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走进沙漠敦煌”,在互动体验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摘要: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471499315356499975  莫高窟——从一千六百多年前说起赵晓星  一千六百五十四年前,中国正处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敦煌是十六国之一前凉的一

[video]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471499315356499975[/video]

  莫高窟——从一千六百多年前说起

赵晓星

  一千六百五十四年前,中国正处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敦煌是十六国之一前凉的一块属地。一个名叫乐僔的和尚,就像当时许多僧人那样,不畏路途艰险,一路跋山涉水,从东往西参拜名山圣迹。公元366年,他横渡流沙,到达敦煌。历史没有留下他生死的时间,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氏,只把他的名字与建元二年永远地写在了一起。

  乐僔戒行清虚,生性恬静,淡泊名利,喜欢游历名山大川,他同样未曾预料到自己会留下一段永恒的奇迹。公元366年某一天,他一路风尘,来到鸣沙山东麓的断崖前。此时断崖犹如鬼斧斜削,气势磅礴,崖下清泉流淌,河谷两岸,绿树成荫,莺燕啼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可乐僔实在太累了,他顾不得欣赏如诗的美景,径直走到崖下的大泉河边。他俯身捧起清澈的河水,洗去脸上的尘土,然后喝了几口,顿时困意全无,神清气爽。

  这时,他才注意到自己竟然置身于一个世外奇境,天是那么蓝,沙是那么黄,树却那么绿,水也那么清,这里真是嵌在茫茫大漠上的一颗明珠。面对如此奇美壮观的景象,乐僔心旷神怡,禁不住向断崖遥拜。转眼间已是夕阳西下,落日在山背后放出奇异绚丽的光芒,与鸣沙山相对的三危山抹上了玫瑰色的红妆。乐僔起身仰望鸣沙山的断崖,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断崖被身后的落日衬托得金光万丈,崖面上仿佛有千万尊佛像。霎时间,一切都变得金碧辉煌,气象非凡,仿佛西方极乐世界。“善哉!善哉!”乐僔不由自主地连连高呼,“我终于见到万佛的灵光了!”

  这么多年来,乐僔云游四方,一直想找一个清修的理想场所,寻求佛法的真义。至此,他停住了脚步,他不仅找到了修禅静虑的一方净土,更领悟到了众生平等、道法自然的真谛。在乐僔的心中,天地万物,没有能高过这片断崖的,“天地万物,莫高此山!对,就称它为莫高山吧!”。

乐僔心想:既然大自然让这片断崖状如千佛,浑然天成,我便顺其自然,开窟造像,成其功德。于是,乐僔在莫高断崖前住了下来,一边坐禅修行,一边在峭壁上架空凿险,建造石窟。在乐僔的不懈努力下,多年以后,终于在莫高山上建成了第一个窟龛,莫高窟自此创建。

  同样是在十六国时期的某年某月,我们找不出确切的时间,只知道是在乐僔到达莫高窟许多年之后的某一天,法良禅师风尘仆仆地来到敦煌。和乐僔一样,历史没有留下他的生卒时间,也不知道他是何方人氏,只把他的名字永远地和乐僔与莫高窟写到了一起。

  和乐僔一样,法良从东西游。不知走过了多少名山大川,历经了多少艰难险阻,他依然执着地前行,寻找心中那方清净的修行之地,思考佛法的真谛。这一天,他来到莫高窟崖前,看到了乐僔开凿的佛窟,这使他震惊不已。不仅仅如此,他同样看到了莫高窟状若千佛的奇景,甚至更为奇妙的景观。历史上只用了四个字来描写他眼前的画面,即“多诸神异”。我们不妨展开联想的翅膀,一起飞到那个一千多年前神秘的世界。

巍巍莫高窟,伴着五色的霞光,幻化出万千金佛,不只是法良,即使是我们,也会深信不疑这就是佛祖指给我们的圣地。法良毅然决定留下来,他是禅师,在这里坐禅可以称得上最为殊胜了。他就在乐僔窟旁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二个洞窟,可能只是个很小的禅窟,仅供坐禅用的那种小窟。对于他,这就够了。

