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佛光寺

摘要: 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山东北25公里的佛光新村,因为历史悠久而且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所以佛光寺又有“亚洲佛光”之称。(上图:林徽因考察佛光寺经幢) (上图:林徽因与宁公寓塑像)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一499年),至隋唐时期寺院十分兴盛,闻名于长安、敦煌甚至日本等地,因此当时有“走马观山门”之说。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大举灭佛,寺宇被毁,到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由京都女弟子 ...
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山东北25公里的佛光新村,因为历史悠久而且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所以佛光寺又有“亚洲佛光”之称。 

(上图:林徽因考察佛光寺经幢)           (上图:林徽因与宁公寓塑像)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一499年),至隋唐时期寺院十分兴盛,闻名于长安、敦煌甚至日本等地,因此当时有“走马观山门”之说。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大举灭佛,寺宇被毁,到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由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布施重建,现殿内仍保存有其塑像。1937年6月,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等人曾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  

  佛光寺坐东向西,依山而建,东、南、北三峰环抱,西面地势低下开阔。全寺共有殿、堂、楼、阁共计120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建筑例如山门、伽蓝殿等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上右图:东大殿模型) 

  东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是寺内的主体建筑。大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四阿顶,且屋顶比较平缓,用每块长50厘米、宽30厘米、厚2厘米多的青瓦铺就。殿顶脊兽用黄、绿色琉璃烧制,造型生动,色泽鲜艳。大殿前檐当中五间安有大型板门,两尽间及两山后安直棂窗。  

  东大殿的斗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特征。经过测量,东大殿斗拱的断面尺寸为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3.96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同时,大殿梁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这种梁架结构的使用时间,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最早的。 

  东大殿内部墙壁有唐代壁画十余平方米,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上千个人物连同他们的饰物、衣纹,画得都很细腻。而且大殿的左右四根梁下,还有不少唐朝人留下的题记,例如“敕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功得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等,字迹非常清楚,是珍贵的唐人墨迹。 

 

  (上右图:文殊殿五百罗汉) 

  文殊殿位于寺门内北侧,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修。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梁架使用了粗长的木材,且梁架之间用斜木相撑,构成类似今天的“人字柁架”。这种建筑方式不仅增加了跨度,减少了立柱,而且还加大了殿内空间,使得大殿更加宽敞明亮。殿内佛坛上塑有七尊塑像,中为骑青狮的文殊,两旁为胁侍菩萨。东西墙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的彩绘,现仅存二百四十五尊。 

  东大殿南侧是建于北齐的祖师塔,塔的平面呈六角形,青砖砌筑,高8米,外观分作两层,第一层中空,正西面开扁平拱券门,顶上用莲瓣形的火焰作为券面装饰。塔身其余五面均素面无华。上层各角砌有束莲式倚柱,正面装饰有火焰式券拱假门,角柱的柱头、柱脚和柱中都以捆束莲花装饰,富有印度佛教石刻的风格。整塔的造型与建造艺术风格独具,是古塔中十分罕见的,并弥补了南北朝中期佛塔实物的空白,是佛光寺创建时期保留至今的唯一实物。 

  另外,佛光寺内还保存有魏、齐、唐、宋等朝代的石刻经幢,其中有唐代墓塔4座,经幢两座,这些墓塔和经幢形制奇特,建造技艺亦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961年,佛光寺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