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昭陵墓葬壁画赏析(四) | 初唐贵妇座驾——《牛车图》

摘要: 《牛车图》《牛车图》1972年出土于陕西省礼泉县西周村阿史那忠与夫人定襄县主合葬墓,表现了唐代贵族妇女乘车出行的情景。图中画一头健壮的黄牛,犄角尖而弯曲,双眼圆睁,张嘴伸舌,右前腿抬起,呈欲驾车前行之状。车顶原似有盖,车尾帷幔长拖。两位驾车者均戴浑脱帽,穿白色圆领袍,右侧一人足蹬长筒黑靴,目视前方,表现出急于行走的样子;左侧一人缚腿 ...


《牛车图》

《牛车图》1972年出土于陕西省礼泉县西周村阿史那忠与夫人定襄县主合葬墓,表现了唐代贵族妇女乘车出行的情景。图中画一头健壮的黄牛,犄角尖而弯曲,双眼圆睁,张嘴伸舌,右前腿抬起,呈欲驾车前行之状。车顶原似有盖,车尾帷幔长拖。两位驾车者均戴浑脱帽,穿白色圆领袍,右侧一人足蹬长筒黑靴,目视前方,表现出急于行走的样子;左侧一人缚腿、麻鞋,左手勒缰,回顾车上,似乎向着车上的主人打招呼,又似在聆听主人吩咐。两人均高鼻深目,为典型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

《牛车图》是唐昭陵陪葬墓出土的数百幅壁画中的精品,壁画虽有残缺,但仍掩盖不住壁画所展现出的大唐风采及绘画艺术从直观视觉上带给人们的震撼,为研究初唐时期的绘画艺术、社会风俗、文化生活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第一手形象资料。

这幅壁画在用色上简洁明快,虽然仅用红、白、黑三色,却没有单调的感觉。正是这种色调的简练和合理的构图,不仅使牛车的透视感较强,而且还给人留下洗练、明快的美感。用笔上简练概括,造型准确,给人以气势宏阔、清新雅致之美感。画法上以铁线描为主,采用了先起稿,再勾线设色,用墨有浓有淡,线条有粗有细。设色以平涂填染为主,再加以晕染,这种笔法粗细有致、用墨浓淡相融的画法,使得人物形象生动逼真,画面真实感强,再现了唐代画家的高超绘画技巧和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写实手法。

阿史那忠墓志盖(拓片

墓主阿史那忠(611--675)突厥族,姓阿史那,原名泥孰,太宗皇帝赐名忠,字义节。贞观四年归唐,因其擒突厥颉利可汗有功,官拜左屯卫大将军。夫人定襄县主,是太宗皇帝贵妃韦氏与先夫李珉之女,唐封定襄县主,宠同公主,故阿史那忠与唐太宗又属翁婿关系。阿史那忠在唐供职四十余年,军纪严明、三军无私,为维护唐朝各民族的团结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人称唐代的“金日磾”。

初唐时期,官员大都骑马,而内、外命妇则乘车。(内命妇即与皇帝、太子为夫妻关系的贵妇,如皇后、贵妃、太子妃等;外命妇是和王子、贵臣是夫妻关系的贵妇,如王妃、公主、郡主、县主、大臣妻等)。据新旧唐书记载:唐代内、外命妇所乘之车,档次极多,尊贵有别。往往根据车子的命名、装饰以及驾车的牲口来区别身份地位。县主属于外命妇,正二品,根据唐代乘舆制度,二品外命妇当以牛驾车,这幅壁画内容正好印证了史书记载。

李震墓《牛车图》

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壁画中,除阿史那忠墓《牛车图》外,新城公主、李震墓也发现牛车图。李震墓的《牛车图》御者同为胡人形象,透出唐时贵胄中流行胡人驾车的风气。图中牛车形制与阿史那忠墓牛车相似,御者形象却截然不同,满头黑发浓密而卷曲,发梢统一向上卷起,好似燃烧的火焰随风向上卷起,双目圆睁,眼球突起,鼻翼高而挺,下颌阔广,耳轮厚大,身穿红色“V”领窄袖衣,衣长及膝,衣襟下摆参差不齐,腰束黑带,光腿赤脚,双臂前屈,双手紧握缰绳,满脸警惕,神情高度集中。两幅壁画中不同的胡人形象,说明唐时定居长安城的胡人种类之多。

  

作为交通工具,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车是由中华民族的祖先所发明。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初大禹时代,有一个叫奚仲的人,他发明的车由两个车轮架起车轴,车轴固定在带辕的车架上,车架上附有车箱,用来盛放货物。最初的车都是由人力推动的,称为人力车。后来开始用牛、马拉车,称为畜力车。据传,畜力车是商汤的先祖相土和王亥发明的。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很快强大起来,他们生产的东西有了过剩,于是王亥便用牛车拉着货物,赶着牛羊,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外部落人称他们为“商人”。考古发掘资料显示,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发明了牛车。

另外,车除了作为贵族的座驾外,另一重要用途就是作为战车。春秋战国时期,战车数量的多少成为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当时的车大体可以分为“大车”和“小车”,“大车”以牛驾车,车厢大,主要拉物品,普通百姓也偶尔坐坐。“小车”车厢稍小于牛车,以两匹马或四匹马驾车,同时,马脖子悬挂的铃铛会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很是气派。这种车除贵族乘坐,也用于战争,称“戎车”。当时的车为独辕、双轮,车厢是方形或长方形,车辕前端缚有一根叫“衡”的横木,衡两边各缚有人字形轭,用以系马或牛。由于车是独辕,须用双数的马或牛驾车。

然而,当时的土路难免凹凸不平,木质车轮跑得越快,颠簸得就越厉害,飞起的尘土也就越多,乘车的人在颠簸的车上很难坐稳,使得“小车”的缺陷凹显。所以,出于追求舒适的本能,有人把目光投向牛车。牛车比较慢,颠簸程度小,扬起的尘土也少。再者,由于牛车车厢较大,又有车篷,自然成了人们追求舒适生活的最佳选择。于是从东汉末年起,牛车逐渐成为官员、贵族乃至皇族的代步工具,且倍受青睐,着实风光了四五百年。同时车的装配也发生了变化,制造的也就比较讲究,车厢还安置有凭几等物,使乘车者能够较舒服的自由坐卧。据记载,当年有的官员不仅坐牛车,还会亲自拿着鞭子驱赶,如同今天人们驾驶私家车一样,过把驾车瘾。

阿史那忠墓这幅《牛车图》,更多的是让人感受到文化的沉淀和历史的源远流长,回顾历史,回想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感悟大唐民族融合的繁荣气象。仿佛看到了大唐贵妇人乘车出行的壮观场景,也看到了唐代对内政策的宽容、开放,及对外政策的平等、包容和唐代民族大融合的和谐场面。


      

    分类: 中文 图片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