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学习中山篆 看《战国中山三器铭文》

摘要:   近日,收到了河北博物院郝建文先生编撰的《战国中山三器铭文》一书。披览是书一过,获益良多。当即致电表示祝贺,并聊到书前书后的一些事儿。放下电话,仍觉意犹未尽。索性展笺,谨陈数语,略发拜读之后陋见,亦求稍尽钦敬前辈及同道之鄙意。  众所周知,在汉字发展史中,战国时期列国文字的形体结构和书写风格差异极大。这种差异固然并非体系的不同 ...

  近日,收到了河北博物院郝建文先生编撰的《战国中山三器铭文》一书。披览是书一过,获益良多。当即致电表示祝贺,并聊到书前书后的一些事儿。放下电话,仍觉意犹未尽。索性展笺,谨陈数语,略发拜读之后陋见,亦求稍尽钦敬前辈及同道之鄙意。

  众所周知,在汉字发展史中,战国时期列国文字的形体结构和书写风格差异极大。这种差异固然并非体系的不同,仍旧统属于汉字系统。但就其外在表现而言,与此前的商周文字和此后的秦汉文字相比,缺乏统一性。这一特点,造就了战国文字争奇斗艳、百花齐放。而1977年在河北省平山县出土发现的战国中山国文字,则是战国文字百花园中极为鲜亮的一束花朵。四十多年来,战国中山国文字逐渐从古文字学等学术研究的材料扩展为书法爱好者的学习对象和创作源泉。这个过程中,考古文博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厥功至伟。其中,率先摹制中山国出土文字材料的老前辈张守中先生无疑应居首座。他的《中山王厝器文字编》于1981年甫经中华书局推出,即告风行四海。而且其影响远超学术界,逐渐引领了社会上的一股书法新潮,进而战国中山国文字有“中山篆”之名。不过,如今年逾八秩的张守中先生从不以此自矜,只是一贯低调做人行事。

  战国中山国文字见于铜器、玉器、木器及守丘刻石等物质载体之上,而以著名的“中山三器”(即王厝铁足大鼎、王厝方壶、胤嗣圆壶)最为著名。而诸多习练、创作者的参考资料,除了集体科研成果的考古发掘报告之外,无疑还是相关出版物上披露的那些文字。惜乎这些资料就书法练习而言,无论是拓本、照片还是摹本,普遍字体偏小,有的还比较模糊,不容易由此体会古人书法(包括铭刻/铸)的技法、思想和神韵。如果有一本字帖,该有多好!

  正当此时,郝建文先生慨当此任,在短时间内推出《战国中山三器铭文》一书,可谓应时之作。是书以书法部分作为主体,每页上有摹本,中有隶定之字,下有对应文字放大的拓片。拓片上的文字高约寸许,大约为原大的三四倍,笔画格外清晰。有的拓片还是四十多年前文物出土不久由著名学者商承祚先生手拓,可谓弥足珍贵。此外,还有三器的照片及其简要说明,铭文拓片的局部或全部(并附比例尺),以及全部释文。这样的安排,可以使读者既能看到单字的样貌,又能对器物本身有更深的体会,可谓两兼。

  就摹本而言,既是创作又非创作,忠于原文是第一要务,断不可另出机杼。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极其不易。没有非凡功力的话,要么走形失真,要么板滞无神。张守中先生多年前曾以七绝一首予以概括:“篆书难写最中山,目秀眉清铁笔传。我辈毛锥摹效苦,三分相像已足观。”张守中先生以临摹多种书体古文字传神、忠实而著称。就连他都有这样的感叹,可想而知这样的挑战会有多大!

  为了做好此事,郝建文先生在河北博物院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领导支持下,走进展厅、深入库房,仔细观摩记录铜器铭文。复以硬笔精心摹写不止一次,前后何止万字。择其善者而成摹本,最终凝为千言。一般而言,以毛笔摹写入手较易,因为毛笔容易表达线条的粗细、转折和变化。而以硬笔则不容易收到良好效果。但通观全篇摹本,逐字交代清楚,点画分明,气韵生动。有的文字,拓片和摹本有所不同。这种区别主要体现为某些装饰性笔画上。拓本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无法表现。经由郝建文先生仔细观察,得以清晰起来。此外,所录释文采用了最新研究成果,有的字也与以往的隶定有所不同。我想,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要与时俱进。读者尽可以由此而作出采择。总之,郝建文先生的思考,以及临摹过程本身,可想而知付出心力极大,也都是精心研究的产物。即便单就临摹而言,铁画银钩,极具功力,故而不可仅仅视为单纯的技术活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文物出版社推出的这本书,装帧设计颇具匠心,采用大12开本,封面衬以王厝方壶铭文拓片,内文采用淡米色护眼纸张,扉页题签则是张守中先生笔力依旧劲健雄强的墨宝,48元的定价也非常友好。文物出版社曾经出版过战国中山国的几部考古报告。《战国中山三器铭文》一书,也可以视为大家与战国中山国文化再续前缘的又一协作成果,堪称佳话。

  说来也巧,郝建文先生与战国中山国文字的确有缘。中山三器出土地与他的出生地近在咫尺。相关的考古收获,他在儿时就曾与闻。年方十七的他,一入文博行业,就在发掘战国中山国考古遗存的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供职,并有缘接触中山国出土的文物,直接参与相关考古工作,重点从事考古绘图和文物绘图。自幼喜欢书画的他,上班不久就在恩师张守中先生的指导下学习,绘图技艺得以提升。艺术院校的深造也使他如虎添翼。他曾在河北工艺美术学校、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系统学习,还曾赴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专项研习,专业水平大有精进。十年前,他又转到河北博物院工作,展厅里的文物和展览就是他的工作对象。日日耳濡目染,时时心摹手追。对他而言,《战国中山三器铭文》的问世,可谓既是缘分所致,更是理固宜然。

  如今,文物考古事业越来越为众人瞩目。窃以为,郝建文先生精心编撰的《战国中山三器铭文》一书,就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具体尝试。在汉字良好适应信息化大潮的此刻,翻开此书,不仅可以欣赏到文字之美、艺术之美、文明之美,更可以体会我们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血脉当中永恒的基因、不竭的动力和深邃的内涵。最后说一句:喜欢中山篆,学习中山篆,不妨从《战国中山三器铭文》一书开始。

(图文转自:“博物馆中国”公众号 原文刊于:《中国文物报》2020年12月29日第8版)

附:

战国中山三器铭文

基本信息

作者:郝建文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8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8月

印次:1

ISBN:9787501067244

内容简介:

  书以书法部分作为主体,每页上有摹本,中有隶定之字,下有对应文字放大的拓片。拓片上的文字高约寸许,大约为原大的三四倍,笔画格外清晰。有的拓片还是四十多年前文物出土不久由著名学者商承祚先生手拓,可谓弥足珍贵。此外,还有三器的照片及其简要说明,铭文拓片的局部或全部(并附比例尺),以及全部释文。这样的安排,可以使读者既能看到单字的样貌,又能对器物本身有更深的体会,可谓两兼。

目录

出版说明

中山王罾圆鼎

中山王罾方壶

中山胤嗣圆壶

编后记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