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深度|关于明鲁王墓文物保护利用的几点思考

摘要: 20世纪50至70年代,位于山东兖州、邹城一带的明鲁藩王墓园相继面世,其中地处邹城境内的明鲁荒王朱檀墓,由省级文物部门于1970年至1971年组织力量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各类器物1116件(套)。明鲁荒王墓是明代第一个为亲王营建的墓葬,对明代亲王墓园创制、丧制确定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邹 ...


20世纪50至70年代,位于山东兖州、邹城一带的明鲁藩王墓园相继面世,其中地处邹城境内的明鲁荒王朱檀墓,由省级文物部门于1970年至1971年组织力量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各类器物1116件(套)。明鲁荒王墓是明代第一个为亲王营建的墓葬,对明代亲王墓园创制、丧制确定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邹城市政府切实加大明鲁荒王墓园保护利用力度,1988年3月将其作为旅游景区正式开放,1993年3月设立荒王陵管理所,2006年5月成功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鲁靖王朱肇煇墓、巨野王朱泰墱墓一并公布),2011年列入国家大遗址曲阜片区重点文物项目之一,先后完成文物环境整治、安防工程及博物馆建设工程。2018年荒王陵景区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9年起面向社会实施免费开放。兹结合现阶段实际,对明鲁王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稍作浅显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明鲁王墓——鲁荒王朱檀墓园陵门及保护标志碑

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资源调查不足,基础工作尚待夯实。纵观邹城及其他区域以往鲁王墓园的发现,除了历代县志提供线索外,多数因历史上的盗扰破坏而发现,只有个别经正规性考古发掘,部分出土墓志或随葬品,有的甚至毫无所获。从鲁王府及后裔宗室的生活区域来讲,他们应当多数生活、埋葬于邹城等原兖州府辖域内,但考之明史及资料记载的诸王世系传承情况,仍有部分世系流衍尚存疑惑,特别是因战乱和迫害,鲁王后裔宗室迁居各处、更姓改名而进一步增加了梳理工作的难度,这需要有更多的调查、研究和考古实物来验证。就目前而言,与之有关的专题调查和考古发掘尚未开展,与之有关的出土文物尚未进一步征集。

力量整合不足,缺乏系统文化研究。虽然近年来陆续发布部分研究成果,但往往是单位或个人承担的考古成果公布、资料考证或局部区域文化研究,力量集中整合力度不够,特别是在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方面研究不足。如在明代鲁王府研究中,多注重鲁王府所在的兖州府城本身,而对邹城及其他地区与鲁王有关的文物重视度不够;在对鲁荒王研究中多围绕其谥号为“荒”而开展故事讲述,打上了“荒唐之王”的不良标签,事实上通过朱檀侧妃戈氏、子肇煇等墓志来看,鲁王府深刻吸取朱檀荒行早逝的教训,孝子贤孙屡有呈现,这些有助于了解其家风家教的历史情况,丰富鲁藩王的立体形象。

管理力量薄弱,体制机制亟需改进。目前明鲁王墓的管理机构为邹城市荒王陵管理所,为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下属的差额性事业单位,仅管理荒王墓园,核定编制5人,实有人员13人。因墓地占地面积较大,一方面盗扰频繁,安全防护压力较大,另一方面管理、讲解等人员严重缺乏;鲁靖王、鲁巨野王等藩王墓葬及有关文物缺少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总体保护管理工作欠缺。特别是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仍缺乏进一步的扶持,像明鲁荒王墓的部分陵园围墙等修缮保护尚未获得支持,鲁王陵博物馆已经建成,但因室内装修、展陈工程等后续资金缺乏而未投入使用,文物安全保护及管理服务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

展示利用欠缺,整体影响相对较弱。目前山东境内的鲁藩王墓园只有邹城明鲁荒王墓经正式考古发掘并对外开放,其他宗室墓葬尚未对外开放,整体展示利用程度不高。而就鲁荒王墓来讲,虽然已经发掘但出土文物主要收藏于山东博物馆内,后来征集的部分墓志、随葬品主要存放于邹城博物馆、孟庙孟府内,而作为景区来讲,明荒王陵目前主要展示的是朱檀墓和戈妃墓地宫及部分地上建筑,缺乏墓葬文化及出土器物的融合展示,缺乏与当地文化习俗和农林资源的深度结合,最终导致文物内涵展示不足,宣传利用程度不高,影响力偏弱。

