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铜镜里的中秋故事

摘要: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拜月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她起源于上古时代,定型于唐朝初年,《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盛行于宋代,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每年的中秋节,人们总是会想到月亮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古往今来, ...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拜月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她起源于上古时代,定型于唐朝初年,《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盛行于宋代,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每年的中秋节,人们总是会想到月亮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人们也因为这轮明月,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艺术精品。我们从唐代以来出土的铜镜文物上,不仅发现了月宫图像,更有许多传奇的文物往事。


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它既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实用品,又是精美的工艺品。隋唐铜镜在铸造工艺方面较前代又有了新的发展。铜、锡、铅的合金比例与汉代大体一致,适当提高了锡的成分。青铜的质地较软,锡有助于提高铜镜的硬度,铅的加入可以减少气泡,使铸造出的镜面更加匀整,提高了纹饰和铭文的准确性和清晰度。由于铸造工艺的进步,唐代铜镜显得更加明亮,既实用又美观。唐代铜镜的纹样题材非常广泛,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逸闻等内容,月宫图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题材,多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为主题,以月宫、桂树、嫦娥、玉兔、蟾蜍等为代表形象。装饰有月宫图案的铜镜分为月宫镜和月宫故事镜两大类。

  ∨

月宫镜是典型的唐代铜镜,有圆形、菱花形、葵花形多种。

这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唐代八瓣菱花形月宫镜,内区主题纹饰为月宫图,中央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桂树右侧为嫦娥挥袖起舞,左侧为白兔捣药,下有蟾蜍做跳跃状。外区装饰祥云纹。

  唐代八瓣菱花形月宫镜 故宫博物院藏(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月的传说源远流长,广为传布,可以说家喻户晓。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冒烟,百姓无法生活。有一个英雄名叫后羿,他为了解除百姓的苦难,登上昆仑山顶,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

昆仑山上的西王母知道了后羿射日的事迹后就送给后羿一丸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妻子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家中的百宝匣里。

这件事被后羿的弟子逄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逄蒙趁后羿不在家,就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 逄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吃了仙药,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郊野,越飞越高,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后羿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嫦娥正站在一棵桂树旁凝望着自己呢。后羿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嫦娥飞到月宫后究竟怎么样呢?《初学记》记载:“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可见,嫦娥奔月后并不是一个美貌的仙女而变成了难看的蟾蜍。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唐代铜镜上所描绘的嫦娥仍然是一个美貌的仙女,反映了人们对嫦娥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

唐代,中秋玩月赋诗是上层社会的风尚,到了宋代,赏月之风开始在民间普及起来。“唐明皇游月宫”这个最具传奇色彩的中秋故事,也在此时开始流行。据《太平广记·卷二十二》记载:

开元中,中秋望夜,时玄宗于宫中玩月。公远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玄宗同登,约行数十里,精光夺目,寒色侵人,遂至大城阙,横匾上书“广寒清虚之府”。公远曰:‘此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

其主要内容概括为:开元时期中秋之夜,唐玄宗与道士在宫中玩月,唐玄宗在道士引导下游览月宫景色,并欣赏霓裳羽衣曲,月宫也因此有广寒宫之称。咸阳博物院现在收藏有一面唐王游月宫铜镜,正与唐明皇游月宫的传说故事相契合。

  唐代八瓣菱花形月宫镜 咸阳博物院藏(刘晓东摄)

咸阳博物院收藏的这面宋金时期唐王游月宫故事镜,出土于长安县高桥乡。直径18.5厘米,厚度0.5厘米,重845克。该镜宽平素缘,圆钮。背面图案表现的正是唐玄宗游月宫的传说故事。镜钮右上侧祥云缭绕,露出宫殿一角,其鸱吻、脊兽、斗拱、门廊、门钉、台基皆刻画得细致入微。正门半开,一人探出半个身子向外张望。镜钮的左侧有一株郁郁葱葱、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的桂树,远处山峦掩映其间,隐隐绰绰。树下有一座长长的拱桥,桥下流水潺潺,桥左侧立一男子,头戴高冠,身穿长袍,弯腰拱手作揖,举止恭敬,应该是唐玄宗。桥上有持幡接引的侍女,梳高发髻,左手朝左展开,似在迎接引导。桥中有一捣药玉兔,其后为一蟾蜍,拱桥的右侧为一女主人和侍女二人,女主人袍服盛装、袖手坐定,似有所等待,此应为嫦娥,两侧各两人持幡而立。

此镜构图疏密有致,古代工匠在小小的镜面上用浅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方法将宫殿、远山、桂树、小桥、流水、人物刻画得各具形态、惟妙惟肖,恰到好处,就如同一幅中国山水人物画,完美而和谐,让今天的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独具。


无论是唐代的月宫镜,还是宋金时期的唐王游月宫故事镜都承载了古人对神仙世界、对长生不老等美好愿望的追求,也寄托了人们对平安、健康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以月之圆圆兆示人之团圆,铜镜因其圆圆的外形,精美的图案,丰富的内涵自古以来就是花好月圆的象征,有圆满、团圆、吉祥之意,中秋节也可以说是铜镜的节日。“隋唐时期的铜镜铭文中就将铜镜比喻为明月。“团团宝镜,皎皎升台。鸾窥自舞,照日花开。临池似月,睹貌娇来。”作为青铜艺术的瑰宝,铜镜与明月相映生辉,承载着我国深厚的中秋文化底蕴,带给人们祥和与幸福。

今天,当我们在中秋之夜赏月的时候,当我们在家人团聚举杯欢庆的时候,当我们在欣赏满布斑驳古锈的铜镜的时候,我们恍惚也有梦回唐宋的感觉,心中充满了无限的遐思。

实习编辑:王佳琪

审核:崔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