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尚永琪︱六镇青年的宕荡人生

摘要: 《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  薛海波著  中华书局  2020年4月版  501页,78.00元━━━━文︱尚永琪  开读薛海波所著《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的那天,正好是五四青年节,这个题目就在我脑海中一晃而过。在王朝变更的刀光剑影中纷纷倒下的古代青年们,往往都不过是历史大戏的背景板上可有可无的梦幻泡影 ...

《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

  薛海波著

  中华书局

  2020年4月版

  501页,78.00元

━━━

文︱尚永琪

  开读薛海波所著《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的那天,正好是五四青年节,这个题目就在我脑海中一晃而过。在王朝变更的刀光剑影中纷纷倒下的古代青年们,往往都不过是历史大戏的背景板上可有可无的梦幻泡影。能登上历史的大舞台被后人知道,提及或敬仰的人物毕竟少之又少——在他们成“名”之前,他们的名就如沙土一般淹没在尘世迷雾中。

  不过,北魏时期的六镇青年们还是大名鼎鼎的一个群体,他们在乱世的边疆地区以粗鄙豪横的形象强势出镜。他们中的典型代表,既有以反叛者领袖揭竿而起的破六韩拔陵,又有在六镇暴动中崛起、二十七岁就称霸关陇的北周奠基人宇文泰,三十八岁占领华北、建立东魏的高欢。这是一群在青年时代呼啸来去的马背人物。他们当然不是垂垂老者,在马革裹尸的边境线上,他们都是在气血虎贲的青年时期留下了最强的音符。

  六镇青年们赖以留名青史的历史舞台六镇,是北朝历史上农牧交界地带最具悲壮意义的军事拉锯地带。五世纪中叶,北魏为对抗北部边疆草原柔然势力的侵扰,在漠南东西一千五百公里长的交通线上,沿阴山北麓陆续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个防御性军事堡垒,既作为平时的防御性关口,也充当战时的接应性据点。蒙古高原上的“漠南”六镇,是个“盛夏雨雪,大风扬沙”的苦寒之地,空旷荒芜,蝗灾时发,生存条件相当恶劣。

  恶劣的生存环境、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北魏一定要找人世代镇守六镇。这是历史学家一直追寻的问题。如薛海波所论,在大同盆地过上宫殿安乐生活的北魏鲜卑勋贵不会自我牺牲般的迁回漠南,深深扎根中原的汉族世家大族北魏又号令不动,因此,北魏国家只能将没有资格实力与朝廷叫板,但仍效忠于朝廷的中下层官吏军人、地位不高的部落酋长、以及征服的高车、匈奴等胡族部落乃至罪犯迁至六镇,用军镇体制强行在戍堡内外,组建了一个鲜卑化、胡风最盛的胡族部落社会。镇城是六镇军事、政治、经济中心,被北魏朝廷派到镇城之内的镇将及其亲随组成的武官集团,是这个军镇体制社会的核心力量,他们掌握着此地的所有重要资源,高车等众多胡族部落成员充当镇民围绕镇城戍守,他们是六镇兵员赋役的承担者。镇将与镇民构成了这个独特的军镇社会中的金字塔统治体制。

  迁到六镇意味着远离平城朝廷,原有的社会关系也逐渐疏远,以至最终断绝。在北魏朝廷的权力分配中,六镇镇将和镇民就是戍守北边的边防军,自然也就处于北魏统治集团的边缘位置。孝文帝汉化改革、迁都洛阳后,北魏朝廷致力于疆域南拓,原本需要输送给六镇的物资大量被调往南方。受限于自然地理条件六镇又做不到经济上自给自足,自宣武帝元恪登基(500)后,北部边镇物资粮草频频告急,镇将、军吏、部落酋长纷纷利用手中权力,争夺原本很有限的经济资源,贪腐横暴,镇人生存艰辛。直至正光五年(524)三月,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聚众反,杀镇将,号真王元年,六镇变乱爆发,敲响了北魏王朝的丧钟,开启了西魏北周、东魏北齐的王朝更替,没有出路、仍要“澄清天下”的高欢、宇文泰等新一代六镇青年,开始了凤凰涅槃式的暴力新生。

