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探索文化遗产价值理念与实践的新力作 ——读《走向新遗产》有感

摘要: 《走向新遗产——价值为本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成员刘保山的新作。他将自己多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探索过程中的所思所想集结成册,以价值为主线对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保护、监测与评估展开阐述。通读此书,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论点值得关注和思索。价值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现代文化遗产理念最早发端于西 ...

《走向新遗产——价值为本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成员刘保山的新作。他将自己多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探索过程中的所思所想集结成册,以价值为主线对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保护、监测与评估展开阐述。通读此书,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论点值得关注和思索。


价值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

现代文化遗产理念最早发端于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希望通过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留存下来的遗产以恢复旧日的荣光,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文化遗产的价值问题受到关注。随后发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加速了这一进程,人文主义、革命战争、大机器生产对文物古迹保存的冲击与破坏,引发了社会精英阶层的普遍担忧,进而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探索与发展。在遗产保护与修复的过程中,横亘在人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保护什么和怎么保护。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触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价值。正如保山在文中所讲,价值是遗产之所以被保护传承的理由与意义。不论是中国的长城、故宫,还是欧洲的斗兽场、卢浮宫,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些遗产是应该得到保护的,而这种感受的根源就在于对遗产价值的认同。遗产的价值蕴含着人类发展过程中宝贵的智慧、经验与记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黏合剂,也是引导整个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不过,遗产的价值是需要筛选认定的,并不是所有与人类相关的实物遗存都应该保护和传承。保山在书中讲到,价值是分三六九等的,既有对全球具有普遍突出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有各个国家按照自身法律法规确定的不同级别的文化遗产,还有暂且无须保护的人类创造。他认为,对于文化遗产的遴选,应在平衡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的过程中考虑三个基本要素,即什么样的遗产值得保存、能够保存多少遗产以及为之承担的成本与价值是多少,从而构建出以价值为导向的遗产保护理念。


价值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文化遗产虽然是物的客观实在,但其价值却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主观判断。即人们内心隐含有这样一个暗示,只有那些在历史演化过程中由人类创造的、代表一个时期的科技、艺术、文化、认知水平同时又是珍贵稀缺的文化遗产是有价值的,它们是人类对于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精神寄托与思辨源泉。由于人的主观认识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印迹,所以人们对于遗产价值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正如保山所言,遗产价值是善变的幽灵。从19世纪的修复与反修复论争,到《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达成的保护原则,从世界遗产公约确定突出普遍价值(OUV),再到《奈良文件》《德里宣言》等一系列国际文件的签署,贯穿始终的主要问题其实是对文化遗产价值标准的探讨。而这一标准,已经从最初关注有形的建筑或遗迹,逐步走向对文化多样性及人文关怀方面的关注。不同知识结构的群体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是不同的,同样,价值又随着社会环境、思维方式、生活条件以及文化水平发生变化。


保护监测评估的目的是提升价值

该书的后半段用大量篇幅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监测与评估展开论述,其中心思想是阐述开展这些工作的目的在于守护价值、增强价值。作者列举了圆明园遗址的整治展示、故宫缓冲区的划定、长城保护与京张铁路建设等案例,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不少新的保护理念与技术解决方案,这无疑为从事遗产保护管理实践的从业人员提供了新思路。他认为评估工作除应站在工程技术角度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外,更应将主要精力聚焦在遗产价值有无受到减损和新建工程对遗产和周边社区的影响上,以及如何消除潜在威胁与强化价值凸显。不仅要评估建设对当前遗产价值的影响,还要将遗产放在广泛背景环境下考虑其长期影响。在他看来,遗产评估不仅是一种论证建设工程的研究工具,也应该是遗产保护管理部门的管理工具。此外随着国家在文物保护利用理念的转变,预防性保护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国内最早开展预防性保护探索实践的参与者之一,保山结合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提出了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理念与路径,开拓了文物保护工作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新领域。应该说,这方面的介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今后文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走向新遗产

  ——价值为本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

刘保山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

定价80元

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已经从专业领域思考的小众问题,逐步转变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这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不过,在遗产保护管理利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争论,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依然是如何认知文化遗产的价值。而价值问题的探讨需要专业领域与社会公众之间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一致,构建起理解与支持的桥梁。作者这部新作可以说是在这个方面的有益尝试。尽管把文化遗产学比拟为哲学,视价值为遗产的灵魂,并将其发展上升到关乎人类命运的高度,让话题显得有些沉重。所以,笔者更倾向于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社会精英与普通民众都可以参与并能从中获得知识、认同感和愉悦感的朝阳产业。总之,《走向新遗产——价值为本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虽是保山多年文博工作实践的随笔,但也饱含作者不少关于遗产价值理论知识的思辨与探索。打开书本让人读之亲切有趣,合上书本又能引发不少思考启发,也许这就是该书的魅力所在吧。

(作者单位:天津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

编辑:全兰宁 张小丁

审核:李政

本文刊登于2020年8月21日《中国文物报》第5版专刊投稿邮箱:cbcmzk@163.com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