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带你看展丨《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之“文明序曲”

摘要:     小编语:    朋友们,好久不见!在没有直播和推送的日子里,有没有想我们?(好的,已经听见你们气沉丹田的呼唤了……)讲真,我们也十分想念大家!但是,很无奈,受疫情影响,节目还得重播一阵子……    别哭别哭,还有一个好消息:从今天起,《那些年》将重启博物馆深度游,这次为大家带来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那些年》


  

  

小编语:

  

  朋友们,好久不见!没有直播和推送的日子里,有没有想我们?(好的,已经听见你们气沉丹田的呼唤了……)讲真,我们也十分想念大家!但是,很无奈,受疫情影响,节目还得重播一阵子……

  

  别哭别哭,还有一个好消息:从今天起,《那些年》将重启博物馆深度游,这次为大家带来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序 言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东西狭长,从东端的庆阳到西端的敦煌横贯3000多里。

  

  从甘肃向东,连接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之一陕西并沟通中原直到沿海各地;从甘肃向西,越过茫茫沙漠连接新疆,沟通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从甘肃向南,连接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再向南,可以通向印度和东南亚;从甘肃向北,沿黄河北上,连接河套地区和内蒙古高原,再向北,沟通戈壁草原、西伯利亚。

  

  

  这里我们不断用到两个词:连接、沟通。甘肃自古就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通道,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以后,甘肃更成为连接东方华夏文明、西方阿拉伯文明和欧洲文明、南方印度文明、北方草原文明的“丝路孔道”,而作为各大文明的交汇连接之地,甘肃不仅形成了历史悠久、兼收并蓄、辉煌灿烂的地域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且伴随“丝路孔道”的畅通与繁荣,大量来自域外的先进文化元素通过甘肃传入中原内地,对于中华文明体系的建立、丰富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9年5月到8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主办,敦煌研究院协办的《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汇集了来自甘肃省内各文博单位的精品文物516件套,通过“文明序曲”“彩陶之冠”“青铜之路”“嬴秦摇篮”“千里走廊”“丝路交响”“共同家园”“佛陀之路”八个单元,分别呈现以史前大地湾文化、甘肃彩陶文化、河陇青铜文化、早期秦与西戎文化、汉魏晋唐时期河西文化、甘肃丝绸之路文化、多元民族文化、甘肃佛教文化为主体的甘肃历史文化。收藏于甘肃各地的文物精品倾囊而出,让我们得以走近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共同欣赏一幅历经万年、异彩纷呈的文明画卷。

  

   第一部分 文明序曲

  

  

  在展厅入口迎接观众的是一位来自6000年前的“美少女”——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出土于甘肃秦安大地湾,是大地湾文化二期的文物,距今约6500年到6000年。材料为细泥红陶,鼓腹平底。器口是圆雕的少女头像,前额垂着一排整齐的短发,形成漂亮的“齐刘海儿”,翘鼻小嘴,嘴巴微张,好象正在窃窃私语。少女头像五官端正、面庞秀丽,运用了雕刻、捏塑等不同的手法,制作精巧。器身遍布弧边三角纹组成的花叶图案,典雅精美,好象一袭花裙,和少女人物形象浑然一体。这件陶瓶是大地湾彩陶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史前艺术中集彩绘、雕塑与造型艺术于一身的经典作品,位列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的国家195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

  

  大地湾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清水河畔,大地湾文化距今约7800年至5000年,延续近3000年时间,按主流观点分为四期:二、三、四期基本属于仰韶文化体系,分别对应仰韶文化的早、中、晚期;大地湾一期和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东南沿海的河姆渡文化同期,早于仰韶文化,是目前发现的西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也是甘肃作为华夏文明主要起源地之一的重要例证。

  

  

  这是大地湾一期遗址出土的碳化的粟、黍和油菜籽。我国是最早栽培粟的国家,但关于黍,西方学者一度认为是中亚、西亚地区传入中国的,距今7800年至7300年的大地湾一期遗址发现人工栽培的黍,证明了中国是黍的原产地。而这些农作物和生产工具的出土,也说明这一地区当时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耕作农业。

  

  