明鲁王墓-鲁荒王朱檀墓园享殿遗址

下一步工作思路

深入开展专项调查,全面掌握文物底数及现状。以明鲁藩王宗室墓园及相关文物资源为着眼点,在对现存史志典籍、馆藏文物及有关资料等线索进行细致梳理、汇总的基础上,对原兖州府所辖区域深入开展专项调查,进一步摸清各地王府旧址、墓葬分布和出土文物保存情况,并对未发现的或未经调查确认的墓葬进行细致调查、访问,有条件的应积极开展相关勘测、考古工作,以期对鲁藩王室墓葬及有关文物资源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为明鲁藩王历史及后裔宗室世系、流衍研究及文物宣传利用工作提供更为翔实的基础数据。

加强各方力量整合,持续开展专题和系统研究。明代鲁藩设于兖州之域、王室宗亲葬于佳山宝地,蕴含了丰富的政治、军事、哲学、经济、文化等内涵,而现存已发现的墓葬及出土文物也多为各级文博单位、基层村镇、科研院校管理、收藏和使用,因此需要整合与调动各方力量,取众之需、集众所长。如围绕鲁藩王府遗址及墓葬、有关建筑遗迹分布、出土文物保存、世系传承流衍、鲁府文教家风及其背景下的行政区划、地名文化、非遗传说等区域文化开展专题性、系统性研究,为文物宣传利用提供坚实的研究支撑。

严格落实领导责任,有效改进管理体制与机制。着眼文物保护利用实际需要,属地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应严格贯彻党中央关于文物工作的重大部署,深入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和文物安全“六纳入”政策,切实履行文物保护属地管理责任。结合机构体制改革和职称评聘改革等机遇,针对明鲁藩王文物资源保护、管理、研究、宣传、展示和利用工作积极研究出台落实体制、完善机制及加大资金投入、人才激励等相关扶持政策,为文物宣传利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有效带动文物旅游与当地特色资源深入融合,实现共荣。

开拓思路创新方式,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一是明鲁藩王府及墓园、遗址保护为重点,通过细致调查明确范围,开展保护和整治等系列工作,积极建设遗址公园,进一步提升遗址影响力。二是鲁王文化展示宣传为主题,利用明鲁王陵博物馆、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联盟等载体平台,通过学术研讨、策划展览、文化教育等方式,推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面向社会的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打造明鲁王文化宣传品牌。三是结合城乡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将明鲁王文物资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级重点项目规划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在助力乡村振兴、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是借助信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实施“文物+互联网”战略创新传播方式,带动提升明鲁王文化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影响力。

明鲁王墓保护规划——展示利用规划图

关于加强明鲁王文物展示利用工作的建议

2021年,距离明鲁荒王墓考古发掘已有51年,回首往昔峥嵘,翘盼时代新征程,明鲁王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依旧任重道远。为进一步做好下一步工作,笔者建议近期应筹划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夯实明鲁王保护利用基础工作,争取各级支持,加快推进明鲁王墓地宫防渗治理及水系景观、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完成明鲁王陵博物馆内部装修装饰工程,尽快投入使用;积极准备明鲁靖王朱肇煇墓、鲁巨野王朱泰墱墓保护与整治等前期基础工作。

二是协调省、市、县相关文物部门和博物馆单位,择选合适场馆策划举办“王者归来——明鲁王墓园出土文物精品展”,对邹城及其他鲁府辖域调查发现的鲁王府遗址、王室墓葬,代表性出土文物,有关工作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和宣传。对有关文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展示、利用等各环节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并出版研讨论文集。

三是加强明清陵寝单位联系合作,深入协作开展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联盟各项工作;积极筹划成立明鲁王文物保护及文化合作发展联盟,推动明鲁王及有关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与区域文化发展,进一步丰富齐鲁文化内涵。

四是以机构改革、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将各地鲁藩王墓园、遗址及馆藏文物整合起来,多点展示,点线成面,推动形成专题旅游线路,积极打造明鲁王文化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齐鲁文化影响力。

作者:邓庆猛 刘广华 林冬光

作者单位:邹城市文物保护中心

编辑 | 张 怡 李姝静

复审郭晓蓉

终审|李 政

本文刊登于《中国文物报》3月12日第7版

中国文物报《保护专刊》投稿邮箱

wwbbaohu@163.com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商务合作 转载文章 请在后台留言

投稿邮箱:wenbozhongguo@163.com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