁荣,三代国君更是文采斐然。宋代“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杭州),朝廷延续崇文抑武的国策,重科举教育,兴礼乐文治。宋人叶梦得说:“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可知江南刻书早在两宋时期已闻名全国。至明清,城市经济的繁荣、造纸业的发达,以及套印、饾版和拱花等印刷技术的成熟,都为江南刻书、藏书创造了优越条件。明人胡应麟说:“今海内书凡聚之地有四:燕市(今北京)也,金陵(今南京)也,阊阖(今苏州)也,临安(今杭州)也。”四大书肆集聚地,三个在江南。清人孙从添说:“大抵收藏书籍之家,惟吴中苏郡、虞山、昆山;浙中嘉湖杭宁绍最多。”除了官方藏书,如宁波范钦的天一阁、嘉兴朱彝尊的曝书亭、“扬州二马”的小玲珑山馆、湖州陆心源的皕宋楼、常熟瞿氏的铁琴铜剑楼、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楼、湖州刘承干的嘉业堂等江南私人藏书楼鳞次栉比。
清乾隆 陈亮编 《欧阳文粹》二十卷(部分)上海博物馆藏
刻书、藏书的背后是江南读书之风的盛行。“自六朝文士好嗜词赋,二陆撷其英华,国初四才子为盛。至今髫龀童子,即能言词赋,村农学究解作律咏。”明清时,以书院为例,全国以东林、江右、关中、徽州四处最盛,四处之中同样三处位于江南。而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载,平均每七个进士中就有一个多来自江南。得天时地利,江南文学家及文学创作自然可观,如首开山水诗风的谢灵运、《文心雕龙》著者刘勰、“初唐四大家”之虞世南、“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中兴四大诗人”之范成大、文学意象中的文人楷模王冕、《水浒传》著者施耐庵、“三言”著者冯梦龙,以及并称“江南四大才子”的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还有“绛云楼”主人钱谦益、“清学开山”顾炎武、《儒林外史》著者吴敬梓、“性灵派”代表袁枚、“一代儒宗”钱大昕、徽派朴学巨擘阮元等,不可胜数。清代,戏曲、小说、传奇等通俗文学作品蓬勃发展,文艺已然渗透各个阶层,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教育、文学、艺术等影响力达到巅峰。
安礼乐仪又旷达洒脱的性情
《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江南向来被认为最具创新精神或者说打破常规的勇气,然古人言“仓禀实而知礼节”,今人说“生活要有仪式感”,考古发现证实,江南也是安于礼、乐于仪的。展览第二板块由礼入手,同样以东晋为转折,继而讲述规范之外的寄托与通达。
三国·吴 朱然墓出土 宫闱夜宴图漆案 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
自东周陆续成书的《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儒家礼学经典,内容涉及社会历史、政治伦理、礼制官制、人文价值等各方面。至唐代,五礼体系发展成熟,传统礼仪被总结为吉、军、凶、宾、嘉五类。其中,吉礼是五礼之首,主要指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可由史前祭天、地的玉璧和玉琮作代表。军礼主要与战事有关,表现在军队的操练征伐中,代表文物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权杖为早,被视为军权、王权与神权合一的象征。凶礼多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代表文物首推专为敛葬制作的随葬器,如画像砖、堆塑罐,不一而足,又以无锡鸿山战国早期越国贵族墓出土的瓷质仿青铜礼乐器极具地域特色。宾礼主要是“亲邦”之礼,发生在天子与诸侯或者诸侯与诸侯之间,后世的遣使、朝贡、觐见也归于此。马鞍山朱然墓出土漆案上彩绘了汉魏时期宫闱宴乐的宏大场面,表现了三国时期吴国贵族的奢华生活,也可想见早至孙吴之时的“宾礼”的最高级别,格外珍贵。嘉礼最贴近民生,饮食、婚冠、庆贺等都被包含在内。借浙江湖州三天门南宋贵族墓出土的聘礼之金钏、金戒、金霞帔坠,可见彼时嫁娶礼仪之一斑。以上所有文物的背后,等级地位的昭示又无处不在。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拓片 (南京博物院藏)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拓片(南京博物院藏)
