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讲座回顾丨丁忠明:X—CT技术在考古与文物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2020年10月18日下午,长风论坛(鳌山026期)之“X—CT技术在考古与文物研究中的应用”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丁忠明副研究员,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全玉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丁老师以X—CT技术在上海博物馆的应用情况为例,阐述了该技术无损、直观、准确的优势。丁老师进一步指出X—CT技术主要用于 ...

  2020年10月18日下午,长风论坛(鳌山026期)之“X—CT技术在考古与文物研究中的应用”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丁忠明副研究员,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全玉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丁老师以X—CT技术在上海博物馆的应用情况为例,阐述了该技术无损、直观、准确的优势。丁老师进一步指出X—CT技术主要用于研究文物的内部信息,展示古器物的制作技术,进而解读古代工匠的制作思想理念。围绕这个主题,讲座的主体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制作工艺研究”,涉及青铜器、漆器、佛像、瓷器等器类。首先,丁老师简要介绍了皿方罍钮盖的CT扫描情况,并指出钮盖内部加强筋、盲芯和泥芯撑的具体位置。钮盖内盲芯上发现上中下三排泥芯撑,下层共计六枚。根据扫描的平面图可知,钮盖内泥芯撑的设计优先于加强筋。泥芯撑形状为楔形,其形制可能与时代、地域有一定关系。丁老师认为商周时期泥芯撑可分为防偏泥芯撑和受力泥芯撑两种,防偏泥芯撑形状特定,为了美观所以与外部连接处小,起到防止盲芯偏移的作用;受力泥芯撑位置隐蔽,与外界连接面较大,起到支撑盲芯重量作用。同时,丁老师还通过皿方罍、鸟斝、芮伯壶、子仲姜盘等典型案例介绍了铸接销技术。

  其次,丁忠明老师分析了剔犀云纹圆盒(南宋)、剔红双龙纹圆盘(南宋)、黑漆莲瓣形奁(南宋—元)等漆器的CT扫描图像,确定了木胎胎体属于圈叠胎,并由小木片组合而成。木片首尾相接处使用漆灰钉加强连接,进而明确了该种制作技术从南宋到明清都有传承。

  再次,丁忠明老师分享了一尊鎏金铜坐像的扫描图像。其内部残留有部分范,上部发现较多插针(支钉)痕迹,插针起到加固作用,认为这是失蜡法铸造的一种特征技术。另外,一尊宋代佛像底部有一肉眼可见的缺口,内部有小件器物。扫描后可知其为两金属管、一铃铛、一圆形和一菱形组合体的金属片。

  最后,丁老师介绍了一尊康熙时期青花果树纹油醋瓷瓶。CT图像表明瓶体中部存在隔断,可以盛放两种液体。通过对扫描图像的分析,可以判断两瓶口是在器体之上贴附制作而成,口内部有釉层。其中一个瓶口的口沿至颈部发现有两条对称的缝线,表明瓶口是对半组合而成。瓶颈内部连接处发现一圈凸起,应为瓶口粘连器身的制作痕迹,外部可以抹平,内部未经修饰。

  第二部分为“真伪鉴别”。通过CT扫描可知,可发现上博馆藏的一件青铜斝虽然足有金属芯和芯撑,但器表纹饰凸起部分有后期焊接痕迹,所以该器为真器假纹。另一青铜卣的盖钮原本为实心花形,器身有四贯耳。通过扫描图像也可得知作伪者为提升其经济价值,在盖钮外覆盖一新钮,并在器身上增添四耳。此外还有一件剔黑喜鹊芙蓉纹莲瓣形盘,可据内部胎体技术判断为伪器。

  第三部分为“出土文物的原位检测”,即根据扫描图像上器物的位置、密度、形状可以对器物进行大致解读。上海青龙镇隆平寺地宫出土铁函在开函前进行CT扫描,发现里外共有三重套函,推测铁函内有穿孔佛珠、贴金像、金属坠脚等。打开铁函后发现释迦摩尼涅槃像、银质未敷莲坠脚等遗物,与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更为重要的是,X—CT技术可以完整保留器物内部的原始立体数据。

  第四部分“修复痕迹检测”围绕一件受损的非洲木质面具展开。该面具在国内展陈时面具顶部的木角断裂,为了了解修复后的状况,通过X—CT技术进行检测,进而在木角上发现原有的修复痕迹。结合不同角度获得的扫描图像,可以确定该面具在原先的修复中使用了螺栓作为加固连接材料。

  第五部分“表面信息提取”介绍了一件战国铜戈,铜戈上有刻铭,但因覆盖铜锈且刻铭较浅而无法完整释读。得益于X—CT技术,研究人员在扫描图像上可清晰分辨出铭文,也为类似铜器上的铭文释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综合X—CT技术的实际应用,丁老师指出CT检测可以展示器物内部结构、解读分铸技术的连接结构、提取铸造工艺信息、鉴别器物真伪。丁老师认为在文物制作技术研究中,很多问题或需联系当时社会的审美、文化等历史背景,或需结合文献资料等知识去解读。通过制作结构的新发现与认知,从直观的结构去研究古代工匠制作中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深挖其表象下蕴含的内在逻辑和工艺流程,进而从一个侧面去解读社会文化。

  在讲座互动环节,丁忠明老师与老师、同学们就皿方罍的铸接销是否和器体一体铸造,CT图像中失蜡法制作佛像的证据,铜器中是否发现芯骨,泥芯撑技术和金属垫片以及时代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最后,王全玉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感谢丁忠明副研究员的分享。本次讲座采用线上模式进行,山东大学及其他高校及考古文博单位的一百余位师生参与了学习讨论。

  (图文转自:“山大考古”公众号)

  责编:韩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下一篇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