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展倒计时丨复原洞窟那些事儿 &“云”展览上线

摘要: 展期:2020年9月15日-11月1日地点:常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艺术展”汇集了来自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各个时期的造像、壁画、文书等文物60件(组),石窟造像和壁画等临摹品59件(组)。这是麦积山石窟艺术在国内首次最为全面的展示,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各地观众的关注。距离展览结束还有半个多月,还没来观展的小伙伴们赶紧安排起来 ...

展期:2020年9月15日-11月1日

地点:常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

“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艺术展”汇集了来自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各个时期的造像、壁画、文书等文物60件(组),石窟造像和壁画等临摹品59件(组)。这是麦积山石窟艺术在国内首次最为全面的展示,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各地观众的关注。距离展览结束还有半个多月,还没来观展的小伙伴们赶紧安排起来吧~

  北魏中晚期起,麦积山石窟造像就明显受到了南朝“萧梁样式”的影响。而这次麦积山石窟艺术展在“齐梁故里”常州亮相,可谓相隔千年之后的又一次因缘际会。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迁都洛阳,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吸收汉民族文化。北魏政权和萧梁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更为密切,南朝人物雕塑和绘画中流行“秀骨清像”特征在北方石窟造像中也出现了。麦积山石窟北魏中期的造像已开始向秀骨清像过渡,到北魏晚期更加典型,造像面型消瘦,长颈、削肩,身体单薄、扁平,体积感弱,整体传递出内心沉静、不与世俗相争的气质。从此次展览的许多北魏中晚期造像作品中可窥见一斑。

  影塑菩萨像 北魏 泥塑 第142窟

  影塑佛坐像 北魏 泥塑 第17窟

  影塑弟子立像 北魏 泥塑 第20窟

  影塑飞天 北魏 泥塑 第133窟

  北魏末期,麦积山石窟造像已有偏向丰润的趋势了。到了西魏时期,麦积山石窟造像从北魏晚期单薄、瘦削的风格中脱离出来,演变为饱满、厚重、圆润、肌肉感强,但仍不失秀美的艺术风格。展厅中复原的西魏第123窟中的造像就体现了这种特点,其造像面颊温润,下颌圆柔,双肩和胸部有一定的体积感和厚度。

  展厅中的第123窟整窟复原

  第123窟正壁龛内坐佛一尊,左右壁龛分别塑维摩诘和文殊,又有二菩萨、二弟子及供养童男、童女,共计9身。

  窟门内的一对童男、童女是该窟最出名的造像,他们均身着圆领长袍式胡服,据考证为鲜卑族人的形象。童男头戴毡帽,童女头梳丫髻。童男憨厚质朴,童女稚气可爱。他们眉宇中流露出天真、清纯的笑意,发自内心,自然可亲。

  第123窟窟门内侧童男童女像 西魏

  洞窟左右壁龛内分别塑维摩诘居士和文殊菩萨像,表现了《佛说维摩诘所说经》中讲到的维摩诘和文殊对坐说法的场景。《维摩诘经》中讲到文殊菩萨接受释迦牟尼佛的建议去看望病中的维摩诘,维摩诘便借此机缘讲说自己的佛教思想。其实释迦牟尼佛知道维摩诘不是一般人物,就让文殊菩萨假借探病与之说法论道。本次展览中展出的第133窟石雕佛传故事造像碑(临摹品)中也有上述“文殊问疾”的场面。麦积山石窟在北魏晚期就有少量表现维摩诘的图像出现,而到西魏时在窟龛中表现《维摩诘经》的内容已非常流行了,有人认为这是维摩诘信仰在以秦州为中心的陇右一带十分盛行的体现。

  第123窟左壁龛内泥塑维摩诘像

  第123窟的维摩诘像体态俊朗挺拔,束覆钵形发髻,面容清秀而略透圆润,斜眉长挑,双目细长略下视,表情恬静含笑,透露着平静、谦和的气质,是一位沉稳含蓄的佛家弟子形象。

  从北魏中晚期到西魏,麦积山石窟造像从秀骨清像趋向圆润饱满,为接下来北周时期的珠圆玉润打下基础。这次展览中另一个整窟复原的第62窟便是麦积山石窟北周时期的代表洞窟。