  从此,这里的僧侣、香客、朝拜者络绎不绝,人们纷纷在这里建寺、开窟造像,规模越来越大。法良虽然不是第一个在此开窟的人,却与乐僔一同被尊为莫高窟开窟的鼻祖,故后人称莫高窟“乐僔、法良发其宗”“伽蓝之建,肇于二僧”。莫高窟一千六百多年的传奇,就由乐僔与法良这两位平凡而坚定的僧人开启……

  藏书票——让你做一个爱书的人

  徐晋林

书香墨韵,艺脉相承。图书香墨的浓郁淳雅,使文化血脉承传得以灵其根、浚其源。

藏书票受到读书、爱书、藏书人的喜爱。翻开扉页,总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一窥藏书票流泻了私人读书心灵震颤的刹那,宛如一段音乐,只献给爱乐人。与书结缘的藏书票,与生俱来散发着一种浓厚的人文色彩和艺术气息,同时,也传达出收藏者及设计者个人的品位。藏书票寄托着读书人的情怀和情感,体现着图书拥有者的志趣喜好和对书的珍爱。一枚枚小小的别具艺术魅力的书票,在油墨与纸张碰撞后,生发出一股扑鼻而来的书香、票香味,飘浮在空气中,这是一股混合着纸张与油墨的味道,浓浓的书香味儿,它带给读者心灵的温暖和感悟,让读书人感到温馨、愉快,倍感亲切。

  

美国版画家洛克威尔·肯特说:“藏书票是票主的人生缩影,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目标。每一枚作品都是票主本人和版画家共同合作所产生的私密的化学反应。”正是这样,这枚纸上盛开的“宝石”,装扮了书籍本身并且延展了书香内涵。

我创作手工书之初,是从一张纸起步,也就是从手工雕版藏书票创作开始的,随后把一张张精心雕刻的书票引入到手工书的创作中,力求在每个环节的技艺表达过程都充满着“匠造精神”和艺术想象力。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藏书票是制作于公元1470年德国的“刺猬”藏书票。它采用的是木刻版画的雕版技艺,是版画的分支,却又特点鲜明地在版画大家庭中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它小而精,更拥有“纸上宝石”“书上蝴蝶”和“版画珍珠”的美称。藏书票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从日本传入中国。当时,鲁迅倡导的版画创作运动推动了中国藏书票的发展。

有人把藏书票称为“袖珍版画”,更有倾心者称它为“纸上宝石”。藏书票,是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志,是读书人、爱书人为装饰自己的书籍贴在扉页上使用的一种“袖珍版画”,用来增添书的美感,是当今世界文化中的一个极其高雅的微型版画艺术。藏书票作为“舶来品”, 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5世纪的欧洲,贵族们都爱读书、藏书。有一位名叫克纳贝恩斯贝格的德国人爱好藏书而又生性大方,他毫不吝惜地把珍贵书籍借给别人看,但时常发生有借无还和书遭到损坏的情况,他非常心疼,于是设计了这样一种标签贴在书上。画面上是一只活灵活现的刺猬,脚下踩着几棵被折断的花草,口衔一朵被折下的花,飘动的缎带上幽默地写着“慎防刺猬随时一吻”的字样,意在警示人们不得盗书和毁书。克纳贝恩斯贝格用幽默的方式提醒大家爱护书籍,但他没有料到,他设计的这种标签后来被人们称作“藏书票”,那枚刺猬藏书票也被人们公认为世界上出现最早的一枚藏书票。

  

  藏书票是边长5至17厘米的版画作品,一般可以分为名人票、纪念票、通用票三种;版种有凸版、凹版、平版、漏版四大类型。藏书票上面除主图案外,还有藏书者的姓名、别号、斋名等。按国际通行惯例,票上写有拉丁文“EX—LIBRIS”,意为“我的藏书”。藏书票涉及内容丰富多彩,天文地理、中外历史、风景名胜、动物花卉,皆蕴含深邃的意境。确切地说,藏书票就是一幅微型版画,具有与版画一样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藏书票一般只在画家的手工拓印下印制10至50枚,印上百枚的,已是高印数了。因为手工操作,印多了,藏书票的画面就会模糊不清。限量印制,物以稀为贵,正是藏书票的价值所在。