  这件宽带纹彩陶钵也属于大地湾一期,敞口、圜底、三个锥足,材质为夹砂红陶,下腹饰交错绳纹,口沿外绘有一圈红色的宽带纹。红色宽带纹是用矿物质颜料画上去的,所以尽管它的图案非常简单,但无疑已经属于彩陶的范畴。大地湾一期遗址出土的这一批彩陶器,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彩陶,所以有专家将这一圈红色比作一抹朝霞,昭示着灿烂的中国彩陶文化就此揭开了序幕。在此之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彩陶来自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而8000年前两河流域就已经开始制作彩陶,所以学术界一度有“中国彩陶西来说”,上限7800年前的大地湾彩陶的发现,证明了中国彩陶是独立起源、自成体系的。

  

  

  这些彩绘符号陶片也来自大地湾一期。新石器时代的器物上常见这类符号,专家认为它们虽然不是文字,但可能是代表不同意义的记事符号,是文字萌芽阶段的产物。大地湾一期的这批彩绘符号,与稍晚的半坡彩陶符号存在关系,对研究中国古文字的发展源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件鱼纹彩陶盆来自大地湾二期,距今6500年到6000年,相当于仰韶文化早期。仰韶早期彩陶的特点是有大量的动物纹和植物花卉纹,而动物纹中以蛙纹和鱼纹最为常见,著名的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就是其中的代表。专家推断,当时中国北方的气候与今天不同,温暖湿润、河湖众多,所以先民把他们最熟悉的动物——鱼作为主要的绘画题材。仰韶中期后,随着气候逐渐干燥,鱼纹在彩陶中迅速减少,到仰韶晚期就非常少见了。这件彩陶盆上的鱼纹采用了写实的手法,头、身、尾、鳍俱全,向上翻起的眼珠尤为生动。

  

  

  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朱耷)的画作中也经常出现翻着眼珠的鱼和鸟,但相比之下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朱耷是明皇室后代,明朝灭亡后,他不愿接受满清的统治,所以这些白眼向天的鱼和鸟,传递出的是画家愤世嫉俗的情绪。而彩陶盆中的鱼虽然也翻着白眼珠,但却显得俏皮可爱,体现了来自远古的纯真稚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地湾彩陶中的鱼纹也在不断变化。早期的鱼纹是写实的,就是在画一条快乐的鱼,但后来,图案线条逐渐变得抽象起来。

  

  

  这件变体鱼纹彩陶盆上,已经看不到一条真实的鱼了,但从仿佛可见的鱼鳍、鱼尾,我们还是可以还原出鱼的样子。当时的先民对于美的理解已经上升到新的阶段,而艺术从写实走向抽象、进入形而上的层面,体现着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这件三角圆点纹彩陶盆的纹饰解读存在争论。在大地湾二期、仰韶早期,彩陶纹饰除了写实动物、花卉之外,也常见三角纹、圆点纹等几何纹饰,所以有专家认为这就是三角圆点纹的组合,但也有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更为抽象的鱼纹,三角代表鱼的头和身体,圆点代表鱼的眼睛,是在用一种更为抽象的方式来表现鱼的形象,意味着人们的抽象思维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这件鲵鱼纹彩陶瓶属于石岭下类型。石岭下类型的归属也存在争论,有专家认为属于仰韶文化晚期,也有专家认为是马家窑文化早期。石岭下类型的彩陶主要发现于甘肃省武山县,最大的特点就是常见这种鲵鱼纹,鲵鱼就是娃娃鱼。甘肃省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多样,有苍莽的草原、肥沃的河谷、戈壁沙漠、雪山冰川、也有葱郁的山地森林。在武山县所处的甘肃东南部,山林茂盛,溪流纵横,生活着大量的娃娃鱼,所以它们的形象也就成为当地的先民们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

  

  

  这件变体鲵鱼纹彩陶瓶也属于石岭下类型。和我们刚才看到的鱼纹变化的过程相似,这件陶瓶上也不再是一条写实的娃娃鱼,头不见了,身体也用两片交错的网络纹代替,但仔细看还可以发现它的爪子和尾巴,仍然保留着娃娃鱼的特征,这同样也体现了彩陶艺术从写实到抽象的发展。(未完待续)

  —End—

作者:徐强丨主编:晓婷丨编辑:小小那

@那些年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