  展厅中的第62窟整窟复原

  第62窟位于麦积山西崖下区,是北周洞窟中保存最为完好、且未经后代重修的洞窟。该窟平面呈方形,为四角攒尖顶仿帐式窟,窟顶及四角有半圆形仿木帐杆、帐楣、帐柱。其正、左、右三壁各开圆拱形浅龛,分别供三佛,外侧为菩萨和弟子,这是北周洞窟中唯一一个供奉三佛的洞窟。

  展厅中的第62窟复原 右壁坐佛

  麦积山北周洞窟多七佛供养,如4、9、36、109窟等。另外一些洞窟是一佛供养,如94、67窟等。而第62窟则继承了前期的特点,体现了“三世佛”的信仰。“三世”有两种不同解释,一是以时间为序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俗称“竖三世”;一是以空间为界的东方、此方、西方“横三世”。麦积山洞窟中的三佛组合形式很多,但大部分难以确认是“横三世”或“竖三世”。

  窟内现存三佛六菩萨二弟子一力士,均为北周原作。

  第62窟正壁泥塑佛坐像 张北平临摹

  正壁龛内的坐佛低平肉髻,方圆面形,鼻梁高直,与眉骨相通。嘴唇半闭,双目微睁俯视,显得慈祥敦厚,外着圆领袈裟,内着僧祗支,衣摆覆盖座前,层层波折。衣纹用粗放压线及阴刻线表示,衣裾折褶采用塑刻技法,富厚重之感。左右壁坐佛也作低平发髻,面形方圆,微微俯视。

  第62窟正壁主佛右侧之泥塑菩萨立像 张北平临摹

  三壁佛的左右各有两尊胁侍菩萨,这六尊菩萨均体躯修长,面相圆润,束发戴冠,余发披肩,胸佩项圈,腕戴环,下着翻边长裙。菩萨或直立,或微扭,姿态各异;有的沉思,有的微笑,神情不同。

  第62窟前壁右侧弟子立像 张北平临摹

  这些造像的脸部温润柔圆,有一种玉石般的柔美质感。北周文学家庾信在《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中写到当时大都督李允信在麦积山为父造七佛龛(即今天的麦积山第4窟),“似刻浮檀,如水攻玉,从容满月,照曜青莲”,道出了麦积山北周造像细腻温润、饱满而不张扬的特点。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碑”拓片 冯国瑞捐赠

  当然,第4窟北周时期的飞天也体现了这种珠圆玉润的特点。

  展厅中的第4窟“伎乐飞天”薄肉塑 刘俊琪临摹

  北周“珠圆玉润”风格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一是秦州地区在北朝时期是多民族聚居区,民风粗犷,虽然北魏晚期受到“秀骨清像”的影响,但这种代表南方审美习俗的风格从其文化基础上毕竟和秦州本地的传统文化基础相差较大,造像从清瘦羸弱逐步转向体积感强、有力度的造像风格是一种发展的必然。另外也受到了南朝以张僧繇“面短而艳”为代表的新画风的影响。《历代名画记》云“夫像人风骨,张亚于顾陆也,张得其肉”,就是说张僧繇的特点是从顾恺之、陆探微的重在神、骨变为“得其肉”,即变清瘦为丰壮。其特点对北方地区的绘画和雕塑都影响深远。

  泥塑佛坐像 北周 泥塑 第197窟

  石雕菩萨立像 北周 石雕 第47窟

  另外,与“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艺术展”配套的线上展览也已准备就绪,大家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端观看。

  手机端:

  扫描下方二维码

  电脑端:

  打开“常州博物馆”官方网站,在菜单栏选择“展览-线上展览”,即可选择展览观看。

  参考文献:

  何红岩:《麦积山石窟北周造像特点及演变脉络》,《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麦积山石窟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麦积山石窟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

  董广强著《绝壁上的佛国——麦积山石窟艺术导览》,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年。

  宿白著《中国石窟寺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

  君冈主编《佛国麦积山》,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张学荣:《关于麦积山石窟中的北周洞窟、造像和壁画》,郑炳林,魏文斌主编《天水麦积山石窟研究文集.上》,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年。

  孙晓峰:《麦积山石窟西魏时期维摩诘图像研究》,《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18年。

  文中拍摄于展厅的展品照片由“爱新北”公众号提供,唐晓龙摄。文物及临摹品照片由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提供。另有部分图片采自君冈主编《佛国麦积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下一篇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麦积山石窟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