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重新认识裴李岗—裴李岗遗址现场座谈会在新郑举行

摘要:   11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新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协办的裴李岗遗址现场座谈会在新郑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新郑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建超、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主持。  会议现场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11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新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协办的裴李岗遗址现场座谈会在新郑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新郑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建超、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主持。

  

会议现场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十余家科研单位和高校的40余位学者参会。围绕裴李岗遗址发掘收获以及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进行交流与研讨。

  

   周建超表示,新郑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8000多年裴里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2700年的郑韩文化,被誉为黄帝故里、中华第一古都,境内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馆藏文物6万多件,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700余处,是国内为数不多的5次获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县级市。自1977年裴李岗遗址的发掘,到近年来社科院考古所重启考古工作,这对促进新郑市文物保护工作、推动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新郑市将以此次现场座谈会为契机,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文物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为学者工作提供便利,努力将裴李岗遗址研究好、保护好、展示好。

  

   “郑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巩义洪沟遗址、荥阳织机洞遗址发现了距今10万年前后郑州地区古人类的活动迹象;距今3至5万年的老奶奶庙遗址,提供了东亚现代人出现的线索;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密李家沟遗址,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的关键缺环;裴李岗遗址更是展示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早期状态。”任伟在致辞中谈到,裴李岗遗址的考古发现和命名为我们树立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研究的标尺,见证了黄河文化的重要文化基因。下一步,裴李岗遗址的考古科研工作仍要发挥在黄河文化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时代价值,期待各位学者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新郑文物工作,支持裴李岗考古工作,在考古研究、内涵阐释、保护展示、传承弘扬中献言献策、多提宝贵意见。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进入主题发言环节。首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永强助理研究员、王辉研究员分别介绍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以及古环境、地质地貌演变等情况。据介绍,自2018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一工作队重启裴李岗遗址的发掘。将遗址分为Ⅰ、Ⅱ两区,大致可以与依地貌所分东、西区对应。2018-2019年共布方32个,发掘面积约820平方米。

  

与会学者合影

  

裴李岗遗址发掘收获

一、裴李岗遗存部分:

1. 确认裴李岗遗址面积可达5-6万平方米,与贾湖遗址面积相当,是区域内使用时间较长的中心村落。推测裴李岗遗存年代应该在距今8200-7700年前后,延续时间约500年

2.对裴李岗遗址保存状况、堆积特点有了基本把握。裴李岗遗存总体保存较差。地层堆积相对较好的区域位于Ⅰ区东段地势较低的区域,可能水渠下压的遗址南段会保存稍好一点。其余部位多仅存灰坑底或墓葬。

遗址地层关系确认了红黏土层属生土堆积,裴李岗墓葬全部开口在耕土层或扰土层下,打破红黏土层,较深的墓葬打破水波纹层甚至红沙土层。墓葬深浅不代表时代早晚,可能与地势、埋葬时间先后和挖掘墓坑深度不同有关,需放弃以前墓葬存在上下层墓的认识。灰坑本身较浅,且多剩底部,因此显得较高,也显示并非既往认为的裴李岗遗存都是灰坑晚于墓葬。这些地层关系不明可能是既往裴李岗遗存分期分歧较大,早晚关系混乱的原因之一。

出土遗物

3.在遗址南部新发现墓葬区,尚不清楚分布范围及面积大小,破坏严重。新墓葬区的发现,对遗址的使用时间、人口规模、繁荣程度产生新认识。依照采集、发掘石磨盘数量近60件。

4.墓葬新发掘仅2-3座,尝试了薄荷醇加固易碎骨质遗物提取。在鼎内检测出了稻、黍植硅体,与浮选结果一致。石质遗物及壶耳中发现有麻纤维。另外发现有染(蓝)色纤维。

5.红黏土生土层的确认,说明裴李岗人群是在大暖期后相当长时间才选择裴李岗遗址定居。周边地质环境考察,对复原裴李岗遗址古环境、古气候、地质地貌及水文条件提供了更科学的资料。

6.传统考古观察、岩相检测、元素分析、实验考古相结合,对复原治陶工艺将起到新的促进。浮选结果。动物遗存初步鉴定有较多鱼骨、发现有龟甲碎片等。对研究裴李岗时期低水平食物生产阶段人群生计结构、农业起源和初步发展、动物驯养等方面将提供新认识。可能会打破既往认为裴李岗遗存(原始)农业较发达的认识。

7.对“考古”的“考古”,补充既往资料缺陷,一是对已发掘区域的再发掘,二是对已发掘遗物的再研究。

二、旧石器晚期部分

1.确认郑州西南地区普遍存在“红黏土层-红沙土层-马兰黄土层”的“三叠层”序列。对研究郑州西南地区新旧石器过渡提供了新的地层参考标尺。发现了距今3万年前后的旧石器晚期遗存,大大提升了裴李岗遗址的内涵和地位。

2.确认距今2.6万年的旧石器晚期晚段遗存属细石叶、小石片工艺。更早的下部堆积则不见细石叶工艺,甚至也不见石叶工艺,多为小石片工艺。但地层上延续紧密,未见明显地层分层及堆积间歇,对研究中原地区旧石器晚期石器制造工艺的转变提供了与既往认识不同的资料。

3.裴李岗遗址旧石器晚期遗存堆积深厚、连续,目前旧石器遗存堆积厚度达到225厘米,分布面积较大,应超过5000平方米以上。以黄土堆积为主,保存状况较好。发现的零星碎骨渣、牙齿、磨盘、鸵鸟蛋装饰品加工、半截烧过的石头表明,遗址中应存在临时营地、火塘等设施,对研究中原地区旧石器晚期生业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十分重要,值得进一步发掘。

学者考察遗址

与会学者发言

  交流与研讨环节,与会学者表示,裴李岗遗址的新一轮发掘发现了确凿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修正了过去模糊的认识,尤其是为认识墓葬、农业发展水平提供了新证据;进一步填补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生活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并相继开展了多学科合作。对于如何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学者认为,可从裴李岗内部聚落入手,寻找居住、活动面,期待能发现居址、环壕等遗迹,同时,尽快在裴李岗遗址周边地区开展系统调查,在探索中原地区新旧石器过渡时开拓新视野。

  编辑:张小筑

  审核:李 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下一篇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