木刻版画起源于原始雕版印刷术,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木刻版画是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佛画,它刻于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其刻技之纯熟、印刷之精美,完全可以证明版画已经有了相当长的一个发生和发展期。商周时代的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这些刻在甲骨、铜器、砖石上的文字或图像,都具有版画特性。秦汉时期已普遍使用的篆刻印章、肖形印等,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已懂得运用“刻、印”手段,这些都是版画发展的雏形和源头。我国则在更早的时候,就在书籍上盖上特有的藏书印章,可作为藏书票的最早源流。藏书印属于我国的篆刻艺术,藏书票则属于版画创作,两者的形式、内容涉及藏书者人生理想和性格情趣诸多方面,是表达个性爱好的一种印迹,有异曲同工之妙。藏书票和藏书印的意义和作用相同,都是表明书籍的持有者的。

  

  时下,网站、微信、微博等各类新媒体把年轻读者吸引了过去,年轻人已逐渐养成了新的阅读习惯,并慢慢远离传统阅读方式。新媒体通过网络传播和收发信息,除了可以实现纸媒最基本的图文传播以外,还可以实现纸媒无法实现的音频、视频、动画、超链接等的传播,新媒体给受众带来更直观、更全面的体验,纸媒读者越来越小众化。面对纸质书与网络阅读体验上的差异,又该如何为纸质书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呢?一端是虚拟化、智能化,另一端则是对传统技艺的回归,中间部分随时间变化很快会被淡化。图书出版又该如何创新呢?怎样才能展现出一番别样的追求?在创作手工书的过程中,要不为利益所驱动,把书籍当艺术品来做。有意去除僵硬的工业化机器复制的痕迹,学习古人精湛的雕版技艺,让这种情怀托起一枚枚小小藏书票的创作,就能赋予纸书特别的情感,让其变得更加有温度。

当下,纸媒向艺术品、收藏品,甚至于奢侈品的个性化出版不断创新发展,重温并拾起温馨雅致的阅读记忆,纸书蕴含的独特文化和记录的收藏小史令你有一番别样的阅读体验。

  

  我对藏书票创作着迷,是因为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制作,都有着中国文人以情感为重的传统文化情怀。我在学习中体会到的是关于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的感受。在创作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发掘题材,亲近和了解传统技艺,感受古典美,发现传统美,则为我打开了一扇“创新”之门。一种情怀托起了一枚小小的藏书票,从构思、起稿、刻板、拓印,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愉悦的心路历程。当把一枚枚小小的书票粘裱于书中,这一帧帧画境带给我的思考与美,以及收获着原创手工书的出版成果等,那种喜悦是难以言表的。这,大概就是我爱上藏书票创作的缘起吧。

换一种思路,呈现另一种美,让纸书变得具有“灵魂”。本书根据原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沙漠中的美术馆——敦煌莫高窟》一书,是经“读者晋林工作室”二次开发,配合着敦煌学者赵晓星撰写的文稿,辑录了我以敦煌题材创作的藏书票68枚,兼具互动、体验、收藏于一体的原创手工创意书。

倘若人生匆匆,不妨放慢脚步,刻录美好时光,以书为伴,做一个爱读书的人,让生命旅程弥漫书香,让书香、票香成为生活中最美的味道。觅一份美,分享你我。

物有悦人之美,人有惜物之心,愿有缘人得之。

  文中视频及动图来源:读者晋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推荐图书

  《走进沙漠敦煌——莫高窟与藏书票艺术》

  

  赵晓星 徐晋林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4806-7

定价:680.00元

扫码购书

往期回顾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赵声良 | 隋代的飞天有何特点

高启安 | 敦煌壁画里的美食,靠什么增味提鲜

刘进宝 | 辉煌灿烂的莫高窟艺术

探索发现 | 敦煌壁画是如何绘制的

甘肃教育出版社发行部

0931-8773056

  0931-843500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