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以对历史负责态度保护利用好世界文化遗产

摘要:   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首次联合跨国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包括以上三国的33处文化遗产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中国段包括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四省区的22处遗产点,陕西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

  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首次联合跨国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包括以上三国的33处文化遗产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文化遗产项目。其中,中国段包括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四省区的22处遗产点,陕西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张骞墓、彬县大佛寺石窟7处文物点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申报的段落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具有突出特点。它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水利管理系统支撑交通贸易等方面是一个出色的范例,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了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陕西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地位重要

  古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入选的7处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到繁荣、鼎盛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集中体现了陕西是丝绸之路开通时期国家层面的决策地,是开通丝绸之路第一人张骞的故乡所在地,也是丝绸之路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地。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和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是西汉帝国、唐帝国的都城宫殿遗址,是丝绸之路开通和鼎盛时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遗存展现出明确礼制特征,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及其礼制文化特征,彰显了帝国权势的城市文化特色,展现了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亚洲东方文明发展水平。

  陕西7处文化遗产点中的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这4处是宗教遗迹,生动地体现了佛教及其建筑艺术的中国化,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这些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中国主流文化,充分证明陕西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发展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国际文化遗产项目,事关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树立世界文化遗产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申遗,极大地提升了陕西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水平,促进了陕西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典型文物景区的提档升级,提升了遗产地城市品位和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惠及民生利益和促进建设“三个陕西”等方面作用巨大。

  国家文物局评价说,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丝绸之路项目的申遗成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对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彰显世界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永恒主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陕西文化遗产保护成效得到国际认可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4个王朝在此定都,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份。特别是以秦咸阳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秦始皇陵、汉唐帝陵等都城遗址和帝王陵墓为代表的大遗址,均是当时科技、文化发展最高水平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但是,作为标志着人类文明保护最高成就和荣誉的世界文化遗产,陕西一直仅仅只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一处,这与陕西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全国文物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一方面由于世界遗产审议标准日趋严苛、项目申报竞争愈加激烈;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们东方文物,特别是大遗址、土遗址保护、展示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与西方存在一定差异。

  “十一五”以来,针对大遗址、土遗址保护面临的重重困难,陕西省文物部门积极探索出“四个结合”(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相结合、与当地城乡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环境改善相结合)新理念,探索出了不同类型的大遗址保护实践模式,得到了“专家满意、政府认可、群众支持”的多赢局面。2010年,陕西大明宫等三处大遗址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陕西大遗址保护利用更好地融入了城乡发展,兼顾了群众生产生活,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今年4月,中央办公厅主办的内部刊物两次刊发陕西大遗址保护的经验信息。其中该刊以《陕西坚持“四个结合”做好大遗址保护工作》为题,刊登陕西“将大遗址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促进就业相结合、与城乡建设相结合”的经验,并逐一列举了例证和成效。此信息报送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陕西省委书记、省长、副书记和副省长分别作了批示。

  此次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等大遗址保护项目申遗成功,标志着陕西7处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成果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标志着陕西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方法得到了国际专家的充分认可。

  担当起文物工作者对历史的责任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时间跨度最大、空间距离最长的文化线路,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具有无可比拟的突出地位。丝绸之路跨国申遗项目历时久、难度大,申报项目内容复杂、要求高、涉及面广,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项目。中国和中亚各国为保护丝绸之路遗产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展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丝绸之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是文物工作者的一种神圣责任,我们必须履行申遗时的承诺,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巩固跨地区跨行业对话和协调机制,深入探讨巨型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模式,引导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加规范化。

  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一种担当。我们要不断研究探索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城市增加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遗产地文物旅游事业发展,促进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陕西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回顾八年的申遗历程,陕西申遗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坎坷,申遗成功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陕西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是申遗工作开展的保障,社会各界与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拥护是申遗工作开展的基础,全省文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精神是申遗工作开展的关键。申遗过程充分体现了陕西干部群众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强烈的爱国情怀。

  申遗成功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将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加强文物的保护管理,不断与国际保护理念和方法接轨,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一是按照国际标准和要求,做好陕西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二是加强茂陵、乾陵、昭陵、西安清真寺等未列入丝绸之路首批申遗名单的遗产点的保护管理工作,争取使这些遗产早日列入丝绸之路拓展项目;三是要用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加强陕西古代其他都城遗址、汉唐帝陵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推动陕西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全面提升;四是不断探索和创新大遗址保护的理念和方法,坚持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功能;五是全力推进秦始皇陵、周原、汉长安城、统万城、乾陵等文化景区建设,充分发挥陕西文物资源优势,让文化成果服务社会,惠及民生,成为陕西文化强省的支撑;六是采用新的科学技术,通过智慧博物馆、考古博物馆建设生动直观展示文物,让更多珍贵的文物“活”起来。

  我们有责任、有信心珍视和保护好我们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增进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使文化遗产保护惠及于民,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绽放灿烂的光彩。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