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崧泽遗址

摘要: 7-0134-1-134.崧泽遗址.新石器时代.上海市青浦区.古遗址..第七批
7-0134-1-134.崧泽遗址.新石器时代.上海市青浦区.古遗址..第七批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以新石器时代为主的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东约4公里处,地处太湖地区。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60、1961、1974~1976年,由黄宣佩主持,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博物馆进行发掘。

文化堆积由下到上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以几何印纹硬陶、原始瓷为代表的青铜时代遗存。以遗址中层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有人把它作为马家浜文化的晚期,称为崧泽类型或崧泽期;有人把它独立命名为崧泽文化。

▲ 崧泽文化 三口瓶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3900~前3300年。崧泽中层作为太湖地区崧泽文化的代表性遗存,对于认识这一文化的面貌、分期和葬俗等,具有重要意义。同类遗存有江苏吴县草鞋山和张陵山、常州圩墩、浙江吴兴邱城等。

▲ 崧泽遗址 舌形石斧

崧泽中层的器物群,陶器中夹砂陶以红褐色的为主,泥质陶以灰色为主。纹饰有堆纹、弦纹、划纹、镂孔、绳纹、彩绘等。

罐形或盆形鼎、细高或粗矮的喇叭形座豆、矮领折腹罐、高领折腹花瓣形圈足壶等,为这一文化的代表性器物。石器一般都通体磨光,以穿孔石铲、长条形石锛等较有特色。

▲ 崧泽遗址 左:竹编纹带盖陶罐 右:几何纹陶罐

从生产工具及陶器羼和料采用稻谷壳可知,当时的经济生活以稻作农业为主。根据墓葬的叠压打破关系和器物变化,崧泽中层可分为3期。

早期的陶器、豆为细高把,壶多高领扁圆腹或圆腹;中期鼎多釜形安扁铲足或凹弧足,豆的形制多样,以镂孔刻划纹组成带状图案的高圈足豆最具特色;晚期出现大口浅腹盆形鼎和盘形鼎,盛行平唇浅盘或盂形粗矮把豆,多见花瓣形圈足壶。这为整个崧泽文化的分期奠定了初步基础。

▲ 崧泽遗址 玉璜

在崧泽中层发现墓葬90多座。平地覆土掩埋死者,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个别的是成年女性与儿童双人合葬,头向东南的居多。绝大多数墓有随葬品,1~17件不等,多为实用陶器,以鼎、豆、罐、壶较为普遍,还有少量生产工具和玉石饰品,个别墓用鹿、家猪的下颚骨随葬。

▲ 崧泽遗址 墓葬

结合吴县草鞋山等地的材料分析,有人认为崧泽文化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崧泽下层为马家浜文化遗存,出土宽檐釜和牛鼻形耳罐等富于特征性的陶器,还发现有籼稻和野生的桃、杏梅等果核。

▲ 崧泽遗址 籼稻

崧泽及其他遗址的地层关系表明,马家浜文化早于崧泽文化;同时二者的鼎、豆、壶等主要陶器存在演变继承关系,因此崧泽文化是由马家浜文化发展而来。其后续则是良渚文化。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