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泉州究竟是怎样的与众不同,究竟具有怎样的世界性 ——2020年泉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摘要:   泉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海港城市,城市考古和中外文化交流考古是两项重要的历史时期考古工作,泉州有这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了推进泉州城及其相关考古学术研究,加强交流、弘扬泉州文化,集思广益,助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2020年12月11日-12日,泉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

  

泉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海港城市,城市考古和中外文化交流考古是两项重要的历史时期考古工作,泉州有这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了推进泉州城及其相关考古学术研究,加强交流、弘扬泉州文化,集思广益,助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2020年12月11日-12日,泉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具体承办,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协办。

开幕式现场

   中共泉州市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张永宁,福建省文物局谢平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施劲松副所长参加研讨会并致辞,泉州市人民政府周真平副市长主持开幕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北京、河北、浙江、福建、广东、陕西、南京、宁波、开封、扬州等省市考古文博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扬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南方文物》、科学出版社、当代中国电视艺术中心等相关机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会议上有27位学者发言,另有7位学者提供了文稿,主要包括主旨发言、发掘汇报和专题研讨三个部分,内容以泉州相关的考古研究为主,同时涉及福建、浙江、陕西、河南乃至全国的相关考古研究。参会人员还前往南音艺苑观看了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前往开元寺、南外宗正司遗址、市舶司遗址、天后宫、德济门遗址、市考古所、府文庙、老君岩、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地进行现场考察。

  

开幕式现场

  

   中共泉州市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张永宁致辞中指出,这次研讨会是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考古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具体行动,对推动泉州古城的保护、研究、展示和宣传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泉州市形成多方共识,全力申报世界遗产,就是为了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谢平表示,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泉州城的保护和考古研究、发掘工作,去年来泉州城考古发掘硕果累累。此次与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从不同的视角梳理、研究泉州城的历史文化,将能更好阐释泉州城的历史和现实价值,真正让历史发声,让文物说话,让人们认知泉州古城,尽而提升泉州在国际国内业界的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施劲松指出,泉州无论在地理上还是文化上,它都背靠内陆,面向海洋。从这个角度看,泉州城考古的意义就不限于一个城市,也不限于一个区域。泉州无论是在过去作为沟通东西方的港口、还是在今天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它都具有世界性。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揭示出这种世界性。

  

访泉州考古所、现场研讨

参观泉州市舶司遗址

  

主旨发言

   杭侃作了题为《泉为大邦:有关泉州城的读书札记》的主旨发言,他根据实地考察和广泛研究,指出泉州的史料和遗迹都很丰富,对它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现于文献中的古城址的微地貌对于研究城址的变化是很重要的信息;泉州城是以海外贸易,著称的港口城市,城防、海防体系和经济腹地都应该纳入相关研究中。

   董新林作了题为《关于泉州城市考古的几点思考》的主旨发言,首先介绍了城市考古的概念、城市考古的发展史、城市考古培训班和辽上京城市考古的一般做法;接着针对泉州古今重叠型城市,提出关键性的遗迹进行解剖,才能获得科学有效的城市考古信息;同时指出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应是对这个历史文化名城进行科学保护和展示利用的重要契机。

发掘汇报

   汪勃《泉州城的相地选址和重要建筑朝向与泉州南外宗正司、市舶司遗址的考古发掘》介绍了2019-2020年泉州南外宗正司、市舶司的发掘收获,指出泉州开元寺内的大雄宝殿中心和东塔、西塔的塔心构建成了营建用测绘系统,唐五代至宋元乃至明清时期泉州城及重要建筑的修建或均与该测绘系统关系密切;根据2019年考古发掘和相关堪舆思想,推测八卦沟以南的马坂巷和水门巷为中心的区域或即宋元泉州市舶司/务遗址之所在。

   沈睿文《安溪青阳冶铁遗址》介绍了2019-2020年青阳冶铁遗址发掘情况,指出这是国内首个科学考古发掘的块炼铁冶铁遗址,碳14年代测定和陶瓷类型学研究表明其生产集中于宋元时期。通过金相分析可知,这里有着生产块炼铁、生铁和钢及独特板的结层处理、垃圾处理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而这些铁产品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商品。

   羊泽林《2020年德化尾林、内坂窑考古发掘收获》介绍了2019-2020年尾林窑和内坂窑的发掘,指出此发掘揭示了德化窑宋元龙窑至明清横室阶级窑的发展演变过程,填补了德化窑古代窑业技术史的缺环;作坊区发掘为完整展示德化古代制瓷工艺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采集的200多件窑址标本建立数据库,为以后开展德化窑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基础。

  

