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山西忻州忻府佛造像窖藏是如何被发现的?

摘要: ▲坐佛造像 山西忻州市忻府区西街窖藏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心药心灵总心病,寓言决欲就灯烧。这是龚自珍的《又忏心一首》,剑箫幽光,忏心劫火,抒的是一股愤激之气。其中所言“佛言劫火遇皆销”,成劫住劫,坏劫空劫,果然能销么?在山西忻州市忻府区秀容街办西街村委,偶 ...


坐佛造像

山西忻州市忻府区西街窖藏

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

心药心灵总心病,寓言决欲就灯烧。

这是龚自珍的《又忏心一首》,

剑箫幽光,忏心劫火,

抒的是一股愤激之气。

其中所言“佛言劫火遇皆销”,

成劫住劫,

坏劫空劫,

果然能销么?

在山西忻州市忻府区秀容街办西街村委

偶然发现一处珍贵的佛教造像窖藏,

遇劫入土,潜隐千年,

一朝面世,满目光耀,

为近年来晋北地区重大的佛教造像新发现。

在发现六年之后,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汇”日前公布考古简报,

透露了这处佛教造像窖藏坑的发掘情况。

该窖藏坑内,

共出土佛教石刻造像34尊

造像时代上起北魏

下至唐代北齐为最多,

也有东魏时期造像。

这些神秘的窖藏佛教造像,

当时是如何出土的?

它们对研究忻州地区北朝到唐的佛教文化艺术,

以及五台山地区佛教传播,

有哪些重要价值?

今特推送山西晚报记者当时采访的文章,

以及山西省考古所“考古汇”公布的部分内容,

以管窥忻州窖藏造像的圣心佛光。

忻州市忻府区位置图

忻府区窖藏坑位置示意图


发掘现场日志:佛容渐显

窖藏坑发掘现场局部

2013年9月28日上午,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西街小区居民院,原忻府区西街村委大院内,因改造地下管道,在施工过程中挖出了佛教石造像,当地村委和施工人员积极保护,并上报当地文物部门。忻州市、区文物部门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当日出土文物达26件(套)。

9月29日8时许,西街小区院内,开挖的大坑前停放着一辆警车,周围拉起了警戒线,忻府区公安局特警队的数名警员正在现场值守,前来观看的群众络绎不绝。当日,由于之前水管被挖断后跑水造成坑内工作面表层土湿滑松软,不适宜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止。

当天14时30分许,省文物专家一行与忻州市、忻府区专家和工作人员赶到发掘现场调研,之后又赶赴保管场所,对已挖出的佛教石造像进行实物考证。最后,进行省、市、区三级部门初步会商,并组建省、市、区联合考古队,确定了新的考古发掘方案。

9月30日,抢救性发掘工作全面展开,联合考古队员们走进了发掘现场,当天首先平整了开挖坑内的壁面及平面,找出壁面四壁地层的堆积关系,并在坑内平面找出遗迹现象。根据遗迹叠压打破关系,遵循考古发掘规程,展开了先行发掘这一处窖藏坑的行动。

雕刻精美的造像初露佛容

10月1日,联合考古队员们用竹签、手铲、毛刷、簸箕等工具,顺着藏坑残口小心翼翼地清理发掘填土。就在清理中一个螺髻发型的石灰岩质佛头渐渐出露,随后在其西部约30厘米处出露了一个坐佛的臂膀。就在对开挖出的土进行筛查中,工人们意外地发现一个雕有动物的幢件残段,上面篆刻有“诵法”二字。

10月2日,发掘工作进展极大,在继续清理中,藏坑内渐渐出露了一件菩萨头冠及慈眉善目栩栩如生的眉目面容。此外还发现了1件有火焰纹的砂岩背屏,另外还有2件汉白玉佛像残件。继续逐层下挖,先前菩萨头及上身完整出露。就在筛查填土的工地上,又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砂岩质、上身残损的普贤菩萨骑白象石造像,随即对该处土堆进一步筛查,又找到了多个残部件。当日还发现了有参考价值的瓷碗等。

10月3日,联合考古队员提取了2日出露的石造像,继续下层清理又发现了汉白玉菩萨像、背屏式造像及圆形盘盏形陶器、泥质壶形器等。由于泥质壶形器含水量大,不易提取,实施了整体打包。此外还发现了佛龛的龛楣帷帐残件等。

10月4日,联合考古队员在提取藏物汉白玉的菩萨像时,意外发现其背屏部有彩绘的图案,现场人员马上进行了避光保湿的紧急处理。就在发掘最下一层时看到,该层面出露了1尊石灰岩坐佛及10数件散乱的石灰岩佛像残片,由于该层面环境潮湿等诸多因素,考古队员们采用了整体打包的方式予以提取清理。

10月5日,联合考古队员对窖藏坑所处的叠压打破上下层位,进一步提取了(陶片、瓷片、瓦、砖等)包含物,以便对埋藏时代做进一步的研究。截至18时,抢救性发掘工作全面结束。

发掘出土的佛教石造像

从2013年9月30日起,至10月5日18时,发掘工作圆满结束。此次发掘出土56件(套)佛教石造像,1件圆形盘盏形陶器和1件泥质壶形器,还有堆土中筛集的陶器、瓷器、骨器、砖、瓦等包含文物。

