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段文杰:临摹是一门学问

摘要: 一、临摹的目的决定临摹方法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中最后一条即传移摹写。这里说的是为传移而摹写,目的是流传,顾恺之在谈摹榻妙法时,特别强调临摹不能走样,在表现人物心灵流动的面部不能有一毫小失。另一种目的就是为了学习艺术技法,这是古代绘画师亟传授的主要方法,用于学习目的就比较灵活。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目的在于学习,因而临摹方法比较灵活,也就 ...

一、临摹的目的决定临摹方法

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中最后一条即传移摹写。这里说的是为传移而摹写,目的是流传,顾恺之在谈摹榻妙法时,特别强调临摹不能走样,在表现人物心灵流动的面部不能有一毫小失。

另一种目的就是为了学习艺术技法,这是古代绘画师亟传授的主要方法,用于学习目的就比较灵活。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目的在于学习,因而临摹方法比较灵活,也就是说临本与原壁多有出入。

二、临摹不是简单的摹仿,必须进行一系列临摹研究工作,最基本的有三个方面:

1. 了解临摹对象,首先要了解临摹对象的思想内容,如临摹净土变中反弹琵琶舞乐图,就要看看净土经,玄奘译《称赞净土佛摄授经》中说:“无量无边众妙伎乐,音曲和雅,甚可爱乐”,画师根据这几句抽象语言,以现实宫廷乐舞蹈为蓝本,创造了幻想世界具象的舞乐图。

当然还应该了解奏的是什么乐器,跳的是什么舞,这样临摹时就心中有数。摸清了底细,才能认识复杂内容的结构规律,才能体会古代画师精心营构这幅戏剧性作品时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才能。

2.第二步要辨别各时代壁画的风格特征,从十六国到元代,一千年间经历了十一个王朝,纵横交错,互相影响,风格比较复杂。

要恢复原貌,就必须经过仔细观察、调查、科学化验才能还它庐山真面目,但无论临摹哪一时代,哪种情况的壁画,都必须体现它的时代风格、画派风格甚至画家自己的特色。

3.摸清各时代壁画制作的程序和方法。作画第一步是起稿,早期以土红粗线作人物粗略裸体形象,书以色彩符号,“红为工,绿为夕,青为主”等,然后按符号上色,这是第二次塑造形象。

上色完成后再以深墨线——铁线描定形,这是画最后一道关键性工序,也是画师成功或失败的最后考验。

隋唐壁画开始用粉本,粉本有两种:一种是在厚纸上或羊皮上画出形象,用针沿线刺孔,再将羊皮钉上墙壁,用土红色拍打,然后以墨笔联点成线即成画稿;另一种粉本即小样画稿,古代叫白画,汉代以来都很流行,唐代的吴道子、王维都善长白画,敦煌藏经洞曾出土大量白画,画师们参考小样自由创作,因而敦煌经变画多达千余幅,却没有两幅是完全相同的。

三、要临摹好敦煌壁画必须过三关

第一关就是最难过的线描关,线描是中国绘画造形的主要艺术语言,在西汉帛画中已很成熟,不仅显示了造形功能,也显示了它的审美特质,那就是它与我国书法艺术是联在一起的。魏晋南北朝时已出现不同风采,敦煌壁画继承并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第二关是色彩关,色彩鲜丽,观者悦,是敦煌壁画又一个突出特点,是临摹工作最艰苦最长的过程,但我们这里谈的色彩都是第二面貌,是变色褪色之后的色调。所以,既要掌握色彩的演变规律和时代性,还要掌握古代画师赋彩的程序和方法。

最后一关是传神,简而言之就是赋于艺术形像以生命——思想感情。早在战国时代荀子就说过:“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夫是谓之天情。”虽然说的是人,也适用于艺术。东晋画家顾恺之正式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之后,南齐谢赫把传神从人物画推广到一切绘画,称为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不仅给艺术形象以生命,而且要有韵味。敦煌壁画的传神艺术,远法战国秦汉,近承顾恺之、谢赫的传神理论,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天宫伎乐 北魏 莫高窟第435窟 段文杰复原画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 盛唐 莫高窟第130窟,段文杰经过考察研究,以盛唐壁画风格进行复原临摹。

