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

摘要: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45公里秦岭山脉西段北麓,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素有“东方雕塑馆”的美誉。  麦积山一峰凸起,十分显眼,如同民间的麦垛一样,故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姚兴时期(394~415年),繁盛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后来又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  窟龛凿于高80米、宽200米的垂直崖面上。石窟的形制为方形,平顶,前 ...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45公里秦岭山脉西段北麓,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素有“东方雕塑馆”的美誉。 

  麦积山一峰凸起,十分显眼,如同民间的麦垛一样,故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姚兴时期(394~415年),繁盛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后来又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 

  窟龛凿于高80米、宽200米的垂直崖面上。石窟的形制为方形,平顶,前壁开门,两侧开龛的崖阁式建筑。龛窟之间全都是用架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相连接的。《太平广记》盛赞麦积山石窟:“虽自人力,疑是神功”,体现了石窟建造的巧夺天工。 

 

(上图:麦积山石窟壁画)                   (上图:千佛廊) 

  约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麦积山地区发生强烈的地震,麦积山石窟的崖面中部塌毁,窟群遂分为东、西崖两个部分。现在东崖保存有洞窟54个,西崖140个。由于麦积山是比较酥松的砂砾岩,不宜在岩石上雕刻,所以大都采用泥塑。现存七千八百余尊大小泥塑、石刻造像,还有1300多平方米的壁画。  

  麦积山石窟中的窟龛以北魏至西魏时期为主,这一时期的佛龛有一百个,占全部洞窟半数以上。其中东崖的造像尤为著名,龛中的大佛高15.8米,是麦积山石窟的标志性雕像。 

  另外,第133窟(万佛洞)主体是一尊3.5米高的接引佛,窟中同时也存在菩萨与弟子造像。前壁的左上侧留有影塑的千佛千余身。窟龛中还存在27尊制作精巧的弥勒、沙弥、供养人的泥塑雕像。造像风格受中原影响,以褒衣博带、秀骨清像为主流。窟中还藏有造像碑十八通。 

  此外,一些石窟有些壁画中出现了大型经变,如西方净土变、维摩诘经变、地狱变和涅槃经变等,是目前国内石窟中最早的大型经变画。 

  涅槃窟,前有四根粗短的石柱,柱头有莲瓣形的浮雕,柱顶不用斗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宝珠”,设计构思极其巧妙,为北魏晚期建筑,是麦积山石窟寺建筑中的珍品。 

  北周时期的窟龛共有四十四个,造像以七佛为主,继西魏秀骨清像之后,变为“面短而艳”的风格。  

  (上图:上七佛阁) 

  其中,第4窟七佛阁开凿于北周保定、天和年间,是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开凿的。当时的著名诗人庾信还撰写了《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用“横镌面壁,暗凿山梁”的诗句来赞颂七佛龛。在离地面50米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七间八大柱的崖阁,每两个大柱之间是一个佛龛,门前还留有宽阔的走廊。这一崖阁窟内塑像75身,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崖阁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隋唐时期洞窟保存甚少,以第5窟(牛儿堂)为代表。  

  宋代在麦积山对许多早期造像进行了重修,比如七佛阁中的75身造像,像的体态丰腴端庄,面容慈蔼安详,侍立左右的天王,线条刚劲洗炼。体现了宋代雕塑的风格和特点。 

  元、明、清的石窟造像也各具风格,其中元代的力士体态雄伟,面目栩栩如生,是珍贵的艺术精品。  

  麦积山石窟展现了中国古代石窟建造的规模及其艺术特色。1961年,麦积山石窟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麦积山石窟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