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萨帕利特佩 (Sapalli Tepe) 遗址

摘要: 萨帕利特佩遗址位于阿姆河右岸的台地上, 东南距乌兹别克斯坦铁尔梅兹市46公里。周围均是棉田,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遗址原呈一土丘状, 1971年进行了完整发掘, 确认其为青铜时代的聚落遗址。遗址主体形制类似一个方形的堡垒或要塞, 边长82米。周围用泥砖砌墙, 墙残高1.5、厚1.7米, 泥砖规格为42×20×10、44×22×12和46×24×13厘米。沿着每堵墙的内侧, 均 ...

萨帕利特佩遗址[2]位于阿姆河右岸的台地上, 东南距乌兹别克斯坦铁尔梅兹市46公里。周围均是棉田,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遗址原呈一土丘状, 1971年进行了完整发掘, 确认其为青铜时代的聚落遗址。遗址主体形制类似一个方形的堡垒或要塞, 边长82米。周围用泥砖砌墙, 墙残高1.5、厚1.7米, 泥砖规格为42×20×10、44×22×12和46×24×13厘米。沿着每堵墙的内侧, 均有两排类似狭窄走廊的房间。堡垒中央为一开阔地, 可能是广场, 其四周坐落着用以生产和生活的建筑, 由若干小房屋组成, 每座房屋内都有一个统一形制的拱形炉灶。一座小墩与堡垒毗邻, 其性质难以确定。据估计, 这一设防居地可容纳的居民数量约为230~250人 (图一三) 。

遗址内还发现有138座墓葬, 位于居地内部, 是置于地面下的专门墓室, 有的则置于建筑物的墙角下。墓穴均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竖穴土坑, 深约2米, 墓口以泥砖封堵。有的使用木质葬具, 人骨多为屈肢葬, 男性右侧身, 女性左侧身。墓葬出土有大量随葬器物, 以陶器和青铜装饰品为主, 还有以谷物和肉类食品随葬的习俗 (图一四) 。很少见有殉牲、火葬和二次葬的现象。另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有的墓葬内发现有葬具和随葬器物, 但是没有人骨和埋葬痕迹, 可能是衣冠冢。

房屋和墓葬中均出土有丰富的遗物, 包括陶器、石器、青铜器及骨器等。根据出土物的14C测定, 该遗址的年代约在公元前17~前15世纪。

以该遗址命名的萨帕利文化, 代表了以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南部为中心的北巴克特里亚地区的一类青铜时代晚期定居农业文化。该文化可分为四期, 先后为萨帕利期、贾尔库坦期、库扎林克西期和莫拉利期, 并且从早到晚有向东北扩张的趋势。

萨帕利文化流行设防聚落和洞室墓, 衣冠冢较为多见。陶器多为轮制, 也有模制, 质量很高, 经常施以白色陶衣, 且经磨光, 典型器形有高柄盘、高脚杯、带流壶、高颈壶、盆、折腹罐、侈口罐等 (图一五~一九) 。青铜器多为砷铜制作, 包括斧、矛、镞、鱼钩、壶、簪、镜等, 其中女性墓中的青铜装饰品最为精美, 发现有头部为圆花形或山羊形的铜簪 (图二〇∶4~14) 。石器大多为通体磨制, 也有一些细石器, 主要器类有磨盘、研磨器、拍、镞、锁状器等。另外还有印章 (图二〇∶1~3) 、木制容器、篮筐和皮革制品, 有的墓葬中甚至发现有丝绸。

图一五陶高柄盘   下载原图

图一七陶高脚杯   下载原图

萨帕利文化和其西侧木尔加布河流域的奥钦文化、东侧瓦赫什盆地的瓦赫什文化、东北侧彭吉肯特谷地的萨拉兹姆遗址和费尔干纳盆地的楚斯特文化等均有密切联系。而萨帕利特佩遗址作为该文化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最好的完整聚落,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一六陶高柄盘   下载原图

图一八陶侈口罐   下载原图

分类: 中文 相关遗产点 遗产数据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