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8】吐鲁番 之四

摘要: 关注九璞十景 聆听丝路回音08该石窟寺(吐峪沟石窟)出土的《大唐西域记》写本残卷,应该是目前学术界所知道的数十种《大唐西域记》中年代最早的写本。吐峪沟石窟Ebony 8×10 相机吐峪沟石窟吐鲁番 吐峪沟千佛洞大约开凿于公元5世纪的北朝。唐《西州图志》谓为“丁谷窟”。它静处于吐峪沟内,西距高昌故城15公里。从史籍了解到,唐代的吐峪沟,寺院 ...

关注九璞十景 聆听丝路回音

08

该石窟寺(吐峪沟石窟)出土的

《大唐西域记》写本残卷,

应该是目前学术界所知道的

数十种《大唐西域记》中年代最早的写本。

吐峪沟石窟

Ebony 8×10 相机

吐峪沟石窟

吐峪沟千佛洞大约开凿于公元5世纪的北朝。唐《西州图志》谓为“丁谷窟”。它静处于吐峪沟内,西距高昌故城15公里。从史籍了解到,唐代的吐峪沟,寺院重重,香火袅袅,背依危峰,下临清溪,绿树掩映,沟谷深处,难见星月。吐峪沟石窟是高昌地区已知开凿年代最早的石窟,是中原佛教文化与西域佛教文化最早交汇的地区。洞窟形制和壁画遗存反映出多种文化对高昌石窟艺术的影响,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宝库。

吐峪沟

Nikon D800E 相机

吐峪沟石窟

Nikon D800E 相机

公元15世纪,吐鲁番盆地的佛教信仰遭到伊斯兰教的强烈冲击。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吐峪沟石窟又被来自俄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多个国家以考察为名目,疯狂剥取壁画。在遭受了几次三番的人为破坏之后,吐峪沟石窟连同吐鲁番盆地其他的石窟群一起,不复昔日、满目疮痍。到了1916年,吐鲁番地区发生大地震,三分之二的吐峪沟石窟在顷刻之间灰飞烟灭。至此,吐峪沟石窟仿佛就此沉没于历史长河,静默在岁月激流之中。

吐峪沟

Ebony 8×10 相机

今日吐峪沟同时保留了佛教和伊斯兰教的神圣遗迹。在石窟不远之处,即是久负盛名的“吐峪沟麻扎村”。那是吐峪沟西侧山坡上的许多伊斯兰教陵墓。其中还有最负盛名的“七圣贤墓”,是穆斯林先贤之墓。吐峪沟因此而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七大圣地之一,每年到这里朝圣的穆斯林数以万计。

吐峪沟麻扎村-废弃民居墙外的大清真寺

Canon 5D 相机

伊斯兰教麻扎

Ebony 8×10 相机

吐峪沟-麻扎

Canon 5D 相机

吐峪沟石窟出土过《大唐西域记》年代最早的写本

从吐鲁番学研究院获悉,文物专家确认吐峪沟石窟寺出土的一件文书为国内著名佛学经典名著《大唐西域记》写本残卷。据武汉大学教授陈国灿研究分析,该写本残卷应该是目前学术界所知道的数十种《大唐西域记》中年代最早的写本。

这件《大唐西域记》写本残卷于1981年出土于鄯善县吐峪沟乡石窟寺,残卷高16.5厘米,长19.5厘米,整篇残缺达近三分之一,正面裱糊有其他文书,残卷字体娟秀,上有残存汉文10行。

还出土3米长汉文写本《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一》

从吐鲁番学研究院了解到,这部刚刚修复的佛教经卷,是从吐峪沟石窟出土的,经卷文书除了最外面略有残缺外,其余部分均保存完好,经卷正面是汉文抄写的佛经,反面是回鹘语。目前,汉文部分已被研究人员破译。

据吐鲁番学研究院相关人员介绍,《维摩诘所说经》是佛教众多经典中般若部的一部大乘经教,属于真空法性部的经典。吴支谦、唐玄奘、宋法戒等都曾译过此经,该经宣传在世俗生活中也能修行成佛,旨在宣传大乘般若空观。

(横屏欣赏)

吐峪沟石窟

Nikon D800E 相机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吐峪沟石窟壁画

——佛说法图

Canon 5D 相机

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吐峪沟石窟壁画

——女供养人

Canon 5D 相机

洋海古墓群

洋海古墓群

Mamiya ZD645 相机

火焰山南麓的鄯善县吐峪沟乡,有一块8000多亩的台地。据说那里常无端地刮起暴风,飞沙走石,昏天黑地。更可怕的是,暴风疾吹,偶尔会带着白森森的枯骨从天而降…… 1988年,一个有着几千口墓穴的古墓在这块台地上现身。它就是洋海古墓群。

洋海古墓群

Mamiya ZD645 相机

墓穴

Mamiya ZD645 相机

洋海古墓群距高昌故城15公里,是目前新疆发现出土文物最精美的墓地之一。古墓里曾出土过最早的竖琴原型——箜篌,三千年前的葡萄藤,两千五百年前的丝织品等等。而青铜器的发现和发掘填补了吐鲁番盆地找不到属青铜时代的实物材料的空白。这些文物对于研究吐鲁番的历史、文化演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墓穴

