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

摘要: 6.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西夏(公元1032-1227年).甘肃省武威县.石窟寺及石刻..第一批
6.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西夏(公元1032-1227年).甘肃省武威县.石窟寺及石刻..第一批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简称西夏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树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原置武威大云寺,西夏时大云寺改名为护国寺。

历史概述
元灭西夏后,西夏碑被当时的有识之士砌碑亭封闭,才得以保存。清嘉庆十五年(1810),由武威著名学者张澍发现。民国时,西夏碑由大云寺移置武威文庙。近年又移置于新建的武威市西夏博物馆内。
建筑结构
碑首呈半圆形,龟趺,碑通高2.6米,宽1米,厚0.3米。碑阳西夏文篆额2行8字,汉译为“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两边阴刻伎乐天,碑文西夏文楷书28行,每行65字。碑阴为汉文,额篆“重修□□寺□□塔碑铭”,碑文楷书,竖行26行,行70字。碑文记前凉张天锡始建护国寺塔数有灵验,至西夏天祐民安四年(1093)修复因地震而倾斜的塔身之功德。文末列修塔之功德人员姓名。尾题“天祐民安五年(1094)岁次甲戌正月甲戌朔十五日戊子建”,张政思书并篆额。伎乐天的胸部和手腕上均有饰物,赤露上身及双脚,下着长裙,面形肌肉丰满,吸收了敦煌飞天的艺术特点。
作用意义
该碑对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官制、民族关系、阶级关系、国名、帝后尊号、佛教盛况等均具极重要价值。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