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敦煌、云冈、龙门 | 三大石窟掌门人论道石窟保护研究

摘要: 2020年是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周年。2000年11月30日,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门石窟保护研究成果发布暨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周年学术交流大会”于10月18—20日在洛阳龙门东山宾馆举行。20日下午,敦煌、云冈、龙门三个石窟研究院院长与嘉宾齐聚洛阳广播电视台2号演播厅,以学术沙龙的方式,论道石 ...


2020年是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周年。2000年11月30日,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门石窟保护研究成果发布暨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二十周年学术交流大会”于10月18—20日在洛阳龙门东山宾馆举行。

20日下午,敦煌、云冈、龙门三个石窟研究院院长与嘉宾齐聚洛阳广播电视台2号演播厅,以学术沙龙的方式,论道石窟的保护研究。

不忘嘱托 遗产保护责任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多次前往甘肃、山西、广东等文化遗产积淀丰厚的省份考察调研,并就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大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部分写进报告中。去年8月和今年5月,习总书记去敦煌和云冈考察文物工作,这是对石窟保护与研究事业的极大鼓励和重要的责任嘱托。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说:“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我们感到使命重大。”

“石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艺术瑰宝,龙门石窟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洛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众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传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龙门石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展示、传承的典型代表。“把文化遗产整理好、保护好、传播好,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到龙门石窟的魅力,提升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回过头看这数十年的历史,大家已经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只有文化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张焯强调,“像云冈石窟这种中西文化结合诞生的宝库,一定要挖掘其中中西文化交流、交融、交往的历史,从中发掘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载和遗存。”

做好保护与研究 建设学科人才队伍

“石窟的保护,离不开各单位的通力合作和技术的融合创新。”赵声良说:“目前,敦煌文物的保护已经从抢救性保护进入预防性保护。我们做监测、对游客采取分时段、分批次、实名制预约参观制,有序参观,这些都是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措施。”

史家珍表示,接下来将对奉先寺、香山寺等遗址进行深入挖掘,并继续编写各项考古报告,“今年是龙门石窟申遗成功20周年,中国三大石窟首次在洛阳联袂展览,充分展示了中国石窟宏大的规模、丰厚的历史、精美的艺术,和数十年来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及成果,这让我感到十分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深感自身责任重大,龙门石窟与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差距,我们要迎头赶上,再创佳绩。”

“龙门石窟目前存有窟龛2345个、题记碑刻2800余品,但仍有近200件珍品散落海外,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数字手段,让遗产信息回归,让文物造像回归。”史家珍表示,下一步将不遗余力地促使海外流散文物通过各种形式走上“回归之路”。

未来的石窟保护研究工作,三位院长不约而同认为是培养“人才”。“需要花力气建设文物研究和保护的科研队伍。”赵声良说,近年来正通过专题培训、加强高校合作等方式来培养人才。

目前,云冈石窟正在和高校联合推动“云冈学”的研究工作,人才是张焯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云冈也担负着山西文物保护的责任,山西地上文物第一,但是维修保护任务和彩塑壁画修复等需要大量人才,云冈研究院现在也在通过设立文物修复中心等努力。”

史家珍也坦言,在学科能力建设、人才培养上,龙门石窟任务非常重,“未来这方面还有很大工作要做。”

多种方式展示利用 数字化成热门议题

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被观众称为“神仙联展”,三大石窟的珍贵展品首次在洛阳博物馆荟萃展出,引起极大关注和热议。而这次能实现这三座相距遥远的石窟联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功不可没。3D打印、洞窟VR等新鲜的展品形式,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数字化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重要基础手段之一。张焯介绍云冈石窟的数字化实践:“从2003年开始,我院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多图像近景拍摄测量技术,同多项数据融合,把石窟的所有信息高精度完整的保存下来,用数字方式保存下来,让他在数字世界达到永生,达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目的。”

在张焯看来,数字化技术,除了能记录石窟的真实变化,还应该深入挖掘石窟寺造像的艺术价值,展现出真正的艺术之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有足够精细的数据保存并传承,注定消失的石窟将得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永生。

龙门石窟崖壁上的洞窟3D打印复制品也走进了博物馆,龙门还利用数字化技术虚拟修复了“龙门最美观世音”残像,在百年之后再现芳容。前不久,龙门石窟流散佛首也首次实现“数字复位”,3D打印复制的佛首造像顺利安放在立佛残像上。史家珍说,“我们将通过数字化技术,通过跨学科、国内外的各种各样的合作,为龙门石窟的精美文物能够完整的呈现,继续努力。”

“保护和利用是要统筹考虑的。”赵声良说,敦煌做了数字展示中心,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游客在进洞窟之前,对历史背景、艺术特点有大体了解,这样尽管进洞窟看的时间很短,但理解得更快更深。

如今,敦煌研究院已经建成并运营国内首个用于文物劣化机理研究的大型多场耦合实验室,首次将仿真与模拟试验技术成功引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石窟内,工作人员应用科技手段,对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实施全面监控。”赵声良介绍,在莫高窟的监测系统上,当天的订票人数、游客游览时间、导游导览线路、洞窟内实时动态等一览无余。

文字综合来源:河南日报、大河报

图片由龙门石窟研究院提供

编辑:张怡

审核:李政

保护专刊投稿邮箱:wwbbaohu@163.com,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下一篇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作者:张怡

    更多信息...

    云冈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