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安阳高陵

摘要: 7-0613-2-097.安阳高陵.东汉.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古墓葬..第七批  一 引言  曹操高陵位于河南安阳西北约15公里的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该地西依太行,北临漳河,南倚南岭。西高穴村向东7公里为西门豹祠遗址,14公里余为邺城遗址。东临安阳固岸北朝墓地,隔漳河向北为讲武城遗址和磁县北朝墓群。  由于该墓葬西面是砖场取土区,墓圹西部填土被下挖 ...
7-0613-2-097.安阳高陵.东汉.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古墓葬..第七批

  一 引言

  曹操高陵位于河南安阳西北约15公里的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该地西依太行,北临漳河,南倚南岭。西高穴村向东7公里为西门豹祠遗址,14公里余为邺城遗址。东临安阳固岸北朝墓地,隔漳河向北为讲武城遗址和磁县北朝墓群。

  由于该墓葬西面是砖场取土区,墓圹西部填土被下挖约5米,使其局部暴露,引起多次盗掘。为避免墓葬遭到进一步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12月开始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了两座墓葬,分别编号为1号墓、2号墓。

  2号墓位于西高穴村西南,位于1号墓的南面。墓葬开口于地表下2米处,未见封土。墓室西部断崖处有一大型盗洞,未到墓室。断崖下有南、北两个盗洞,在距地表5米处的盗洞周围出土大量画像石残块。墓葬前室的部分铺地石已被揭去,特别是其北侧室的铺地石,破坏严重。后室中部靠近甬道的一块铺地石也被揭取并砸碎,还向下挖了一个深坑。

高穴曹操高陵平面结构图

  二 墓葬形制

  墓葬平面呈甲字形,为多室砖室墓。坐西向东,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整个墓葬由墓道、砖砌护墙、墓门、封门墙、甬道、墓室和侧室等部分组成。墓室、甬道和侧室均用大砖垒成。

  墓道 斜坡状,上宽下窄,两壁分别有7个台阶,逐级内收。在墓道与墓门交接处的南北两壁各有一道小砖砌护墙,墙体内立有5根原木立柱作为龙骨,原木关节纹理清晰可辨。墓道填土含有大量料礓石,经平夯夯实。墓道两边有9对南北对称的磬形坑。与磬形坑并行,各有一排东西向的柱洞。墓道东端有一排南北向排列的方形坑,墓道东端右侧有一长方形坑。墓葬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夯土层带,被墓道打破。

  墓门 砖砌双券拱形门。墓门已不存在,门槽外有三道封门墙。外层封门墙为竖放立砖,中层封门墙为错缝横砌,内层封门墙为斜立砖。整个封门墙厚度达1.45米。

  甬道 券形顶,青石铺地。

  墓室 分前、后两室,均为四角攒尖顶,青石铺地。两者由券形顶甬道连接。前室平面近方形,有南北两个平面为长方形券形顶侧室。前室与侧室由券形顶甬道相连,并有门隔,现仅存门槽。在前室靠近甬道处发现一个头骨,经鉴定为男性,年龄约60岁。在后室靠后部发现6个石葬具痕迹,推测应有石棺床一具,其上放置木棺。发现头骨两个以及部分骨骼,散落于整个后室内。经鉴定,均为女性,一个约50岁,另一个约20岁。

  后室亦有两个长方形侧室,券形顶。后室的南北侧室各发现木棺一具,四周有铁质帐构件。后室与侧室由甬道相连,并有门隔,现仅存门槽。

  整个墓室所铺青石大小不一。错缝平铺,地面平整。围绕墓壁四周地面均有凹槽。墓壁内面抹一层白灰面,并有多层铁钉,前室钉外端为圆孔状,个别圆孔上还有丝绳残痕;后室钉头为钩状。

  发掘时墓室内有高约3米的扰土和淤积土。遗物主要出于下部最底层淤土中,前室出有鎏金铜盖弓帽,铁铠甲、镞、剑,大量陶器残块,以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圭形石牌7块。前室南侧室内发现2件陶俑。后室多处发现漆木器,器形不明。还出有石圭、璧和金丝、金纽扣、玉饰件、云母片、铜泡钉、铁镜、画像石残块等,还出土较多棺钉。后室南侧室的门道集中出土了50余块六边形刻铭石牌。

  三 遗物

  出土遗物有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骨器、漆器、瓷器、釉陶器、陶器、石器等。其中,有反映墓主人身份的刻铭石牌和铁甲、剑、镞以及时代特征明显的铁帐架构件等。另外,还有铜带钩、鎏金盖弓帽、大量的云母片以及陶器残片等。

