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须弥山石窟

摘要: 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西北55公里处的须弥山东麓,是宁夏地区境内最大的石窟群,也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的佛教石窟群之一。  须弥山一词为梵文音译,意为“宝山”,是丝绸之路东段的必经之地。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间隔的崖面上,绵延近两公里,场面壮观。根据石窟的形制和造像的风格来判断,须弥山石窟 ...
须弥山石窟,佛教石窟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固原西北55公里寺口子河(古称石门水)北麓的山峰上,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继续营造,以后各代修葺重妆,成为原州(今固原)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定为全国4A级旅游景区。
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西北55公里处的须弥山东麓,是宁夏地区境内最大的石窟群,也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的佛教石窟群之一。 

 

  须弥山一词为梵文音译,意为“宝山”,是丝绸之路东段的必经之地。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间隔的崖面上,绵延近两公里,场面壮观。根据石窟的形制和造像的风格来判断,须弥山石窟大概始开凿于北魏晚期,历经西魏、北周、隋、唐诸代陆续开凿。金、明、清各代则对部分石窟进行了规模不等的改凿、装修和寺院建设。 

 

  须弥山石窟群原有石窟130多窟,并有地面的建筑寺院。现存编号石窟有132个,分布在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八个区域中。其中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四区中较为集中。由于自然侵蚀和地震等因素的影响,保存较完整的有20多窟,窟中大小造像315尊。 

 

  石窟群中北周和唐代石窟数量最多,且各朝代石窟以及造像各具特色。北魏石窟以第14窟为代表,窟形带有较浓厚的印度“支提”窟形的特点。窟内的佛和菩萨像,额部宽广,脸部瘦削,鼻梁高隆,眉细眼长,唇薄嘴小,头发梳成高耸的螺髻。佛像披着袈裟,而菩萨像则袒露上身,下着曳地的长裙。 

  北周石窟集中于圆光寺、相国寺区域,规模大、造像精。其中第51窟是须弥山中规模最大的石窟,宽26米,进深约18米,主要造像高7米多。窟内中心柱后壁宝坛上并列3尊坐佛,雄伟壮观,在现存北周造像中最罕见的杰作。 

  隋代的石窟大多处于窟群的中心或偏南的地带。窟内雕像的陈设,除承袭北朝时一佛二菩萨的配式外,还有阿难和迦叶二弟子。有的塔柱下脚雕有吹奏萧、芦笙或弹琵琶、抱箜篌的伎乐人像,有的窟顶雕有飞翔飘舞的飞天。 

  (上图:须弥山石窟第105窟佛) 

  相国寺区域以北多为唐代石窟。其中第105窟是一座大窟,俗称桃花洞,主室内有近6米高的中心柱,柱四面和壁面开大龛,表现出磅礴的气势。  

  (上图:须弥山石窟第5窟坐佛) 

  第5窟俗称大佛楼,是一座巨大的摩崖造像窟。窟内倚坐佛像高达20.6米,面相丰满,神态威严安详,是现存可数的唐代大佛像之一。须弥山石窟中还有多处唐、宋、西夏、金、明各代的题记,多方明代碑刻,均为研究唐、宋、金、西夏各代佛教传播的重要实物资料。  

  1982年,须弥山石窟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须弥山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