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牛气冲天—中国牛文化百馆联展·丑篇

摘要: 高原牦牛牦牛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耐寒耐苦,毛长过膝,适应高原地区氧气稀薄的生态条件,主要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宁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荒漠草原等环境中。所产的奶、肉、皮、毛,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生活来源。牦 牛岩画产生于新石器晚期至两万年前, ...

高原牦牛

牦牛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耐寒耐苦,毛长过膝,适应高原地区氧气稀薄的生态条件,主要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宁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荒漠草原等环境中。所产的奶、肉、皮、毛,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生活来源。

牦 牛

岩画产生于新石器晚期至两万年前,牦牛在我国许多地区岩画中都有出现。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曼德拉山上有一幅“牦牛”岩画,画面上一只昂然挺立的牦牛,牛角弯曲,尾巴高翘,目光注视着远方。甘肃省嘉峪关市黑山也有“牦牛”岩画。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金山乡小西佛沟有一处岩画,刻有一头肥壮的公牦牛和一匹马,牦牛头抵马的尾部,好像在互相角力。西藏自治区日土县日松区任姆栋岩画上一头奔跑的牦牛,肩胛高耸,俯首前拱,作抵触拼斗状,有很强的动感和力度;这些古人简笔绘制的牦牛岩画,是他们日常观察的写实记录,留下了牦牛的历史影像。

青海刚察县岩画


中国奶牛

中国古代文献对于奶牛的介绍较少,但从零星记录中得知,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以牛奶为饮品了。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乳”和“酪”等文字,推论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人们已经喝牛奶和食用乳制品。

在人类所需的营养中,牛肉是最受追捧的美味,牛奶的营养价值更是无可替代;牛奶营养全面,是适合饮用和现代乳品业的重要原料。

历史上,牛在物质基础处于原始状态的年代发挥着巨大作用,役力农耕是其对人类作出的重要贡献。牛奶和乳制品对于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无异是难以企求的贵重食材,大概属于达官贵人们的专享了;由于牛在古代主要是作为生产力所使用,少有顾及到奶牛的培育,直到四百多年前从国外引进了优良的奶牛品种进行杂交后,奶牛产业才逐步发展起来。

中国黑白花奶牛


身份显赫

牛在家畜中体型最大,一生辛勤付出,为人类朝耕暮耘;死后牛皮可以御寒、造船、制鼓、制鞋、割绳;牛毛制毡,牛尾制笔、做拂尘、工艺编织;牛骨牛角制作乐器、号角以及用于占卜等神秘活动;就连牛生病结出的牛黄也是人类疗疾救命的良药。“生不图安逸富贵,死不留皮毛骨肉”。是对牛最中肯的评价;自古以来人们重视牛,赋予牛显赫的地位。

汉画中的蚩尤形象

中华大地记载的首场战争,黄帝与人身牛首的蚩尤交战,蚩尤虽败,但在秦汉时却被当作战神来祭祀。炎帝神农氏是上古五帝之一,据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五帝本纪》记载神农的形象为"人身牛首"。人文始祖被描绘成"人身牛首",足见人们对牛的崇敬,并赋予高贵的身份,千百年来,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这种情感。

皇帝战蚩尤

尊贵祭礼

祭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君以祭祀正国体、凝聚合力,百姓以祭祀缅怀先祖、祈求平安。弭灾、求福、征伐、田狩、报谢等都要举行祭祀。

太牢献祭

夏商周三代,牛是尊贵的牺牲品,《礼记.曲礼下》记载:“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礼记.王制》说:“天子社稷皆太牢”。太牢一般指牛、羊、猪三牲,也单指牛牲。牛牲为上礼,是帝王天子才能享受的礼制,诸侯王以下用“少牢”,只能用猪、羊、鱼等为祭礼。

山西浑源晋墓出土战国牛尊


神牛仁畜

自古以来,无论是统治阶级的帝王将相,还是庶民阶层的普通百姓,都视牛为“神牛”、“仁畜”。商周时,牛是王者向天神和祖先最高级别的献礼。《礼记》:“诸侯无故不杀牛。”

《礼记》

春秋时期,在国事争端、诸侯歃血为盟时,主盟者割牛耳取血,与众盟友分享,由主盟人手执盛牛耳的珠盘,称之为“执牛耳”,以此彰显其盟主的身份地位。

歃血为盟牛

天地灵物

龟和牛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认为是有灵性的神物,长期以来被当作是长寿的象征和与天地沟通的信息传递者。夏商之际,人们用龟甲或牛的肩胛骨占卜,所用牛骨经过细致的整理,由巫者对其进行钻凿、烧灼,以卜吉凶。

安阳殷墟出土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至周代人们刻在龟甲或牛胛骨上的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中国文字的创立和发展青睐牛和龟绝非偶然,是古代人们对牛崇拜的结果。

礼仪象征

因为牛在祭礼中崇高的地位,古代贵族们在制造用于祭祀的青铜礼器时,长着一双弯曲大角,体格健壮的牛更具灵性,俨然是通天地的神兽,足以承担起人与神沟通的媒介,在祭祀中发挥着神奇的力量,扮演沟通天地的角色。

河南安阳出土的这件商晚期的“牛尊”牛头前伸,嘴微微张开,体态健壮,形象传神,头顶有一对向后弯曲扁的菱状大角。牛背上有一长方形盖,盖中部有一半环形小钮,盖与器身有子母口相扣合,牛腹下四条粗壮短腿,足后部有突起的小趾,牛臀后部有一下垂的短尾,整件器物栩栩如生,集铸造、设计、雕刻艺术于一身。

安阳出土商代青铜器·牛尊


  来源:南阳唐王府博物馆

免责申明:

本平台仅限于学术文化交流,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和首发媒介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蔡银花 审核:王璞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