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考察”丨刘衍淮《丝路风云——刘衍淮西北考察日记(1927—1930)》节选

摘要: 【丝绸之路是世界上路线最长的文化线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传承丝路精神,由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IASSRT)和中国博协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委会倡议每年6月22日的一周内在丝路沿线国家举办展览、演出、报告、知识竞赛等系列主题活动,在世界范围开展跨文化对话。本中心作为国际丝 ...
【丝绸之路是世界上路线最长的文化线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传承丝路精神,由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IASSRT)和中国博协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委会倡议每年6月22日的一周内在丝路沿线国家举办展览、演出、报告、知识竞赛等系列主题活动,在世界范围开展跨文化对话。本中心作为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IASSRT)成员,特推出“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考察”系列文章,连续一周推送,敬请关注。】

丝绸之路上的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三)

192961925

刘衍淮《丝路风云——刘衍淮西北考察日记(19271930)》

刘衍淮(1908—1982)字春舫,山东平阴人。1925年,考取国立北京大学理预科。1927年,参加西北科学考查团,并在1930年考察结束后, 从新疆经由苏联赴德,进入柏林大学(今柏林洪堡大学)攻读气象、地理与海洋等学科。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归来,受聘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及研究院研究员,兼任清华大学地学系讲师,并担任该系气象台台长工作。1936年,由竺可桢推荐,赴杭州中央航空学校担任气象教官,兼任气象台台长,成为旧中国空军航空气象学的泰斗。其后播迁昆明、成都,为中国空军在抗战期间以少胜多、获得最后的胜利,谱写了气贯长虹的凯歌。1949年12月,他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服役于冈山空军气象训练班。1960年7月,受聘担任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后改地理系)主任兼教授,其后创立地理研究所硕士班,任创所主任兼教授。1978年退休后,改为兼任教授,并担任台湾地区“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仍笔耕不辍。1982年10月5日,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

1.刘衍淮在库车喀拉噶义达坂考察

刘衍淮是我国从事西北科学考察的先行者,更是我国气象事业的开拓者、气象教育的奠基人。刘衍淮一生在相关学术领域开设过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地形学、海洋学、数理地理、地图学、区域地理、地球科学、地球物理等课程,其气象和地理研究的领域也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北和台湾两个地区,这与他早年的西北考察和晚年在台湾从事教学科研相关。从1931年发表《天山南路的雨水》开始,一直到晚年,他写作了大量关于西北科学考察和考查团学术史的文章,包括去世当年发表的《斯文赫定最后一次在我国西北的考察1933-1935》《中国与瑞典合组之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1927-1933)》等,体现了他对于一生气象事业开端时期的遥远怀念。

2.刘衍淮在西北科考团期间的名片

  本次发表其1929年6月19—25日在库车喀拉古尔高山气象观测站的日记出自其《丝路风云——刘衍淮西北考察日记(1927—1930)》,系根据其手稿整理,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喀拉古尔高山气象观测站

  1929.6.19

  十九日

  早一点三刻至两点雨,天阴云。下午一点三十二分闻雷声,后又雨。两点一刻,又有雷声,廿三分雨至三点十二分。

  夕攀登北上,不甚高险,顶颇平,石黑如墨。北方西方东方三面之视线,皆为高山雪峰所阻,南则村舍之后丘陵参差,虽远在数十里,亦可细辨,近则村舍散落,三五可数,沟渠蜿蜒,焭光若带,田垄畍区,有如织网。坐观多时,下山迤逦归。因百无聊赖,乃修运动场,作跃远及三级跃之戏。

  

  1929.6.20

  廿日

  一早天晴,后渐阴。九十五十三分雨,两点半又雨。昨日跃远之余,腿酸身麻,行动无力,此以久乏运动故也。傍晚登南方矮岭,所见仍无非山岭、田野、村舍、河流等物而已。由岭顶西北行,直至前拟作气象台址之岭,方下归。

  

  

3.喀拉古尔山村景象

  

  1929.6.21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六月廿一日

  早两点一刻雨,至五十分。五点十分又雨,天阴云。十点半后,淫雨连绵,时下时停,至下午。三点后至六时雨又连绵,然降水实无多。北山上的雪又顿增了不少。晚饭后,闲步河干,欲渡而登西山,河水宽,虽抛石河中以冀得踏石而过,然终以水深流急无效。乃至下游,跃过三数仄流,末一终未得过,乃归。本日等备明日作海子之游,数日来终未得一引路者。

