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四十年代水野版云冈图集:第五窟

摘要: 5窟前室阁楼北壁佛像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个,石雕造像5.9万余尊。佛像至高者17米,最小的仅2厘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是一座石窟艺术的宝库,集中、西文化为一体,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瑰宝和人类古代文明结晶。鲜卑拓跋部作为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 ...

5窟前室阁楼北壁佛像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

东西绵延1公里,

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个,石雕造像5.9万余尊。

佛像至高者17米,最小的仅2厘米,

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是一座石窟艺术的宝库,

集中、西文化为一体,

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文化瑰宝和人类古代文明结晶。


鲜卑拓跋部作为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入主中原后,为缓和日益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必须寻求一种符合各方利益的统治思想。史载北魏开国诸帝,皆为佛、道并奉,也重用像崔浩那样的儒士,在儒释道的博弈中,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最终胜出,道人统(统辖僧徒)法果提出"太祖明睿好道,即是当令如来”(《魏书·释老志》),这种“皇帝即如来”的思想被北魏佛教界长期继承。虽然如此,但佛教在北魏的发展也是一波三折,太武帝拓跋焘于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下诏毁灭佛法,致使“土本官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演变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灭佛事件。直到文成帝拓跋睿即位后,下诏复法,佛教又以更大的势头发展起来,云岗石窟的营造便是复法运动的重大举措。

云冈石窟的开凿按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460年)起算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止,前后60多年。根据石窟的形制和造像风格,可分作三期:第一期开凿于文成帝时期,约公元460—465年,为著名的昙曜五窟(16—20窟);第二期开凿于文成帝死后至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约公元470- 494年,主要石窟有五组,其中四组双窟(7、8窟,9 10窟,5、6窟,1、2窟),一组为三个窟(11—13窟);第三期开凿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年间,约公元494—524年,主要洞窟分布在20窟以西,中小窟龛自东迄西遍布崖面(4、14、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部小窟,4—6窟间小窟,大都属于这一期)。

对云冈石窟的研究自古有之,然真正学术意义上的研究始于近代。1902年6月,日本学者伊东忠太等在中国进行考察旅行,无意中发现了北魏石窟建筑群,随后他发表了《云冈旅行记》《支那山西云冈石窟寺》,引起世界学术界的注意与兴趣,中外学者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云岗石窟研究。法国的东方研究专家沙畹,将其收集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照片与图录,著成《华北考古学使命记》。中国学者陈垣、梁思成、周一良、戴蕃豫的文章,则重在解析云冈历史,介绍邻邦的研究成果,最初的探讨以云冈石窟的艺术形式与艺术来源为主。

1938年~1944年间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对云冈石窟进行深入调查,并将其摄影、实测、线描、拓片、论文等研究成果结集为16卷本《云冈石窟》臣著,1951年~1956年陆续出版。此套《云冈石窟》独有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非常珍贵,在云冈石窟研究方面具有开拓性意义。

如今再版的水野清一《云冈石窟》及新近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云冈石窟》价格非常人所能承受,而且有些洞窟因特殊原因一般人也无法全方位观摩,介于此,特将水野1938年~1944年间拍摄整理的电子图片分享,以便大家对云冈石窟造像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此套电子版清晰度较高,有需要者可文末扫码获取。本篇介绍第五窟。

| 第五窟 |

  北魏统一北方地区后,如何巩固政权、统治以广大汉族为主的各族民众,成为摆在北魏最高统治集团面前的问题。佛教一直被尊崇为北魏国教,从献文帝时代开始,云冈石窟皇家工程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云冈建设进入了洞窟形制多样化、图像内容多元化的快速发展轨道,石窟的营造在孝文帝太和年间达到鼎盛。

  而拓跋鲜卑传统规制的政治构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统治者必定要在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这就是孝文帝的 “汉化”改革。与此相对应,云岗第二期营造的石窟无论在形制和造像风格上,也呈现出“汉化”的特点。

与一期石窟相比,二期发展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二期石窟的形制,平面多呈方形,并出现了前后室,顶部雕有平棊藻井;有的洞窟中部雕有方形塔柱,后璧凿有隧道式巡回参拜的甬道;汉魏以来分层分段附有榜题的壁面布局和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屋形窟、屋形龛)及装饰增多;利用开凿的石窟壁面雕造小龛的作法开始出现;造像已少有一期那样雄伟大像,佛、菩萨面相丰瘦适宜,表情温和恬静;佛装由印度式改为中原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出现褒衣博带式佛装。在此前后,菩萨像也采用头戴花蔓冠、身披帔帛、羊肠大裙下摆飞扬的新样式。四壁供养人行列,早期多为鲜卑人“夹领小袖”装束,晚期则穿汉族宽服。凸起的繁细衣纹,被简化的雕刻较深的直平阶梯式衣纹所代替,意在增强立体感和写实性。

  二期石窟多开凿时间相同、布局相近、内容相连的双窟,很可能和当时尊奉孝文帝拓跋宏、太皇太后冯氏“二圣”有关。

  第5窟与第6窟是毗连一体的双窟。其外是进入云冈石窟山门最先仰面看见的巍峨高耸的木构楼阁,5、6窟木构阁楼并连,朱红柱栏,琉璃瓦顶,远望金碧辉煌,气势不凡,为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集资重建。

  

  5窟前室阁楼北壁佛像

  

  第5窟是中期开凿的一个比较成熟的洞窟,整体洞窟平面呈椭圆形,顶部为穹窿顶,现存大小造像2300余尊。窟中央雕有释迦摩尼坐像高达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膝上可站100余人,塑像着双领下垂袈裟,结珈趺座,通体经后世彩绘,身后的火焰纹背光直抵窟顶,气势雄伟壮观,其左右各雕一尊立佛,共同构成三世佛。前室北壁东侧坐佛头微低,长眉,细目,高鼻,薄唇,微露笑容,堪为雕刻精品。

主窟

前室阁楼

窟前寺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文章已于修改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下一篇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云冈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