经室内整理修复,窖藏坑内共出土佛教石刻造像34尊,其中立式佛像6尊,坐式佛像6尊,立式菩萨像4尊,骑象普贤菩萨1尊,背屏式佛造像3尊,跪式供养人像1尊,造像碑残件1尊,佛头6尊,菩萨头3尊,弟子头1尊,束腰莲座1尊,经幢残件1尊。另出土陶碗形灯盏1件。造像时代上起北魏,下至唐代,以北齐为最多,也有东魏时期造像。

北魏时期造像

背屏式一佛二菩萨像座侧供养人

北魏背屏式一佛二菩萨像

造像碑残件

造像碑残件背面

东魏时期造像

东魏立佛

立佛背面及拓片

文字:夫理原冲赜而想范」于形名自非息阐北首无以署」德于睱级故育王起万塔以徙圣容二□」影响以趣辰极无轨大千莫不秽罪故释」迦维法弟子沙门都建义寺比丘僧恪季」年五十有五师徒卅其人志契忘心博揽」十二见或缠羇藉托邢氏与魏故济南太」守弘农人杨道在石碑山寺禅讼谷慨法」业嚣微不遇诸圣因大○王建义愿为造」灵图三级饰彩将成仰酬恩德永保世□」多屯弗获速就令嘱值大丞相勃海王匡」辅魏刚四方有始回愿仰名敬造人中王」像一区通光趺六尺上愿三宝永延国康」万代七世见存内外眷属普及无间非□」有心众生同成妙觉大魏武定二年岁次」甲子二月丙辰朔十五日庚午刊记」伯曾祖魏故郡功曹州主薄邢龙供养」曾祖魏故郡功曹定襄令奉辟从事中□」本州平□大中正邢潜供养」祖魏故曜武将军河涧太守」邢粹供养」

北齐时期造像

坐佛

坐佛

坐佛

立佛

立佛

立佛

立佛

立佛

背屏式佛造像

菩萨立像

菩萨立像

菩萨立像

菩萨立像

菩萨头及头光

供养人跪像

佛头

佛头

佛头

佛头

佛头

佛头

菩萨头

弟子(阿难)头像

唐代造像

坐佛

坐佛

坐佛

骑象普贤菩萨

圆莲座及足

经幢残件

窖藏 其他文物

陶碗形灯盏


解密:或毁于唐武宗灭佛

该窖藏坑位于忻州古城址西北部,东北距明代忻州古城北城门楼约150米,北距北城墙基址约20米。

据悉,忻府区古城所在地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建立新兴郡,晋惠帝时改为晋昌郡。北魏道武帝天赐二年(公元405年)置九原镇,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改置肆州。当东魏、北齐之时,肆州北临柔然、突厥,西界西魏、北周,成为国之籓屏。

《魏书·孝静帝纪》中记载:“(武定元年八月)是月,齐献武王召夫五万于肆州北山筑城。”军事上的重要性引发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开窟造像盛极一时。今忻府区合索乡苗庄村有北魏景明年间(公元500—504年)石窟,三交镇北冯村存有孝昌年间(公元525—528年)摩崖造像,定襄县七岩山佛教摩崖造像龛窟有北魏神龟二年(公元519年)、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和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造像及碑记。

王仲荦在《北周地理志》中写道,“大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肆州永安郡定襄县高岭以东诸村邑仪道俗等造像”。同一时期,五台山地区佛教信仰和建立寺院方兴未艾,北齐时期寺院已达200余座。忻府区为当时晋阳去往五台山的必经之地,寺院修建和造像成为必然。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置忻州有唐一代,随着五台山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忻州也成了全国各地巡礼五台山的必经之路。

背屏式佛造像线条图

 

此次发掘的佛像窖藏坑位于忻州古城西北部北城墙边,造像窖藏坑形制规整,专为埋藏佛像开挖。埋藏的佛像头部和身部断裂,佛像身躯放置底部,佛头放置上部,有意识地保护佛头面部的完整,明显是寺院受到强制措施不得已对佛像采取的毁坏和埋藏行为。

本次发掘的佛教造像时代最早为北魏,最晚到唐中期,以北齐时期为最多,是寺院供养佛像,编号H1∶X004立佛背屏后题记,佛像为建义寺沙门僧恪为东魏大丞相高欢祈福而造,可知寺院原名建义寺。编号H1∶009菩萨头高45厘米,推测菩萨身高将近2米,说明当时寺院规模不小,延续时间也较长。根据探方地层堆积情况和窖藏坑内埋藏遗物下限为唐代中晚期,结合唐代武宗会昌年间大规模灭佛行动来推断,窖藏坑的佛教造像埋藏时间应在会昌四年(844年)到会昌五年(845年)。

晚唐五代时期敦煌僧人著述的《往五台山行记》记载:“去过雁门关,南至忻州,内有仁泽寺、开元寺、铁佛寺。”未提及建义寺,可见会昌毁佛后,建义寺再未恢复。佛造像以单体圆雕为主,也有背屏式组合造像;造像题材有一佛二菩萨、七佛、千佛等;造像质地以石灰岩为主,也有少数砂岩和汉白玉。

本次窖藏佛教造像的出土,对于研究忻州地区北朝到唐的佛教文化艺术和五台山地区佛教传播有重要价值。

部分已经修复的忻府区窖藏造像,曾在山西博物院承办的 “古韵新生——山西省可移动文物保护成果展”上进行展出。

  


  感恩转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