  1929.6.22

  廿二日

  上午天晴。收拾毕,带二人、二马、五驴及什食、帐房等,于十点三十五分东行,傍北山,石甚黑。十一点,过一房之北,不识有人居否。十分向东北东。十二点向北东,八分至特革斯,有居民五六家,周围环以高山,田树、水流,颇有可观。询知路尚在南方,乃折西南。三十分方望见驴来,候十数分,又东入山。渐上渐高,路极崎岖之能事。五十分到一小达坂顶,下,仍单骑先进。路旁几尽系白剌,间有苔地生之松。一点后曲折东行,廿五分过一沟,上下小达坂,坂虽不高,然突立难行。坂后沟中,满生青杨杂路,以及有刺的灌木,并有水流淙淙,惟不甚大。候多时,东登一坂,仍不见驴队之来。

  

  

4.喀拉古尔的气象站

  两点后落雨几滴,至两点半后尚不见人来,乃归而寻焉。上下达坂,见驴印,乃迹而沿一沟南行寻之。此沟即生杨树之沟,此不过为其南部耳,名塔特里阿克阿鄂则(山口也)(?)。三点东行合大路,即克斯尔和屯来之路。北北东,由前候驴之达坂东西东行稍偏北,水流大,树林多,草亦茂,牛羊颇多,骤马疾行,惟以路多顽石,终难极快。渐见驴队,二十分渐北北东,地名乌朋尔阿鄂则(UpengrAüzie)。三点五十分,过喀拉达失。北行,四点至喀(考)宜和屯。折东行,天浓云四布,大雨骤至,衣服尽湿,而身衣单衣,怎能不冷?暂息树下,而雨不止,不可耐,乃归寻衣,于牧者火畔易之,住此。鞍马、箱件,无一非湿。

图5.住地之一影

  

  支帐毕,移物其中,而雨犹不止,水渐入,而地又多牛羊之粪,秽污不堪。于帐中生火作饭,于是浓烟薰人,几不可耐。行路是有乐,亦有苦也!六时后雨稍小,六点半又大雨,至七点半后又稍小,以至于夜。住山沟中之拐弯处,多树株,高山夹流,水声涛涛,然草几等于零。即有之,今日马驴亦不得而食矣。自喀拉古尔至此约行有二十一公里,而绕至特革斯及折回绕远寻驴之所行,亦计于其中也。九点气压为588.5mm,温度10.5°6.5°。点滴之雨不绝。

  

图6.草滩一望,牧畜遍野

  1929.6.23

  廿三日

  天晴。早四时醒,呼醒用人起放驴马及整备东西。九点三十分发考宜和屯。前曾摄住地之一影。东偏北行,三刻向北,两旁山顶生有青松。谷中杂树仍多,时涉水中。十点五分路旁渐有松树,曲折向北北西,山名宜鄂尔安他喝。过此松树极多,而途中既系上坡,而顽石流水,更碍马行,故颇缓。十点半过处为撒格散革其克。北稍偏西行,十一点后所经路旁苍翠皆松,中无杂树。十八分过处,山阳之松多枯死,而他面自顶至麓莫非满生此树也。十一点半至阿卡尔,大流自西北西来,而该沟亦颇宽大,杂树及松柏满生于山及谷。另有小流自东北来,谷似较小,而谷口则一大草滩,过此方多松林。询之土人,知谷之大者并非北行玉尔都斯之大路,由此曲折而行,道既远而所过之达坂又甚险峻。