  无论是年轻的镇将,还是在六镇周边生息战斗的镇兵平民,他们的人生原本是被特殊定格在军镇体制下的卫国戍边者,是一个“少年不得从师”的尚武少文的群体,落后于汉化的“时代潮流”。与北魏朝廷在经济文化上的中原化和制度上的州郡化进程相反,六镇青年仍在僵化的军镇体制中消磨宝贵的青春岁月。一场为生存而战的镇人暴动,将六镇豪帅群体推上了人生的快车道,看到了建功立业的曙光。强悍的战斗力和雄厚的人马,六镇青年们频频在华北平原起兵建政,但都总是失败,直至被最有能力控制北魏政局的契胡酋长尔朱荣吸纳收编后,这些在华北东冲西杀的六镇青年们才摆脱了为生存而战的迷茫,由朴素的“澄清天下”志向,形成了切和时代脉搏“匡扶魏室”的政治理念。由此,武川、怀朔等六镇豪帅终于走到了终结北魏、开启隋唐的历史门口。这是薛海波在其著作中为我们所梳理构建的此段历史进程的逻辑脉络。

  薛海波所重点关注的,正是这批六镇的青年势力是如何由豪帅演变为勋贵阶层的历史细节、演进节点和政局影响。毕竟,六镇暴动是北魏王朝走向灭亡的重要转折点,以高欢、宇文泰为代表的六镇青年所建的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继承发展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措施,顺应了民族融合、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推动了华北农耕区的发展、开创了府兵制等关键性的制度、孕育了关陇集团这一中古中国政坛的主导性势力。这是一次中古史的烟花高光,持续爆燃的璀璨时代,是胡汉体制融合的北朝制度与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六镇暴动将那些原本默默无闻的边镇青年武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但关于他们的人生细节和宕荡历程,需要更精微的描摹、展现和分析。

  薛海波此著的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北魏后期六镇豪帅的社会地位、六镇暴动后六镇豪帅社会地位的上升、西魏北周武川豪帅的勋贵地位、东魏北齐怀朔豪帅的勋贵地位、六镇豪帅子弟地位的变化与北朝末年政局动荡,其最终的目的是要追寻六镇豪帅与北朝后期政治史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

  求实而言,薛海波对正史文献记载中关联性要素的整合分析是比较复杂的,一定程度上是把分散在不同人物传记和表志之中的材料,按人物、时间和事件的逻辑和顺序拼接在一起后,来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透视隐含在历史场景背后的时代利益和利害关系。

  政治史当然首先是利益的历史,更是控制的历史。这是一个利益分配场,内外亲疏是相当坚硬的硬通货,在不同时段、不同集团的权力和利益的分派场中,都有哪些人进入了中心圈层,得到了什么样的政治或军事利益,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薛海波很敏锐地选择了六镇豪帅的婚姻关系、胡族将领的赐性与军阶、授爵与军号、官职与品级、食禄、参战、地方权力分配、军事集团组成人员等问题,在不同的时段落实到具体的个体,这是一个相当精微化的工作。著作中不但根据史料整理出了不同时期、不同集团的六镇青年的利益详表,而且对其间的历史逻辑关系与政治发展走向做了科学的分析。

  王汎森先生曾用“潜流”这个词来描摹隐含在主流历史记载后面的那些层次、脉络与场景,“描述一个时代、一个社会,除了主调之外,还应包括潜流在内的许多竞合力量”。我当然不能生硬地说薛海波此书是在还原或寻找一条历史的“潜流”,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主流的研究,是对古代政治史的现代思维式纵横捭阖。但对主流史料精细化阅读分析和主流研究方式的谨慎推进,确实会消解宏大叙事的生硬架构或为其补充柔软骨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薛海波的这本著作完全可以理解为一个有意义的“潜流”,他通过对权势集团的婚媾关系、政治利益分配细节的近乎数学换算的一一排比,让我们看到了六镇青年在跌宕起伏的历史洪流中的人生细节和命运转机。可以自信地说,在北朝个体的社会史材料缺乏的背景下,关于六镇青年的社会史构建,也是相当成功的。

感谢《澎拜新闻·上海书评》授权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