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这里是河西走廊的东端,一二阶梯的分界,汉明两条长城诉说着峥嵘

摘要: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哪门课都可能不认真听讲,都可能会睡觉,唯独地理课,每次都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板,手里的地图一遍遍的翻越,近乎痴迷。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向往远方,想去看看课本上讲述的青藏高原,描写的母亲河黄河,实地去看看山峰、山脊、山谷有什么分别,像去了解河流究竟如何冲击出广阔的冲积扇平原……乌鞘岭,一个在地理课上多次被提起的重要坐标, ...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哪门课都可能不认真听讲,都可能会睡觉,唯独地理课,每次都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板,手里的地图一遍遍的翻越,近乎痴迷。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向往远方,想去看看课本上讲述的青藏高原,描写的母亲河黄河,实地去看看山峰、山脊、山谷有什么分别,像去了解河流究竟如何冲击出广阔的冲积扇平原……

乌鞘岭,一个在地理课上多次被提起的重要坐标,从那时起我就想来这看看,看看这里雄浑的山势。我们追溯黄河源头的旅程来到甘肃,虽然之前也多次走过河西走廊,登上过青藏高原的土地,还真是因为种种原因或是交通不便,或是时间紧,都没有来到过乌鞘岭,这一次,即使是绕一点路,也不能再错过乌鞘岭了。

乌鞘岭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角,是青藏高原的门户,祁连山东端,这里是中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界,地势落差肉眼可见。同时这里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界地带,往北俯瞰便是河西走廊,乌鞘岭也是河西走廊的咽喉和门户,自古就是重要的天然关隘和军事重地。

乌鞘岭还是北部内陆内流河和南部外流河的分水岭,东南季风所能到达的最西端,正是因为如此,干旱半干旱、季风非季风等众多地理要素也是从此划分,是我国自然环境中一条非常重要的界山,这也是我们能从课本中得到的知识。

乌鞘岭并不是一直叫做乌鞘岭,早在东晋时称洪池岭,明代称分水岭,清代称乌稍岭、乌梢岭、乌鞘岭,民国时称乌沙岭,1945年以后通称乌鞘岭。据说"乌鞘"为突厥语和尚的意思,后来的藏语名即据此而来。

随着海拔的升高,呼吸越来越困难,但风景也越来越美,从山下的秋意盎然,逐渐走进了冬天,寒冷的高原大风吹在脸上,冷在身上。来到乌鞘岭,向西望,尽是巍峨的雪山,云雾笼罩,像极了仙境。

这里牛羊遍布,一片繁荣富庶的牧区风光,其实这里自古就是水草丰美的地方,汉代班固所著的《汉书》记载:"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大草原,所以自古畜牧就颇为发达。《五凉志》载:"番族依深山而居,不植五谷,唯事畜牧。"曾出现过"牛羊塞道"的繁荣盛况。看着眼前的场景,牛羊在午后的阳光下慢慢悠悠的吃草,我想这种场景恐怕已经延续了千百年。

在乌鞘岭还有一道独特的景观就是汉长城与明长城交织并行,西汉武帝时期刘彻派大将霍去病率军出陇西,痛击匈奴,收复河西,把河西纳入西汉版图,打通河西走廊,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坚实的基础,霍去病命令下属在令居(今永登县西北)以西筑长城,经庄浪河谷跨越乌鞘岭。

汉长城均为夯土版筑,经千年的风雨侵蚀,如今多已成土埂。沿长城有多处烽燧,如今多已倒塌,看着眼前的汉长城遗址虽然残破且剩余夯土并不高耸,却依然能感到大汉的荣光。

这里的长城是万里长城中海拔最高的一段。由于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生产工具等条件,当年在乌鞘岭上修筑长城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乌鞘岭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多砂石、少黄土。筑长城所需的黄土大多从外地运来。到了明代,汉长城已经倒塌。明朝廷再次修筑新长城。乌鞘岭上的明长城在马牙山的映衬下十分醒目。

乌岭长明长城在沟谷中依山就势,呈东南一西北走向。明代不像汉代一样拥有广阔的国土和强盛的政权,明朝时期乌鞘岭就是国土的西北端,边疆重地,明长城特点鲜明使用土筑,夹杂有少量碎石,夯层厚二三十厘米,残存墙体底宽1.7到4.5米,顶宽0.3到1.5米、高0.8到2.5米,烽台清晰可见。因为高原的烈风让该段长城保存状况并不好。顶部风化侵蚀严重,形似屋脊,已经有多处坍塌成土坡,杂草丛生,一片荒凉。

当我站在烽燧之下时,北风袭来,一阵凉意,看着眼前的场景不禁感叹沧桑变迁。金戈铁马如在耳边,汉将军挥戈驱马踏破乌鞘岭,在匈奴流传一句"失我胭脂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大汉也正是在此处出击直捣匈奴。

两段长城相差1500年之久,或交织在一起,或平行于山岭之上,俯瞰丝毫没有违和感,我想这就是一种中华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汉、明两代虽年代相差久远,虽疆域不同,但大明也是继承了大汉的衣钵,猜想数百年前的明朝将士也盼望着有一位像霍去病一样的将军带领他们所向披靡。

乌鞘岭一个让我向往的地方,来到此处看到长城并行,更是犹如时空穿梭,绝对称得上不虚此行。

来源:旅途琪遇记

免责申明:

   本平台仅限于学术文化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和首发媒介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蔡银花 审核:王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下一篇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玉门市博物馆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