  乃东北行。过一土屋,为牧者过夜之所。夹山及谷中仍多松树,而有刺灌木亦杂生焉。十二点五分,北又北北西,再北北东,廿五分到强厓宜拉克,山势稍展,上生松树,顶尚有雪,地则草滩一望,牧畜遍野,牧者之舍数,散布于各处。于一木房前下马,地缠颇多,有识余者,为余系马房旁,导余入,食抓饭。草滩属库车之大马杂,此地之房即为牧马杂之牲畜者之居也。天渐生云,候驴至两点后尚不见来,乃仍单骑前进。东北行十数分而又北北东行,两点三十分过一小达坂,松树仍多。北东又东行,山及谷多松。四十分,东北上克里克杂特达坂(Krikzat)。四十分闻雷声,浓云满天,沉沉欲雨,而达坂高险异常,牵马上,五步一喘,十步一息,百曲千转,艰险几不亚福寿山。马时不前,非用力拉之,则不进也。半中及顶尚有牧者及牛羊。五十五分,雨滴及冰珠纷霏下降,而喘汗之中,虽仅单衣蔽体,亦未觉如何其冷也。

  

图7.下坡行,遇马一大群

  三点五分达顶,又息数分,八分下,北东而又西北西,二十三分过破木桥,松树已多。二十五分北行,松树杂有他树。四十分过处尚有雪。沿水流行,先是三点十五分雨至三点半,衣稍湿,冷甚,心稍郁郁。五十五分出一谷,合自西来之谷东行,地多草,地名克里克杂特,西有沙多克之羊及草场。遇玉尔都斯来之驴队,询知余之驴队尚未过去。四点五分,至一牧者之房前下马,住。自考宜和屯至此约廿三公里半,费时四时半云,自喀(考)宜和屯至强厓宜拉克约有十四公里半。

  候驴久不至,纵马食草。日渐沉于西山之下,而凉风亦习习吹人。天寒欤?抑衣单欤!?牧者垢甚,茶饭鲜能入咽。黄昏仍无消息。九时牧者寝,余亦卧下,心闷怎能睡下。九点半月已有光,闻犬吠,而候之之牧者亦云有人,乃出而呼而近视之,果王及塔塔里克及驴马也。闻悉彼等于三时过强厓宜拉克,上达坂,至其半中,而驮箱之驴失足滑下滚至山下,易驴驮箱子及再自山下弄上,故误时特多。驴及箱件受损至小,盖亦不幸中之幸也。及彼等下达坂,而又以黑暗之故不能辨路之所在,此亦迟至之一因也。十点稍进茶,十一时睡于帐中草地上。天颇冷,夜霜露颇大,云又渐多。

  

图8.驴队

  

  1929.6.24

  廿四日

  晨冷甚,有霜。七时气压567.9mm,温度6.3°3.1°

  十点五十五分,发克里克杂特。北稍偏西行,苍翠之松,山谷遍生,中多枯死者,间有倒毙被焚者,不悉是否雷电之所致。下坡行,遇马一大群,因摄一影。十一点三十分后渐多杂树,两山迫立,宽不数丈,而流水涛涛,危石嵯峨,仙境也!岩石之层次,回曲弯转,其层块之整齐,有如砖砌之者。十一点四十三分,出厦尔格雷母沟,山势阔展,流合西来之屋失克伯失(Oshikbsh)河,屋河既宽大而流又湍急,夹河生杂树,而山背(即河南岸)则遍生松。东西远处之山皆有积雪。候驴多时,积浓云渐上。十二点十分落雨滴数,一点五分驴方到。因摄二影,然后仍单骑先进。东行途中捕蝶三,翅网状、黑花纹者也。途中仍无非杨、榆、松、柏,遍生山谷。十三分过小坂,下有自北山下来之一沟,狭甚,中生树株,蚊蝇甚多,而大虻尤多,刺马出血,驻则群集马身,行则追随马之前后,驱之不去,颇苦马。五十分,东偏南三十度行。两点十五分,东偏南十五度行。途景如故,时涉水中,水深及马腹。两点半,道南有牧者之房一,栏栅一,而杳不见人,地名取台克里克。五十五分过处,路北有二洞,亦系牧者避风雨之所。

  

  

  

图9.前往海子途中

  

  三点五分,折东十五度北行,到一山口,两旁山上有破房各一,知靠干之已至。屋失克伯失河于此合北来之啻克里克水(Tiklik),东南流而后再西南行,以至于库车。谷口有废垣一方,今内住克里吉斯牧者一家[1],北房为来往之驴马队之休息所。该克里吉斯通缠语,乃询之一切。东南远山之积雪者为喀沙拉克山,下即喀拉淖尔水。啻克里克水出啻克里克雪山之中,西为喀拉沙尔啻克里克,东为撒郎啻克里克,再后则为乌都尔啻克里克。过此则为人迹罕到之境,盖以其冰雪遍地也。西山为阿克他喝,北东亦名阿克他喝Aktagl),山前即海子(Küe之所在。