  (一)石器

  建筑石构件 均为残块。主要出自距地表深5米处的1号盗洞周围,少数出自墓室内。有石刻瓦当、门柱、画像石块以及雕龙等残块。画像内容有“神兽”、“七女复仇”、“宋王车”、“文王十子”、“咬人”、“喝酒人”等,图画精美,画工精细,人物生动形象。

  圭 1件。青石质。

  璧 3件。青石质,大小形制相同。

  刻铭石牌 62块。可分圭形、六边形两大类。尖部中间有穿孔,孔内有铜环,铜环连以铜链。上面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铭文。六边形石牌大小尺寸相同。上部中间有穿孔。刻字内容为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如衣服类有“黄绫袍锦领袖一”,用具类有“镜台一”、“书案一”、“渠枕一”等,其他还有“香囊卅双”、“胡粉二斤”等。

  弩机构件 2件,1件出自扰土中。

  虎雕 1件。煤精质。

  (二)铁器

  主要有铠甲、剑、镞、削等兵器。根据出土铭牌的记载,随葬品中兵器至少还有短矛、大戟、大刀等。另外,还有镜、帐构架等。由于铁铠甲数量较多,锈蚀、残损严重,未编号,仅统计了数量。

  铠甲 数量较多,有大量散片,部分锈蚀在一起,成扇形鱼鳞状。甲片四周有穿孔,从锈蚀在一起的部分铠甲看,上部为牛皮缝边,以牛筋缝合。

  镞 有散件和成束之分。木柄。镞头呈四棱状,较钝。镞铤与木柄相结合处由丝线缠绕固定。

  镜 1面。外包有丝织物,已锈蚀。半球形钮,其边缘对称有两个支点。根据铭牌记载,墓内有镜台一,所以此镜在随葬时应置于镜台上。

  (三)铜器

  有鎏金盖弓帽、伞帽、铃、带钩、铺首、环、钗、泡钉、带扣、印符等。

  (四)金银器

  有银质箱饰件、铺首、饰件、环和金纽扣、簧、金丝等。

  (五)陶、釉陶、瓷器

  目前已知的器形有陶灶、耳杯、盘、案、壶、三足鼎、甑、罐、托盘、盆、熏炉、尊、厕、匕、砚、俑,以及釉陶罐、青瓷罐等。

  (六)其他

包括骨器、玉器、漆木器等,其中骨器有残骨尺、簪等;玉器有璧、珠、玛瑙饼、水晶珠、玛瑙珠、佩等饰件,另有珍珠1枚、云母片若干;漆木器均残,器形难辨。

男性头骨

墓葬前室

墓门

石牌

石牌

石牌

魏武王石牌(M2∶139)

陶俑(M2∶231)

石虎雕(M2∶12)

石璧(M2∶87)

银饰件(M2∶5)

印符(M2∶205)

石龙雕刻残块

玉佩(M2∶147)

鎏金盖弓帽(M2∶156)

  四 结语

  从墓葬形制及结构看,西高穴2号墓与洛阳发现的曹魏正始八年大墓基本相同,均为带有较长斜坡墓道的大型多墓室砖室墓,前室均有两个侧室,方向为坐西向东略偏南;前室平面为正方形,四角攒尖顶;都出土有铁质帐构架等。表明两墓年代应接近,并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该墓出有东汉晚期的典型器物,如陶鼎、敦、壶、案等,具有明显的东汉晚期特征,时代应早于魏晋。另外,2号墓用砖为特制的大型墓砖,与洛阳邙山发掘的东汉墓砖也基本相同。因此,根据墓葬形制及结构、出土陶器形制,并结合所出东汉五铢钱、画像石的内容等证据,该墓的时代应为东汉晚期。

  西高穴2号墓应为魏武王曹操的高陵,其理由如下。

  第一,该墓为东汉末期大墓,与曹操所处时代相符。该墓所出刻铭石牌多出自后室南侧室中,位置集中

  有的直接压于漆木器和锈蚀的帐构架之下,位置应未被扰动。这些石牌具有当时流行的“物疏”性质,所刻文字内容“木墨行清”、“香囊卅双”等均为当时特有用语。这些石牌字体为汉隶,俗称“八分体”,也与当时字体相同。