然,相对北方政治伦理,江南还体现出独特的诗性,表现为自由与宗教的二维。三国末期和西晋初期,司马氏利用军政大权拉拢士族,剪除异己,迫使曹奂“禅位”。司马氏建国后,皇室内部又爆发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这样的背景下,儒学渐失魅力,士大夫转而醉心于形而上的道家老庄之学。他们退隐山林,着“褒衣博带”,相聚“扪虱而谈”。不拘礼法、清静无为的处世态度为时人称道,以竹林七贤为代表。虽然七贤主要活动于西晋初期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但衣冠南渡之后,名士风度也影响着江南。江苏南朝墓葬中多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考古发现,直至明清,江南文人绘画中仍多见竹林七贤题材。怡然当下、自由清高的魏晋风骨为世人心向往之。
明代李士达《竹林七贤图》卷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论及了儒家与道家,便也多谈几句信仰。江南一直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的态度,在古老好神巫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信仰多样、多教并立的宗教风貌。其中,道教于东汉后期传入江南。晋室南渡后,其中一派天师道随之南下,成为吴地道教主流,被许多世家高门信奉。东晋南朝时,以葛玄、陶弘景等为代表的道教理论家对天师道教义进行改造和充实,剔除了其中违背儒家礼制的主张。由此,自唐以后道教都得到官方认可。可见地域特色的是,江南道教注重修炼长寿,不讲什么“度世”、“兴太平”,不强调为天地立功,教人修炼的《黄庭经》备受重视,可视为生命通达的另一种表现。佛教则是外来宗教,大约在两汉之际传入江南。三国时期,孙吴都城建业(今南京)已是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佛教中心之一。晋室南渡后,佛教在江南得到进一步传播,多由身为居士的士大夫研习。比起北方佛教的“政治性”,南方佛教更具“哲学性”,并不断与传统儒学、玄学碰撞交融,形成了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各个汉传宗派,如天台宗、三论宗、净土宗、禅宗等。宋室南渡后,统治者推行尊佛重道的宗教政策,提倡儒、佛“共为表里”,各派别之间不再有严格界限,道教还在禅宗影响下衍生出南宗,盛行金丹、吐纳之术,平添了文人气质。
宋孝宗曾在《原道论》中提出:“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其实,除了道、佛二教外,江南还宽容地接纳了如伊斯兰教、天主教等文化信仰,这些信仰也并未互相冲突,反而受到了江南通达的性情影响,彼此包纳,和谐共存。
治平济世与明德修身的人物
除了诗性,江南更有责任。这片土地曾多次政权易帜,曾遭遇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的数次重大灾难,也曾给予敌寇最顽强的抵抗。江南如“桃源”般美好,但江南的美好从来不在“世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背后是延续数代的励精图治。江南文化的载体说到底还是人。然而,这片土地诞育了数不清的政治名家、军事名将、儒商巨贾、科技达人,哪怕“百杰展”亦难取舍,又如何道得尽这灿若星河的江南人?受展厅面积所限,兼顾艺术性和借展率,展览第三板块“大舍大弃”,只借存世、可得的十数件文物珍品例举两类江南人物:治平济世的、明德修身的,希望能“举重若轻”地陪同大家追思那些铿锵生命。
三国东吴的建立是江南首次展露政治头角,治平济世类人物也从吴主孙权家族墓出土的堆塑五联罐开始,又按年代顺序依次罗列了直至明代的7件文物,它们背后是曾北抗曹魏、西拒蜀汉、生擒关羽的东吴大将朱然,被称为“东南重望,吴越福星”的五代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最为观众熟悉的北宋名臣包拯和同样“清苦守节,廉白是务”的包拯次子包绶,明代开国功臣、保得边疆多年安定的沐英,文武全才的军事家、散文家、数学家兼抗倭英雄唐顺之,为政有声、挂起“嘉定恢剿义师”大旗的抗清英雄侯峒曾、黄淳耀。正如唐顺之也是一代儒学大师,平天下与修自我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紧接着的文物主要表现江南思想家和遗民。