现状照片(局部)

段文杰线描画稿

段文杰复原临摹画稿

舞乐图 初唐 莫高窟第230窟 段文杰复原画

佛说法图 北魏 莫高窟第257窟 段文杰复原画

举哀图 中唐 莫高窟第158窟 段文杰复原画

敦煌壁画人物形象传神主要在面部,因而无论是神灵的形象或者是世俗人物的肖像,都有五官准确、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理想形象。

由于传神的关键在眼睛,因而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创造了画眼睛的程式,把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眼神美,经过概括、提炼,凝结为美的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喜悦,眼睛做鱼形,上眼睑做圆弧形,眸子点在眼睑中间,鱼尾上翘,略有笑意,表现了恬静淡泊的愉悦之情,一般菩萨多做此种神态。

 

仕女(局部) 盛唐 莫高窟第217窟 整理临摹

水粉设色 1949年临摹

沉思,眼睛如上弦月,上眼睑做平行线,正中露出半个眸子,表现凝神遐思的状态。

菩萨头像(局部) 盛唐 莫高窟第45窟

整理临摹 设色 1947年临摹

慈祥,眼呈弓形,上眼睑为弓背,下眼睑做平直线,正中露出半个眸子,表现凝神下视、垂怜众生之意。

四菩萨头像(局部) 中唐 榆林窟第25窟

整理临摹 设色 1953年临摹

愤怒,浓眉斜竖,两眼圆睁,眸子突出,表现一种威严愤怒之情。

药师神将头像(局部) 初唐 莫高窟第220窟

整理临摹 设色 1947年临摹

哀愁,三角眼,八字眉,在斜垂的眼睑边沿,露出半个眸子,表现出悲哀和忧愁。

举哀王子头像(局部) 中唐 莫高窟第158窟 整理临摹 设色 1947年临摹

这种程式,在表现具体人物形象时,由于表露的喜悦或愤怒的程度不一,因而又有千变万化。

宗教神灵形象,无论个体菩萨、群体天人,都从眼睛、面部表情和姿态动作的配合中展现神秘的心境。

71窟思维菩萨,左手支颐,右手抚膝,交脚坐莲花上,两眼注视空茫,沉浸在冥思遐想之中。321窟的拈花菩萨,胡跪佛前,左手叉腰,右手拈花,倾首向前,默默地注视鲜花而进入禅悦世界。千姿百态的菩萨群,手式印契引导着她们的意念,达到“阿如多罗三藐三菩提”,进入无上正等正觉境界。

人的形象,富于伦理道德和社会人情味,他们头上没灵光圈,脚下也不踏莲花,他们是世间生灵。154窟“挤奶图”描写小娘子蹲在乳牛腹下挤奶,乳牛伫立不动,翘着鼻子张着嘴,呼唤它的犊儿,小犊挣扎着去吃奶,牧童紧拉缰绳不放,充分表现人间的亲子之情。

156窟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宽1米,长8米,对临摹来说,这是一件大工程,画里有高亢激扬的鼓吹,有舞姿婆娑的吐蕃舞,有象征国家和权力的旌节,有胜利归来的战骑,有维护祖国统一的英雄,有一同起义的民族武装,有簇拥张议潮过桥的子弟兵等,它是一支充满胜利和豪情壮志的行军队伍。

总之,无论是神还是人,其实神也是人,而且是人创造的,神是人的异化。我们摸清了这一底细,对临摹来说是成功的有力保证。

菩萨(局部) 初唐 莫高窟第321窟 线描 1948年临摹

张议潮出行图(局部) 晚唐 莫高窟第156窟 整理临摹 设色 1951年临摹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