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南阳发现岩画天文台

摘要: 2021年1月25日,南阳岩石文考古研究迎来重大发现:南阳学者此前在卧龙区谢庄镇发现的、被称为“日月祭坛”的岩石文,被中国科学院大学认定为“具有定季节和时刻功能的‘日晷’,也是具有宇宙论意义的天文星象图。其年代虽尚难确定,但初步推测其形成年代很可能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天文台,学术意义重大……”孙小淳等专家学者 ...
2021年1月25日,南阳岩石文考古研究迎来重大发现:南阳学者此前在卧龙区谢庄镇发现的、被称为“日月祭坛”的岩石文,被中国科学院大学认定为“具有定季节和时刻功能的‘日晷’,也是具有宇宙论意义的天文星象图。其年代虽尚难确定,但初步推测其形成年代很可能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天文台,学术意义重大……”

孙小淳等专家学者考察谢庄 “岩画天文台

  当天,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向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来《关于加强对南阳谢庄等地“天文岩书岩画”等重要文化遗迹现场保护及开展相关研究的函》,建议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向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和当地领导汇报,努力探索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和保护手段,制定预防性保护措施,切实加大天文岩画的保护力度,使得南阳丰富的天文考古资源在中国上古科技文明及中华文明探源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世界岩画组织联合会执行主席罗伯特 ·贝纳里克 (前排左一 )和印度岩画协会会长 、本迪支利大学教授库玛尔考察鸭河岩石文 (岩画 )

  这是一处独特的岩刻形式的天文台,具有新石器时代的文明特征。石刻两重圆圈具有日晷的功能,既可以定一年中的季节,又可以测一天中的时刻,同时也是宇宙天文图;在其东南和东北方位有“旦”“月”两个形似文字的刻画符号,其意义非凡,应是冬至、夏至日出的方位。这种“岩画天文台”,从天文学的角度推开一扇探索新石器文明的新窗口。

  南阳,一块古老而神奇的人文土地,一部博大而厚重的文明史书。50万年前,当南召猿人在这里生活并孕育出初步文明的时候,就注定了南阳这块土地将成为华夏文明的诞生地;甲骨文之前的文字岩石文在南阳大量存在,这是古文字研究的基石,蕴含的信息是中华文明探源的宝库;黄山遗址蕴藏的上古密码,留下一个个文明起源的足迹;这次南阳岩画天文台的发现,是南阳考古及岩画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

  南阳原史文明是华夏文明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从文明起源到文明曙光初现,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混沌蒙昧到开化文明,远古“南阳人”在这一方热土上开辟草莱,生生不息,创造辉煌灿烂的原始文明,一步步照耀华夏的历程。南阳原史文明踏着南召猿人的足迹汇聚成历史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的进程、华夏文明的源起与传播,形成一种多元一体的文明体系。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内部活力,使南阳成为华夏文明的肇始地与引领者。

  中国科学院大学两到南阳确定“岩画天文台”

谢庄岩画天文台 “日月同辉 ”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远古时代,人类惊叹天地,敬畏天地,并对天地运行的奥秘开始探索,通过观察太阳、月亮、星星的位置和变化规律,确定了时间、方向和季节,并据此编制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天体测量学便是开端。

“岩画天文台”“日晷”“日月祭坛”……南阳,卧龙区谢庄镇。

  2020年11月7日,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小淳一行三人,在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卧龙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人员陪同下,对谢庄镇的古岩画进行了实地考察。这处大型岩画雕刻在一块稍有坡度的岩石上,南北长约29米,东西宽约27米。岩画最显著的地方是位于北端的圆盘状雕刻,由内外圆组成,内圆面稍高,形成内外圈之间的凹穴圆环。

  孙小淳等人对其进行了粗略测量:圆盘的内圆直径为1.7米,外圆直径为2.6米,圆盘面东高西低,坡度角约为12度,圆盘中心有明显的圆点。孙小淳现场取一树枝立在圆盘中间解释其测时的功能:根据一天中树枝的影子投在圆环上的位置,即可测定时刻,因此他推测这是一种日晷。内圆上有一明显凿刻的缺口,初步判断在正南方向。孙小淳对圆盘外东侧东南和东北方位约2米处的“旦”形和“月”形图案,作了角度估算,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东经112度,北纬33度)推测,认为很可能是冬至、夏至的日出方位,因此该日晷又具有测量日出方位以定节气的功能。

  整个岩画上还刻有一些成组的圆点,构成星象图,其中可以辨认出“北斗”等星象。根据这些初步的观察与分析,孙小淳认为该岩画具有明显的天文观测功能,兼具天文宇宙图的性质,推测为“岩画天文台”。

  

  方城县清河镇小谷庄村张庄村西边岩石文拟似星象图

  2020年12月21日,冬至,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小淳,教授杨益民、宋国定,副教授罗武干、张明悟,科研助理周丽晓博士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永恒、副研究员黎耕、高级工程师何勃亮,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宋豫秦等天文学史、天文学、考古、岩画等领域专家学者一同来到南阳,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古天文遗址学术考察。第一站谢庄“岩画天文台”。

  自11月初孙小淳教授一行对谢庄“岩画天文台”进行考察后,这一天文遗迹就被保护了起来。在卧龙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卧龙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大力开展古文明遗迹的普查和研究,谢庄镇立即行动,将这一区域用栅栏围起,标明“保护文物”,尽可能减少对这一遗迹的损坏。经专家们现场精细测量,再次认定是“远古时期的日晷”。岩画上的星星点点,跟天文有什么样的具体联系?会不会是古人的某种祭祀活动?或是进行一些仪式,刻画一些星图?为什么会分布那么广泛?为什么相隔十公里左右,就会有这类或大或小的岩画?专家学者一行又对分布范围广、数量大、类型齐全,自成体系的南阳凹穴岩画进行了多地考察,鸭河工区皇路店镇杨寨村碾盘状岩石文(岩画),唐河县祁仪镇罗庄村岩画(岩石文),方城县一里坡岩画(岩石文)、小杨庄岩画(岩石文)、张庄西岗岩画(岩石文)……一路认真考察着,详细记录着,在大胆猜测的同时,又通过科学求证探索与研究,专家学者们最终一致认为“如果经考证谢庄天文台为新石器时期,那将是重大发现,或将为文明探源提供天文学答案……”

  

  2020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史前考古与科技文明南阳研究中心”成立,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旨在通过发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在科技考古与古代科技史研究领域的优势,深度挖掘南阳盆地史前考古与文物价值,探索古代科技文明之源,在开展考古学与天文学等学科交叉的新模式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无疑,这是一件盛事,探寻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将开启新的征程。

  2021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致函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认为该类遗迹应为古代天文星象图,尤其是谢庄岩画遗迹中的天文学内容丰富,是具有定季节和时刻功能的“日晷”,也是具有宇宙论意义的天文星象图。初步推测其形成年代很可能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天文台,学术意义重大……

  同时建议,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制订预防性保护措施,切实加大天文岩画的保护力度,使得南阳丰富的天文考古资源在中国上古科技文明及中华文明探源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亚洲考古新媒体 出品

仅供学习 侵权即删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来源:南阳日报公众号

投稿及信息:mingdiands@foxmail.com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考古的声音传得更远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