会议现场

专题研究

泉州城规划、遗产保护

泉州港、海洋贸易

   韩建华从泉州古今重叠型城市角度出发,提出科学考古发掘、保护和展示的方法。林瀚、傅恩凤、汪勃认为泉州城是整体规划、有序修建的,衙城、子城、罗城、翼城的修建及其城门位置的选址等都与相关测绘系统关系密切。刘学奎、王新天指出晋唐时期,泉州逐步完成了从“江城”向“海城”的转变。晚唐五代,实现了从“护君”到“卫民”和“护商”的转变。郭妍利、卢嘉媛指出泉州城的规划布局是这一时期海港城的代表,具有开放性、商业性、自给性特点。武廷海、叶亚乐指出成型于唐至五代的开元寺等主要建筑群和城市空间骨架得到继承和发展,成为今天泉州的建城遗产,其空间分布上体现整体性,其价值内涵上存在关联性。吕秀家指出宋元时期,泉州城为贸易的集散区;泉州湾的港口进出口贸易均发达,也是官方外交的港口;围头湾、石湖码头以出口贸易为主。吴金鹏、陈思指出泉州作为世界性贸易大港,安平桥的建造是适应海外贸易扩展的需要,同时也进一步促进海洋贸易的发展。

宋宗正司与宋元市舶司相关研究

   王三营介绍了开封运河遗址的发掘,以水运的重要性证明泉州港口在宋元时期的重要地位。石自社推测西外宗正司可以位于东城官署区内,西京敦宗院应与其管理机构西外宗正司相距不远,或位于东城东面的洛北里坊区内;同时介绍了隋唐洛城相关考古发掘收获和保护、利用工作。闫璘指出西外宗正司与赵构的“行在”在江淮之间停留一年有余,是北上派与南下派之间的博弈,宋高宗赵构在两者之间做出的妥协。刘翀提出宋初设广南路市舶司和两浙路市舶司,主要是继承于唐代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熙宁年间泉州港成为新的商贸中心,朝廷则设福建路市舶司。黄必应通过对历史文献和九日山祈风时刻所载市舶司信息的考辨,总结其兴废存续之不同阶段的特征并分析其发展演变的历史逻辑。梁源梳理了福建地区出土的汉至清代有图像和地层信息的瓦当材料,总结了福建地区各时期瓦当的主流形制演变和地方特征。

  

建筑、墓葬、碑刻、瓷器等相关研究

   黄明珍指出泉州真武庙保存有“承信郎”铭文和石柱础等宋代建筑构件,以及历代捐资倡修的历史信息,印证了真武庙是始建于宋代的官方祭海场所,并沿用至今。何振良探讨了泉州府文庙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并提出要在保护规划下推进管理、加强法规和宣传、鼓励科学研究、有效利用与管理相结合的几点看法。

   许超指出泉州地区两晋南朝至隋唐时期的墓葬空间分布的变迁反映出泉州地区开发的路径与方向,对墓葬中的人物、职官、地名等信息的研究,显现出了北方移民的涌入与本地土著间相互融合、共同开发的过程。卢亚辉以泉州、福州、漳州地区出土神煞俑的唐墓为中心,对唐末五代移民进行考古学的观察与研究,认为上述三地墓葬中见腰坑,且出土神煞俑唐墓墓主的身份,极有可能是北方移民或其后裔。汪华龙指出清江门,应是唐宋间泉州罗城7门之一的曾用名。清江门的所在,或与泉州旧名“清源”,及晋江、洛阳江有关。考诸文献,两宋时期,清源山为城北山镇的观念似未形成。清江门,当在罗城滨临晋江一线,或较可能是临漳门旧名。

   刘震通过2019年出土的第二块泰米尔、汉文双语碑铭提出了新释读,获得了诸如立碑年代、寺庙的名称、施建者等相关信息。

   栗建安详细介绍了泉州市历年考古调查、发掘的相关遗址出土的宋元时期陶瓷器,指出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世界商贸中心在海上丝绸之路陶瓷贸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黄建秋分析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出土的墨书陶瓷器,其墨书书写者可能是大集团、小集团、个人等,为研究宋元泉州陶瓷器贸易方式提供了佐证资料。王睿指出宋元城市、沉船等遗址中发现的墨书瓷器所体现的商业行为就是通过模糊其形而不模糊其意的方式来标识商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施劲松在会议总结中指出研讨主要涉及泉州城市发展史的研究和泉州作为世界性港口两个主题,具有长时段、多层面、立体化的特点。“泉州究竟是怎样的与众不同,究竟具有怎样的世界性”,这是我们需要继续回答问题。他建议,今后泉州考古发掘和研究注意三点:第一,泉州对外贸易对当时社会影响的深入探讨;第二,有条件的情况下,研究泉州的同时也要关注海上丝绸之路在国内、国外的其他节点,充分认识影响的双向性。第三,泉州考古需要多机构、多学科合作共同推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王睿

泉州申遗办副主任、市文旅局副局长 吕秀家

编辑:张小筑

审核:李 政

考古新发现投稿邮箱

kaogufaxian@vip.sina.com

中国文物报《考古专刊》投稿邮箱

wwbkaogu@163.com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文章已于修改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下一篇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