Ebony 8×10 相机

古墓群的东片为竖穴墓及竖穴偏室墓,属青铜时代后期至早期铁器时代。出土文物丰富,主要有石器、陶器、木器、毛织等生活用品及狩猎工具,晚期墓葬中有壁画、文书等物品。西片墓群规模大,以晋唐时代墓葬为主,面积达10平方公里,以斜坡墓为主,反映不同的文化特征。出土的文书反映当时的民族、宗教、政治、文化及民间交易、生活习俗等,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

古墓群静处于火焰山下滚滚流沙之中

Mamiya ZD645 相机

拜西哈尔石窟

拜西哈尔石窟

Gopro II 相机

拜西哈尔石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约40余公里、火焰山北坡胜金乡木头沟村南的一条小沟中。东距柏孜克里克石窟约2.5公里,南距胜金口石窟寺约7公里。佛寺主体建筑与洞窟隔沟相望(▼下图)。石窟大约开凿于公元10世纪,由回鹘人修建,共有10个洞窟(自东而西顺序编号),其中5个洞窟留有壁画。“拜西哈尔”在维语中意为“五个洞”。

拜西哈尔石窟

Gopro II 相机

方形券顶窟

Nikon D800E 相机

第3号窟左右甬道拼合图

Nikon D800E 相机

第3号窟顶部 菩萨

Nikon D800E 相机

第3号窟顶部 菩萨

Nikon D800E 相机

第3号窟顶部 菩萨

Nikon D800E 相机

洞窟外景

Nikon D800E 相机

- 待 续 -

《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

封面题字:冯其庸

作者:丁和

顾问:冯其庸 王炳华

学术支援:王邦维

设计总监:姚伟延

篆刻:王运天

出版发行:文化艺术出版社

印刷: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

作者丁和在创作中

丁和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新疆龟兹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滑动了解作者

丁和从2003年起取材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称西域)地区,以8×10大画幅相机拍摄西域文化遗址、地理地貌、风土人情。以每年多次赴疆,累计近四十次行摄,走遍西域的沙漠戈壁、草原雪山。通过学习,并经由国学大家冯其庸及众多学者的指点,拓展并深入被摄对象,创作出“流沙梦痕”、“玄奘取经之路”,以及“古代龟兹石窟壁画”等一系列文化摄影主题,在全国各地举办大型个人文化主题影像展及出版同名书籍。获得轰动社会的巨大反响。丁和以镜头刻画了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况。他的上千张8×10胶片,前所未有的精确记录了历史遗存的每一个细节,并通过由学者及专业机构所认可的解读,给读图者提供了以图看史的学习机会,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普及古代丝绸之路及古代西域的优秀历史文化,传播以玄奘大师为典型的精神文明遗产。丁和的摄影作品也成为了学者研究西域,比对今昔的珍贵素材。在“古代龟兹石窟壁画”题材上,丁和为了能够做尽可能的完整、全面的记录,2007年亲赴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拍摄流失海外的龟兹壁画。2013年冬,丁和将实地拍摄所收获的影像资料无偿捐献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龟兹石窟研究院、吐鲁番地区文物局等研究机构。同年,丁和被入编《上海摄影史》,被称为文化影像的追摄者。

  1981年,丁和初从人文摄影,后以大画幅相机摄取风光,足迹遍及祖国各地。1990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主题摄影展《藏风 丁和摄影作品展》;2006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流沙梦痕 丁和西域艺术影纪展》,其中十幅作品为上海美术馆所收藏。2003年开始拍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遗存。2005年秋,与冯其庸先生同入罗布泊考察,开始探考与记录玄奘取经之路。在冯其庸先生的指点下,丁和带着他的大画幅相机走完由西安至新疆出境,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穿越战火纷飞的阿富汗过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那烂陀寺的玄奘取经之路全程。2007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以季羡林、任继愈为学术顾问的《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展——北京》在首都博物馆成功举行,中央领导及文化部主要领导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新华社为此专门播发统发稿和央视晚间新闻予以播报。继此之后的2008年5月,由上海市文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联合主办的《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西域艺术影纪展——新疆》在新疆国际博览中心展出。2008年10月,丁和有幸与冯其庸先生联合举办《冯其庸、丁和寻访玄奘取经之路影纪展》。2014年11月,丁和独立策展了大型影像展“Photoshanghai”获得巨大反响,并与冯其庸先生作《瀚海劫尘——西域文化遗存》联合展。从2007年开始,丁和全力投入西域石窟壁画遗存的拍摄,不但赴德拍摄流失海外的壁画精品,更多次往来于新疆各地佛教洞窟之间,旨在记录遗失海外的壁画以及现存洞窟壁画的现貌。他的西域壁画拍摄主题得到了身在香港的饶宗颐先生的指点与鼓励。2015年,摄著刊印《德藏新疆壁画》一书。2016年5月,丁和受中华艺术宫的邀请,由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市文联、新疆文物局及上海市摄协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丝路精魂 丁和古代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纪实》展览,并开设文化摄影专题公开课。

丁和曾先后出版书籍《藏风 丁和摄影作品》、《流沙梦痕 丁和西域艺术影纪》、《玄奘取经之路 丁和寻访影纪》、《德藏新疆壁画》、《丝路精魂 丁和古代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纪实》。

您的转发和分享

是最大的赞赏和鼓舞

往 期 回 溯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七期 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

  

六期 吐鲁番交河故城

  

五期 吐鲁番高昌故城

  

四期 哈密白杨沟佛寺

  

三期 生死莫贺延碛

  

第二期 玄奘

  

第一期 序言

长按关注我们

聆听丝路的回音

公众号:九璞十景

Email:mdh31@126.com

(图文版权所有 转载请标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