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预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秦汉三辅地区建筑研究与复原(18ZDA181)

摘要:   一.课题简介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和形成和发展时期,在汉分属京兆尹、左扶风、右冯翊而被称为三辅的陕西关中,是秦汉帝国的首都和广袤疆域的统治中心,建设了一系列高等级的各类建筑。  本课题计划对战国秦中后期、统一秦和西汉三阶段的已发现、发掘的部分都市、陵墓、宫殿等建筑,从“秦汉三辅地区建筑遗址的考古学研究”、“城市与建 ...

  一.课题简介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和形成和发展时期,在汉分属京兆尹、左扶风、右冯翊而被称为三辅的陕西关中,是秦汉帝国的首都和广袤疆域的统治中心,建设了一系列高等级的各类建筑。

  本课题计划对战国秦中后期、统一秦和西汉三阶段的已发现、发掘的部分都市、陵墓、宫殿等建筑,从“秦汉三辅地区建筑遗址的考古学研究”、“城市与建筑空间格局复原研究”、“重要建筑遗址复原研究”、“建筑与城市复原展示技术研究”等四个方面开展系统研究。通过专题的考古整理,并根据最新考古发现,探讨相关建筑的时代、形制和性质。同时,对秦汉栎阳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秦汉上林苑遗址等正在发掘和整理的建筑遗址,与建筑史学家合作,从发掘准备、田野发掘到资料整理开展建筑复原,采用建筑学语言开展相关记录,打破行业隔阂,探索遗址发掘与建筑复原的有效方式。对已发掘回填建筑,在尽可能查询相关资料后,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和复原研究。同时,对已发掘的秦汉建筑材料开展系统研究。

  建筑学家将尽可能多的直接参与到建筑遗址发掘和资料整理之中,和考古学家分析建筑遗址的发掘细节,一起提出建筑遗址发掘的注意事项,完成切合遗址发掘情况的建筑复原,构建对已发掘建筑的复原或再复原工作模式。考古学家和建筑学家共同努力,从空间上分析秦汉大到城市、陵墓,小到宫城,更小到单体建筑的建筑规划思想、建筑布置手法和具体建筑过程,探讨秦汉三辅地区建筑对后代建筑影响,从建筑文明角度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承发展,探索不同文明体系建筑布局思想对后世影响,推进秦汉建筑考古和建筑复原研究。

  工作中将结合现代手段开展建筑复原展示研究,运用GIS系统及自主开发的数据库,在不同尺度上开展模拟、展示建筑和城市选址、建筑和城市发展的整个过程,形象的将平面建筑遗址立体复原呈现。进一步检查、验证之前建筑考古发掘和建筑复原研究工作,校正、修改已有复原成果,分析、寻找秦汉建筑特征,探索秦汉建筑设计思想与模数,直观化的将发掘成果和复原成果有效展示,并根据技术发展,回溯性开展已做复原的升级提高。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不断推进,逐步形成考古学家和建筑学家一起发掘、讨论建筑复原,在复原中一起分析建筑布局,商讨复原展示的工作模式,使建筑遗址的发掘、复原、研究和展示同步开展、相生相长。

  二.与会专家

  (一)评议专家

  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信立祥:中国国家博物馆 研究员

  高崇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教授

  白云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钟晓青: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二)首席专家

  刘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三)子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

  秦汉三辅建筑遗址的考古学研究:李毓芳、徐龙国、王子奇

  秦汉三辅地区城市与建筑空间格局复原研究:赵化成、徐新云、王书林、黄青岩、季 宇、张子欢、李萌慧

  秦汉三辅重要建筑遗址复原研究:徐怡涛、彭明浩、李若水、罗登科、马铭悦、王藏博、马 力、袁 琦、毛静彦、铁 莹

  秦汉三辅地区建筑与城市遗址复原展示技术研究:张剑葳、尚劲宇、吴煜楠、赵献超、张保卿、马青龙、高 勇、席雅卿、杨佳帆

  三、报告会议程

  时间:2019年7月26日上午9:00-12:00

  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8楼多媒体会议室

  责编:荼荼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预告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