  该墓前室所出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等的石牌上的“魏”字写法,具有东汉末期特征。在“委”和“鬼”字中间加一“山”字是东汉至魏晋时期的特殊写法,北魏以后中间的“山”字已不再出现。这也是判定此墓为东汉至曹魏时期的有力证据。“常所用”等用语也符合当时语法习惯。如《三国志·吴书》载孙权“即敕以己常所用御帻青缣盖赐”给周泰。

  第二,该墓与同期墓葬相比,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埋葬较深。宽度比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湾漳大墓宽两倍还多,长度也多出10米。因此,此墓应为王侯一级的,与魏武王曹操身份相符。墓室深达15米,也与曹植在其《诔文》中所写的“窈窈弦宇,三光不入”相符。

  第三,曹操于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六月,令曰:“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此墓葬海拔103~107米,比3公里外的固岸北朝墓地高10米,符合“因高为基”的要求;此次发掘在墓室上面未见封土,与曹操令曰:“不封不树”的要求符合。

  第四,该墓位于西门豹祠西,与曹操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相符。西门豹祠位于邺城故城西、漳河南岸,今漳河大桥南行1公里处,地属河南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其故址尚存,现为一高台地,高出地面约2~3米,其上为一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遗址。在这里的地面上,至今还散落着不少东汉、东魏、北齐时期的砖瓦残片,说明当时该处曾有地面建筑。

  《水经注》浊漳水条载:“漳水又东迳武城南……漳水又东北迳西门豹祠前。祠东侧有碑隐起,为字词堂,东头石柱勒铭曰:‘赵建武中所修也’”。这是目前所知西门豹祠中较早的文献记载。其建于后赵建武年间,即公元335~348年。此勒柱石刻现存于临漳县文物保管所。唐代《元和郡县图志》相州邺县条明确记载:“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同书亦载,西门豹祠在“县西十五里”,与现西门豹祠的位置相符。而西高穴村东距邺城故址14.5公里,位置与文献记载的曹操高陵的位置也相符。

  第五,1998年4月,西高穴村发现了后赵建武十一年(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墓志记载:“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至墓名堂二百五十步”。此墓志是最早明确记载魏武帝高陵具体方位的出土文献,它将魏武帝曹操高陵的位置锁定在漳河南岸的西高穴村范围内。鲁潜去世的年代距曹操去世时仅125年,上述内容应该可靠。

  第六,该墓出有刻“魏武王”三字的铭牌7块,前室所出的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牌最为完整。石牌出土时已断为两节。石牌出土位置明确,所提供的信息也准确,是认定墓主身份的直接证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建安十八年五月丙申,天子策命(曹)公为魏公。此后又分封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一月,“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同年十月,曹丕代汉自立,建立魏朝,追尊其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因此,曹操的爵位先为魏公,再为魏王,去世后谥魏武王,后为魏武帝。魏武王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因此其称谓相符。

  第七,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二十一(213年)年夏四月,天子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权力。此墓所出圭、璧体型较大,也可反映出该墓葬的王侯等级,而且圭、璧配套使用又是帝王陵墓的一个突出特征。这表明墓主人具有王一级的身份和地位。目前已发现的7座东汉诸侯王墓中,该墓规格是很高的,也与“位在诸侯王上”的记载相符。

  第八,曹操的《遗令》中叮嘱后人“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该墓中未发现为其安葬特制的金玉礼器。所出土的金丝、金纽扣等均为衣服上的饰品,而且记载随葬品的石牌中也没有金银珠玉的内容。此外,圭和璧等大型礼器均为石质。其中一件玉佩,其尖部已经残缺,说明是墓主生前常用的东西,这也是其“敛以时服”的有力证据。

  第九,该墓所出陶器,器形偏小,做工粗糙,均为泥质素面灰陶,未见汉代墓葬中常见的彩陶。这也符合曹植在《诔文》中“明器无饰,陶素是嘉”的记载。

  第十,在该墓的墓室中共出土了3个个体的人骨,均被扰动。经鉴定男性人骨的年龄在60岁左右,与魏武帝曹操去世时66岁年纪相当。此墓葬中人骨的出现排除了其为疑冢的可能性,也是认定其为曹操墓葬的又一物证。

  综上所述,我们初步认定西高穴2号墓的墓主为魏武帝曹操,该墓即是魏武帝曹操的高陵。

  撰稿人:潘伟斌 朱树奎 潘 敏

  参考文献

  ●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县文化局:《河南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考古》2010年第8期。

  ●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发掘报告》,《考古》1989年第4期。

  摘录自《新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2001-2010)》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