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通讯:世界文化遗产开罗古城的恢复之路

摘要: 新华社开罗10月3日电通讯:居民共治共享 古城“震”后重生——世界文化遗产开罗古城的恢复之路新华社记者郑凯伦 黄泽民兴建于公元10世纪的开罗伊斯兰古城,到处是清真寺、宣礼塔以及旧时的客栈、市场和喷泉。在这里,不同时期的古建筑和谐共处,千年历史有迹可循。作为伊斯兰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开罗伊斯兰老城于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获得“千塔之城”的美称。然而,1992年的地震令古 ...

新华社开罗10月3日电通讯:居民共治共享 古城“震”后重生——世界文化遗产开罗古城的恢复之路

新华社记者郑凯伦 黄泽民

兴建于公元10世纪的开罗伊斯兰古城,到处是清真寺、宣礼塔以及旧时的客栈、市场和喷泉。在这里,不同时期的古建筑和谐共处,千年历史有迹可循。

作为伊斯兰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开罗伊斯兰老城于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获得“千塔之城”的美称。

然而,1992年的地震令古城600处古迹中的约三分之一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2011年初的政治“地震”又对古城保护提出新的挑战:政局混乱造成维护古迹的安保力量严重不足;游客骤减导致自负盈亏的埃及文物部入不敷出,古迹的日常管理难以为继。

埃及文物部部长助理穆罕默德·阿齐兹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埃及文物保护部门近年来奉行“居民共治共享”的理念,正在一步步恢复开罗古城的面貌。

“地面污水横流,卫生条件堪忧,大部分古建筑被当地居民强占,但他们对古迹的价值一无所知,缺乏保护意识,”阿齐兹回忆古城修复前的景象时说。

修复成本高昂、旅游资金断流……面对古城保护的种种困境,文物部门另辟蹊径。

“我们开始邀请当地居民参与城区发展计划,并聘用该领域的专家学者,”阿齐兹说。“居民很乐意和我们一同保护和发展古迹,因为他们的咖啡馆和集市就位于其中。只有一切好转,才能吸引游客。”

记者近日走访了居民密集的古城南段,发现街道不再脏乱差,沿街的摊位井然有序。当地居民坐在门口悠闲地聊天,和游客热情地打招呼,为严肃的历史景观增添亲近的市井气息。有店铺提供古书装订烫金服务,还有庭院被改作乌德琴教学和演奏的场所,都与古迹相得益彰。

“我们的目标是不放弃古城的任何一个角落,”阿齐兹说。“开罗古城被评为世界遗产是因为它有600处古迹,但它并不只有建筑,而是所有元素交织在一起的综合体。”

如今,文物部门为当地居民开设课程,普及关于古迹价值与维护方法的知识。“我们希望不仅游客能欣赏古城新貌,当地居民也能享受古城保护的红利,”阿齐兹说。“过不了多久,他们肯定能感觉到自己赚的钱更多了。”

谈及古城的未来,阿齐兹坚决否定“露天博物馆”的概念。他说:“‘紧闭门窗,仅供游览’的理念完全行不通。老城区不该死气沉沉。它是活的,和周围的社会有来有往。我们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把建筑与人一同纳入其中。”

阿齐兹表示,在多国文保机构的帮助下,古城至今已有102处古迹得到修缮,超过待修复总数的一半。预计到2020年,全部200处破败的建筑都将修整一新。

阿齐兹认为,中国在文物保护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可为开罗古城的保护提供巨大帮助。“中国和埃及都是文明古国,我们欢迎中国的研究机构参与到伊斯兰古城的保护工作中来。”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