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莫高窟

摘要: 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甘肃省敦煌市城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分为五层,南北全长1680米,是我国三大著名石窟之一,也是我国内容最丰富、历史最长久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称为“东方卢浮宫”。  据唐代武周圣历元年(698年)《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 ...
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甘肃省敦煌市城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分为五层,南北全长1680米,是我国三大著名石窟之一,也是我国内容最丰富、历史最长久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称为“东方卢浮宫”。 

  据唐代武周圣历元年(698年)《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有位名叫乐僔的僧人,游行到此山的时候,忽见金光照耀,状如千佛,于是在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后来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回鹘、西夏、元各个朝代都曾在此营建修缮洞窟,现存洞窟共七百三十五个。 

  莫高窟早期以北朝时期为主,保存有洞窟30多个,这一时期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300多个,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五代至宋元在承袭唐代成就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原、西夏、回鹘、蒙古和西藏密教的各种因素,推陈出新,不断创造艺术的辉煌。 

  莫高窟分为南、北两区。南区至今仍保存有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15身,唐宋木结构的窟檐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礼佛的场所。北区有二百四十三个洞窟,是僧侣修行、居住的场所,洞窟内有土坑、灶炕、烟道、壁龛、灯台等。 

  莫高窟洞窟的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殿窟、中心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等。各窟面积大小不一,其中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造像大都是泥质彩塑,也有少量木质彩塑,分单身像和群像两种形式。塑绘结合的彩窟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  

  此外,莫高窟内还保存有内容丰富博大的壁画,分为佛教尊像、佛经故事、经变、神怪、佛教史迹、供养人、装饰图案七类。如早期洞窟中的各种“本生”、“佛传”故事画,中晚期洞窟中的“经变画”和“佛教史迹画”等。古代的艺术家们,此外,还在壁画中穿插描绘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的场景,有中国古代狩猎、耕作、纺织、交通、作战,以及房屋建筑、音乐舞蹈、婚丧嫁娶等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上图:道士王圆箓)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甘六日,莫高窟道士王圆箓,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现编号为第17的窟中发现了一个“藏经洞”,在洞里藏有从四世纪到十一世纪的文书、刺绣、绢画、纸画等文物五万余件,世称“敦煌遗书”。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其中文书大部分是汉文写本,少量为刻印本。除汉文外还有古藏文、梵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等多种文字的文书。 

  (上图:敦煌文书) 

  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账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敦煌文书是研究中国与中亚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文学、艺术、科技等的重要资料。 

  (上图:伯希和在藏经洞中挑选文物) 

  莫高窟藏经洞发现后历经劫难,先后遭到伯希和、斯坦因等外国学者的掳劫。1943年在学者的努力之下,在敦煌设立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对这里的珍贵文物进行修复、保管和研究工作。1950年改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对洞窟进行了全面的修复。1963~1966年期间,考古工作者又对近400个洞窟进行了加固,保证了洞窟的安全。如今,以藏经洞出土文书与敦煌石窟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敦煌学”已在全世界兴起。 

  西千佛洞位于敦煌城西南35公里,开凿在党河北岸崖壁上,全长2.5公里。现存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各代洞窟十九个,壁画约800平方米,彩塑三十四身。  

  西千佛洞的壁画、彩塑内容和风格与莫高窟同期壁画基本一致。但塑像多经清代和民国时期重修新塑。保存较好的9个石窟中,中央大多有中心座,座四周凿龛,内塑佛像,四壁多绘贤劫千佛、佛跌坐说法图、佛涅槃像。中心座和四壁的佛像下,绘金刚、力士像。  

  1961年,莫高窟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