  ([1]克里吉斯:又作“布鲁特人(即黑黑孜)”。今译作“柯尔克孜”,新疆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国外同源民族汉译作“吉尔吉斯”。)

  

  自三点一刻候驴至,四点十分仍不见来,乃仍前进。克里吉斯出示路之所在,此废垣及山上瞭台皆安集延乱时之遗址,为时虽不过数十年,而址已将不可辨矣。垣北有马杂一,下坡过啻克里克水,沟中满生杂树。东北东行,廿五分西折上达坂,山阴仍有松林。四十分小坂巅。坂不甚高峻,而又鲜顽石,故不艰。观望附近之群山一周,五十分下坡,底为草滩。过草滩,又上高达坂,曲折行,途中经松林,有刺植物仍多。五点十八分达顶,观测群山,至三十三分下。牵马步,向东二十度北,坂突甚,然以多曲折及经行松林之故,亦无如何之险。五十分到底。此山与北方之阿克他喝山之中即为海子之所在。东为草滩,西至山麓,水面生有小草,并有数水鸟游泳其中。二小流自东蜿蜒流入于是海子中,致水面之流入处,不生水草,有如水面之带。日光反照,颇具美景。南山之坡遍生松树,山麓凸凹,致海子成形亦至不整。细审山麓,可见从前之水高于近日者可一二十丈,是海子日就浅欤?余并疑东之草滩亦为古代海子之区域,今日只剩其一部分耳。又上一小麓,上多生刺植物。海子南北宽约三四里,东西长约八九里。

  六点十五分下小坂,仍东二十度北行,东西北三面,皆见雪峰,东方树株成林,草场数十方里,牛羊等牲[]颇多。三十五分,见东南有蒙古包三,乃就而视之,则克里吉斯之来牧者也。以缠语接谈,彼辈愚甚,世事无所知,然待余恭甚。主人备茶点,克里吉斯男皆戴毡帽,女不用幪具(Roman(?)),惟亦红巾束之而已。自克里克杂特至此行约二十五公里,是谢彬《新疆游记》之所谓七十余里者,未尽然也。而其自海子至沙尔格雷木之方向,尤不足恃。

图10.阿克他喝山中的海子

  

  九点,随主人就寝。九点半,闻犬吠声,知后队之到,乃起而呼,王应焉。悉今日途中驮箱子之驴蹴卧乌失克伯失水中,故迟至此时方至。未几,启箱而视之,则余之皮衣已湿,而他物则多幸免。伙食箱受灾颇大,而洋火尤甚,故该箱较余之箱稍破而水易浸入也。十时半就寝。

  

图11.克里吉斯之牧者

  

  1929.6.25

  廿五日

  天阴云,七时气压568.6mm,温度9.4°7.0°。午支帐草滩,移居焉。午后二时,气压567.9mm,温度16.0°10.2°,阴,云甚厚。草滩生野花数种,美甚,因采数株,以作标本。

  三点五十五分,徒步而东三十度北行,未几穿树林,行草滩,过干河,河多砂石,地多穴。时见有大如猫、黄如鼬有尾之兽出没于其中,土著汉人名此兽曰獭儿。地壁多石,而此兽尚能营甚深之穴,其嘴牙之利及爪足之干练,可想而知。四点四十二分,过牧者之房南,房为松林搭成,未见有人,之间有牧畜数,食草。其前此地又多一种如雀大之鸟,已美过之,鸣声甚洪。五十五分,到有水流处,流不大。下午天时降雨,惟不多大,现又降,因见东方之景亦无大异,无非山谷生树,山阴多松而已。浓云甚厚,天现黑暗,因摄一影而归。晨曾于克里吉斯处摄二影焉。

  闻玉尔都斯道颇艰险,而余库车又多事故,乃拟不再前进云。晚九时气压569.5mm,温度为9.7°7.8°云,附近住克里吉斯共六家云。

  

图12.《刘衍淮西北考察日记》书影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