王守仁《示诸侄手札册》 上海博物馆藏
“火”到如今的思想家,首推王守仁。明中叶以后,程朱理学流为说教,以陈献章、湛若水、王守仁为代表的心性之学悄然而来,倡导回归自我,崇尚个性。因王守仁别号阳明,其心学也被称为“阳明心学”,大要有三:“致良知”、“亲民”、“知行合一”,强调开拓实践。本展览依靠上海博物馆自有馆藏,展出王阳明肖像图轴及其“示诸姪”的手札册,虽为家训,也体现着“四句教”[]的思想,透着心学的味道。明天启五年(1625),刘宗周跳出阳明心学的影响,提出“慎独”理论,开创蕺山学派,强调道德修养。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蕺山学派的传人,以黄宗羲“以君为客”的民本思想影响至深。
龚贤《江村图卷》上海博物馆藏
由明入清,刘宗周绝食而死,在中国文化史上,这类人被称为遗民。遗民生活在当朝,却将身份和灵魂定格在前朝,除了侯黄二人的愤而反抗,其他如自杀殉节、退隐山林、不仕新朝也都是遗民情结的典型表现。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有一幅珍贵的《墨兰图卷》,作者郑思肖就是宋代遗民的代表。他字忆翁,号所南,坐卧不北向,画兰不画根,以喻国土沦丧。元代遗民据清人张其淦《元八百遗民诗咏》中所录,大多为江南鸿儒名流。如戴良、杨维桢、倪瓒、顾瑛等,气节之外,艺术造诣了得。由明入清,部分画有所长的遗民靠丹青记录亡国悲愤,也靠出卖画艺为生,被称为“遗民画家”。江南是遗民画家人数最多、最活跃的地区,如金陵八家之首龚贤、新安画派之首弘仁、姑熟画派之首萧云、常州画派之首恽寿平、“南陈北崔”中的陈洪绶、“画中九友”中的程嘉燧,还有项圣谟、吴历等,加上倪元璐、方以智、归庄等文人代表,包揽明清之际画坛的半壁江山。
元代郑思肖《墨兰图》卷(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从政治上看,遗民是一种姿态;从道德上看,遗民是一种操守;从哲学上看,遗民是一种价值信念;从文化、审美上看,遗民是一种不可逾越的经典,具有光耀千古的审美价值。”无论出世还是入世,这些后世垂范对于江南的贡献除了政治疆域的拓展、外寇犯境的平定、民生福祉的体恤,更多的是超越地域甚至国界意义的令人仰止的思想高度和坚贞气节。
阳春白雪与市井浮生的风尚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南宋以还,中国文艺的重心就一直在江南。结束了相对严肃的上一板块,展览第四板块选取年代主要为南宋及以后的文物,转而讲述江南人的自由审美与精致生活。
计元儒琴 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文人赵希鹄说:“吾辈自有乐地”。文人书斋历来是审美情趣最典雅的所在,有琴棋书画、博古赏鉴、品茗焚香等雅事,有家具陈设、文房器用、花木竹石等雅物。斋内斋外,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皆是艺术。书画是文人于书斋内最常进行的艺术创作,而提及江南绘画,必然会想到五代“董巨”的水墨山水、两宋时期的“米家山水”与“小景山水”、元代赵孟畹摹肮乓狻痹硕?⒚鞔??洳?摹澳媳弊凇甭邸⑶宕?罢?凇敝?八耐酢钡鹊取H羲祷?桑?鞔?闩伞⒔?呐伞⑽饷呕?伞⑺山??傻任娜嘶?朐禾骞?⒒婊?⑿胁汇#?宕?鹆昊?伞⒀镏莼?上嗷ビ痴眨??匣?吵氏职倩ň悍诺难だ鼍跋蟆J榛??啵?」偶?褪俏娜巳粘O?仓?乇浮C鞒酰?山??ぃń袷羯虾#┤瞬苷驯嘧?伞陡窆乓?邸罚?橹邪次奈镄灾史稚杳爬啵?嚷凼隽怂卧?硕嗵峒暗墓磐?鳌⒐呕?⒐拍?!⒐疟?ㄌ?龋?执葱碌啬扇牍乓て鳌⒐牌崞鞯攘?牛??橇斯盼锛?氐闹饕?爬啵?院笫烙跋焐钤丁6?讣敖?霞?兀?幸痪浠按蠹冶夭荒吧?骸敖?鲜詹丶滋煜拢??坡ナ詹丶捉?稀!惫?坡ナ乔宕?宋谋蚴詹厥榛??妗⒐偶?票尽⑽姆科饔玫裙盼锏牡胤剑?允榛??嫖?睢C魍囟?骸恫苋??凡帷⒛纤窝镂蘧獭端拿吠肌肪怼⑺挝毫宋獭段南蛱?肪怼⑺慰獭督跣逋蚧ü取贰⒃?恕镀呔?油肌肪怼⒚魃蛑堋毒┛谒捅鹜肌肪淼染??琳涿?贰4送猓?砬逯??鹗?Ъ摇⒓?丶椅獯鬂?膼谡????亟?希?媪郧嗤?⒂衿鳌⒋善鳌⑼叩薄⒎饽嗟戎蠲爬啵?郧嗤?骱凸庞衿魑?睢1菊估酪揽可虾2┪锕葑杂胁仄罚??〗?衔娜嘶婊?白?套髌罚?⒅饕?∪」?坡ァ?谡?刹兀?婀思?仄防啵?硐纸?衔娜说囊帐跣扪?肷竺狼槿ぁ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分类信息

上海博物馆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